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时间已过半年多,家长们都在想些什么?家庭和社会应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本刊记者带着这一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关鸿羽教授。记者:在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前,不少家长抱怨学生学习时间太长、作业太多、书包太重。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以后,不少家长又反其道  相似文献   

3.
减负与增负     
自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为中小学生减负的通知和规定后 ,中小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减负”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 ,)尚未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对“减负”这一概念也还须进一步认识。“减负”绝不是一味地“减”,减到师生双方都无事可做。其实在学生“减负”的同时 ,教师相反应“增负” ,具体体现在 :1 .学生作业减负 ,教师“作业”增负。学生的作业减少 ,教师就更应该多做“作业”,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明确究竟应给学生教些什么 ,让他们做些什么。作业减负 ,也不是不给学生布置作业 ,关键是少而精 ,因此教师应加强业务自修 ,多…  相似文献   

4.
沉重的减负     
本学期一开学,到处都听到人们在谈论着两个时髦的字“减负”。是啊,减负了,减负对我们来说又真正意味着什么呢?早上,依旧早早到校,读读读,一个多小时下来,嗓子都哑了,可又有什么办法,你总得把它记牢呀,要不你中考怎么办?瞪着“白”送给你的分你不要么?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不再补课,可  相似文献   

5.
今年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呼声最高的莫过于”减负”。这次“减负”,主管部门严肃认真,专家学者献计献策,见诸媒体的措施、主意可谓不少。然而,一些学校虽打起“减负”的旗帜,却仍在擂着应试的战鼓;教师不敢公开补课,但家教的收入颇丰;家长对“减负”充耳不闻,督战的劲头有增无减;学生虽苦不堪言,但挑灯夜战者仍大有人在。究竟减负要“减”些什么?怎么“减”?对此,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6.
本期问题: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为中小学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出台了许多减负的措施。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减负?减什么?怎么减? 11月问题:幼儿园来了几位参观的容人。中班的强强正在看图书,一位客人老师对强强说:“你好,小朋友,你看的是什么呀?”“我才不愿理你呢!”强强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你是强强班上的老师,你如何处理这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也需要“减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减负”,我们需要考虑对儿童来说“负担”是什么,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负担是要“减”的?我们不可能想当然地以为“没有了家庭作业”、“老师不再占用时间给孩子补课”就是减负了,我们不应当把接受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小学“减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学生家长,我是十分拥护的。确实,我们的基础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改,就难以培养出充满活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减负”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克服以往工作中常常出现的矫枉过正、以偏纠偏的毛病,不要一提“减负”,就觉得什么都一“减”了之,就觉得无“负”一身轻了。  相似文献   

9.
“减负”与“应试”的博弈,症结不在于纠结中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为学生“减负”,而应该明确,中高考最终为了导向什么、“增强”哪些方面的素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考试改革为学生“减负”,但在实际中却不断遭遇“应试”反弹,一考就重视、一放就丢弃,这让教育部门无奈。  相似文献   

10.
写了《“减负”杂感》以后,感到言犹未尽,似乎还有一些话要说,于是就有了《再议“减负”》这篇东西。这里想重点议一议如何“减负”这个问题。我赞赏一住朋友的一种说法:“减负”不是四则运算。意思是清楚的,“减负”不是简单的加一点什么,减一点什么的问题。能不能这样说:“减负”的要旨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我们的学生。此话怎讲?实际上,负担重的本质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办代替得太多了。老师把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  相似文献   

11.
“减负”减什么呢?模糊地讲,“减负”就是减掉那些机械的、重复的、不必要的作业和教师无效的讲解分析,无效的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的确,学校现在一般都能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上课、下课、布置作业,这就能说明“减负”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讨论学生的“减负”问题。可有的人只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减负”二字,出现了一些为“减负”而“减负”的现象。就拿家庭来说,家长的初衷总希望孩子的课程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从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什么样的良好品质和素质上来考虑,孩子回到家后,有可能增加新的负担。一些家长根本不理解学校“减负”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怕学生学不好知识。于是,对孩子过高要求,引导孩子走上另一个极端。既要孩子补习各门功课,又要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家武术,结果把孩子折腾得什么兴趣都没有了。当问…  相似文献   

13.
“减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多年来,无论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无不都在思考对策,然而又都倍感无奈,难以下手,难有作为。“减负”已成为教育部门难以打开的困难之锁。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究竟能不能减下来,怎样才能减下来,减到什么程度,达到怎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减什么”及教师负担“怎么减”的问题,明确了教师减负以减机制类负担、减“外事”类负担、减专业类负担、减精神类负担为抓手。减轻教师负担要增加教师编制,盘活教师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服务赋能“双减”;完善评价标准,提升管理水平;理清教育职责、回归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15.
怎 样认识“减负”的重要意义 ,确保减负不降低质量 ,我认为须“减负”增质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一、从切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 ,学习教育部长陈至立关于“减负”工作的讲话 ,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人民日报《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论 ,把全校教职工对“减负”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三个方面 :为什么“减负” ;减哪些“负” ;如何“减负”。经过学习讨论 ,大家认识到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生“减负”都减什么?“减负”后的课余时间到那里去和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不久前到国家教育部采访了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   柳斌说,江泽民主席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贯彻江主席的指示,要认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是要减轻城市学生的过重负担,尤其是要减轻城市小学生的过重负担。要学习总会有一定负担,“减负”主要是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要减轻超量的作业负担,超难度的习题负担,以及那些简单的大量重复的作业负担。“减负”的目的是要减轻对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会迫使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减负”成了各方面关注的热点.然而,仔细分析,在“减负”表面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譬如,“减负”究竟应该减什么?如何“减负”才既不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又能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人们还远不够清楚.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给科学“减负”提供参考, 我们在本校进行了一项关于“减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前 ,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减负”总的要求是 :必须正确处理“减负”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 ,“减负”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 ,把好“减负”的“度” ,防止出现工作上的片面性。对“减负” ,我们也想说几句 ,提出几点建议。一要进一步加大“减负”监控力度。各中小学校在学生“减负”中要加强领导和监控。各级校长是中小学“减负”的第一责任人 ,要切实负起责任 ,防止“减负”走极端 ;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学观、人才观 ,把“减负”工作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使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9.
“减负”喊了好多年,“学业负担”与“心理负担”问题依然“常盛不衰”。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重申“减负”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减负”减什么?怎么减?“增效”增什么?怎么增?这组文章直面现实,从不同视角理性观照这一问题,在反思中前行,在体悟中改进,是大家共同的企盼。  相似文献   

20.
“减轻学生负担”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但是如何“减负”.却是众说纷纭.没有给“减负”一个实质性的界定.广大教师也十分茫然.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作一点机械的“减负”.这样不仅学生的负担不能真正地减下来.而且教学的效率也不会真正得到提高。所以有些卓见者就提出了“科学负担”或“减负增效”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科学减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