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景人物的画法 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既能点景,又能抒发画家的思想感情,表情达意.有了人物,山水画就增强了生命力.丈山尺树寸人,在山水画中要注意人物的比例,造型与动态的塑造,画出三远的透视感.画人物要简练,线条流畅,远人无目.着衣要与季节天气相结合,如夏日戴草帽,雨天穿蓑衣打雨伞,冬季披大衣等. 点景物的画法 在山水画中,点景物有亭台楼阁、高塔草棚、农家小院、栈道桥梁、船等各种建筑及物品.点景物在山水画中是着眼点,一般不要安排在画面的中心十字线上.它既是景物,又能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2.
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盛况,很多人认为图上所画是汴梁清明景色,殊不知,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明上河图》所画并非清明之景,而是地地道道的汴梁秋色。  相似文献   

3.
传统山水画往往包括很多内容。随着山水画的发展,人物逐渐以点景的特殊表现形式出现在传统山水画中,不同身份的人物活动营造出不同的山水画意境和主题。在传统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身份可以分三种:一是隐逸高士,二是世俗大众,三是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点景人物在笔墨运用、形象塑造、衣着表现等方面也颇有讲究,通过点景人物可以以小观大,其在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水画点景法的变化技法,因人而异.但因山水画点景往往会成为"画眼",故而虽技法各异,却有基本的艺术规律可循. 山水画的点景技法,无论表现的是房舍屋宇、亭台楼阁,还是路桥船舶、飞禽走兽、人物器具,点景既不可太工也不可太粗糙.太工则无势,无势则不能与山川融洽无间.而点景过于工细,恰恰是初学者最易犯的弊病.反之,点景若过于粗糙,则往往过于粗疏,不够精致,则难以在视觉上引人注意,也难以成为画眼.至于粗与细以何种程度为好,则要以画面的整体主势与笔墨形式而定.  相似文献   

5.
点景,是山水画点缀相应景物的一个专有称谓.在山水画中,指根据表现内容与意境创造的需要,在构图的相应位置,点缀相应景点,如亭阁房舍、舟车桥梁、人物畜兽等等,用以加深意境表达,增加画面情趣,提出画中生机.画中点景,是山水画技法的一个表现环节. 点景,按汉语本意,点就是小,景是指景致,合起来为小景之意.在山水画技法中,点景所占面积虽小,但位置却十分重要,其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成为“画眼”,这正如清人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述:“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由此可知,点景虽小,在山水画中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画的点景虽不是画面的主体,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但细心、巧妙经营的点景却能起到画龙点睛、增添趣味和升华意境的功效,所以历代山水画家无不在点景上下功夫。本文主要梳理了各时代的点景类型、特点、变化以及它与时代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杜陵,即唐朝大诗人杜甫。此山水册是根据杜诗之意而作,诗画双绝,令人叹赏。此图册构图均极尽巧思,繁复精整,层次多变;用笔苍劲古朴,用墨含蓄氤氲,着色浅淡清爽,点景人物造型古拙文雅;尺幅间曲尽草木之态、诗情之妙,是谢氏小品山水的精妙之作。此处所选为图册的第五页,右下角有落款:"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时臣写。"明代中期,苏州一带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一些画家,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风格,  相似文献   

8.
南宋山水画主要成就集中于画院之内,以"马远、夏圭"为代表,被称为"院体山水",即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在小幅画上画边角之景,形成与北宋山水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北宋至南宋审美风格的转折,一方面是源于画家对江南小景的艺术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艺术本体发展的规律性造成的,同时更与当时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创作方法、还是审美趣味来看,南宋院体山水画都与文人山水画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画风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山水画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9.
苏轼为北宋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主张诗歌和绘画中以“神似”为主,“形似”次之,着重表现出创作主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惠兆阳 《华章》2007,(3):126-126
在后现代浪潮中,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开创了小说之先河的美国作约瑟夫?海勒也因此成为划时代的人物而载入文学史册.书中收录了十二位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断.它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叙事结构,用喜剧手法处理悲剧内容,在"黑色幽默"中,这三点特征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0,(1):F0003-F0003
埃德加&#183;德加(1834-1917),法国印象派与现实主义人物画家。与同期的其他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他特别强调用记忆的方法作画.反对像莫奈和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完全对景写生。他精于捕捉动态的一瞬间形象.有着敏捷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且以自己精确的绘画技巧表现那些生动的形象。这种方法给后来的表现派艺术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因其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宋东京的社会生活而为历史学界关注。近年则成为历史教师常用的材料,无论是讲古代城市经济还是教宋元  相似文献   

13.
史实 《科技文萃》2005,(11):186-188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淡着色,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国亡图逸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5.
周欣 《考试周刊》2008,(6):152-153
北宋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更是花鸟写实艺术的颠峰.擅长花鸟画的画家远非前代可比.朝廷设立画院,以画取士,倡导精工、细谨、典雅的画风.但这并不意味着北宋院体花鸟画就缺乏文人所倡导的写意精神.本文主要针对北宋院体花鸟画之写意精神论述之.  相似文献   

16.
人物画进入唐朝,在内外合力的推动下,出现了大的飞跃,成为封建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新的“宫怨题材”仕女画也从张萱、周昉等画家笔下应运而生。这类创作不仅在造型、题材、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较前朝有所突破,更注重传神写照,直指人物内心,塑造出无数动人的仕女形象。  相似文献   

17.
大凡丹青好手,都把临摹当作锻炼基本功的重要手段.一个人要成为画家,而不是画匠,在实践中他就会懂得,"临摹"决不是不动脑筋的简单劳动.明代杰出画家陈洪绶两临《七十二名贤图》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不满足于第一次临摹与原作一模一样,尽管有不少人喝采、赞叹,他自己却深知远未成功;而在第二次临摹时,他苦苦思索,另辟蹊径,刻意做到既"似"又"离",将前人笔法中的长处融于自己的笔法之中,独具特色,使临摹之作同样成为佳作而流传.  相似文献   

18.
北宋画家郭熙的生卒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今人的推论又较多错讹.通过对北宋末年相关文献资料及遗山文集中线索的分析,经多方考察,郭熙应当是生于1005年,卒于1094年,享年八十九岁.  相似文献   

19.
画家画是中国唐宋时期绘画的主流 ,由于北宋时文人的介入而渐趋式微。文人画提倡兴意 ,使绘画面貌发生转变 ,个性凸显 ,传习之风亦盛 ,宋以后文人画家与画家文人相错难分。董其昌的理论值得重视。僧人从事绘画虽属个别 ,作画却由来已久 ,至清“四僧”使画家样式、文人样式和僧人样式归于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说意境是山水画灵魂的话,那么点景就是山水画灵魂显现的点睛之笔。正如清代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说:"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山水画中一片平常的山林、田野,因为有了村落的分布和人物的活动,立刻变得生动而充满灵性。尽管点景在山水画中所占比例不大,却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可以极大地强化画面的感染力,增强和完善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山水画中的点景主要有屋宇建筑、人物、动物、车船等,均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