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3):54-57
<正>从宽泛的角度看,虽然草书肇源于前秦,但从特定的意义上讲,它定型于汉、晋,受惠于当时文学、文字学、史学和哲学,特别是佛教、道教和玄学(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等的影响后出现的变异思想流派)的  相似文献   

2.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21):57-59
<正>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通过统一文字为其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综合六国文字之共性,在战国集成大篆用于通行文字后,再通过简化、规范而形成小篆,为日后中国的长久统一提供了划时代的主要文化载体,也为文字和书道能藉此承前启后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历朝历  相似文献   

3.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1):61-62
<正>引言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在日趋和谐的社会生活中,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从表面上看,书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体验、展示、交流、感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感受形式,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生活中,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中,与  相似文献   

4.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5):61-62
<正>如果说中国书法是独特的艺术,那么书道则是基于其上的独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遗产之一,也是在诸多遗产中最具活力和创新价值的实用工具之一。由于书道是基于文字承载精神文化的,所以在谈论书道之前,应该简要地回顾中国文字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文  相似文献   

5.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5):60-62
<正>汉字既有一般文字的功能和特点,又有间接的图画功能和特点,这与汉字传承脉络清晰、始终蕴含"立象见意"的元素有关,也与中国书道极为丰富的综合表现能力有关。在中国历代的书道实践和书学探索中,对字法的关注是首要的和基础性的。不管是楷书、隶书、篆书,还是多有变化的行书、草书,字法的规范都是学书和欣赏入门必须谨遵的规则。  相似文献   

6.
<正>行书,又称"行押书",是最生活化的书写字体,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按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行书即正书之小讹("讹"一作"伪",有所变异之意)。勿从简易,相间  相似文献   

7.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7):60-62
<正>书道的创作与欣赏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创作不仅内容感人、形式动人,作品中所蕴涵的创作者的智慧、激情和修养也可让人深深地体会得到。而欣赏多了,眼界宽了,手下的创作便会左右逢源,创作甚至可以进入到潜意识之中。过去古人教人写字,除临帖外,还提倡大量地读帖,就是为了未雨绸缪,在练手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眼界,积淀相应的文化修养,逐渐学会感知前人在书道方面积累的文化精神及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8.
<正>楷书是在中国书道中最为普及、最具实用性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何谓楷书?翻看书史,楷书亦曾被称为"真书"正书",甚至"隶书",其表现形式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唐宋以来的正规楷书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9.
<正>从外在表现和典型特征上看,楷书的两大直接渊源或过渡形式为"隶楷"和"碑楷"。"隶楷"直接由隶书过渡而来,在文人、刻工和书者的"隶楷"作品中,隶书传统的规整、秀丽等均留下了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1):53-55
<正>草书在中国书道史上并非最后出现的书体,但却是对书写者文化素养要求最高的书体。写草书不仅难度大、需要文史积累等字外功夫和潇洒自如的胆识,也最需要追求富有艺术表现力、内容感染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23):57-59
<正>一般人都认为隶书起源于汉代,而20世纪50年代后陆续在湖北长沙五里碑、仰天湖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以及四川青川县等地出土的大量战国竹简等考古研究成果将隶书产生的年代大大地提前了。可见,隶书虽然成熟和通用于汉代,但源流较长。  相似文献   

12.
<正>除了规范、严谨和庄重的特点外,乘着汉朝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的长风,汉隶的发展也可为万千气象。清人王澍在《虚中题跋》中写道:"隶书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极,莫有同者。"可见,隶书创作的风气和探索精神自汉代已经蔚然成风。隶书在汉,不仅可以书之于简帛、刻之于金石;还可有巨细之变、  相似文献   

13.
<正>初学书写时,有学问、有书道修养的前辈们往往要提醒:学宗先秦、印宗秦汉、字宗汉晋,不可直学唐宋以后及当代人作品。起初,我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急于求成的冲动使人容易偏爱那些看似有效果的作品。很快,字会写得烂熟和油滑,再想有所发展就有了障碍,而这些障碍都是自己设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书画同源"的说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容易被证实和普遍接受的。至今在世界一些地区残留的原始部族岩画和绘图器皿中,依然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正式文字出现前这些部族就是以此类文字记事、抒情和表达思想的。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  相似文献   

15.
黄小平 《成才之路》2011,(14):97-I0014
一个年轻人学做生意.见别人做什么赚钱.自己也就跟着做什么.结果,只看到别人赚钱.而白己却没有赚到钱.甚至还做了很多赔本的买卖。年轻人去请教一位成功的商人.问怎样才能在生意场上闯出一条道来.商人问年轻人.“道”字是怎么写的?不就是一个”首”再加一个“走”字底么.年轻人说。  相似文献   

16.
“河南道”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尤其是在吐谷浑辖据之下,经过多年经营,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繁盛时期,在当时中西、南北交通,文化交流,特别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较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春秋时期人们思维所能达到的深度 ,可从老子“道”论的内在逻辑、老子与道教联系导出 :老子宇宙本体“道”来源于其养生实践中的神秘的精神体验。此结论得到道教徒养生实践精神体验和现代内养功知识的支持 ,增强了说服力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22,(1):25-35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声名远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所蕴涵的“道”“术”“器”“三位一体”的层级架构,展现出将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与行动论、心性论与事功学、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微观分析思维与宏观综合思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等方面集成统合的思想方法,倡导了系统辩证、务实功利、变革创新、人本和合的精神取向。借鉴其丰富多样的思维理路、效法其条贯通达的成事逻辑、弘扬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取向,有助于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方自然法思想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意识的重要思想来源,"道"是中华文化之根,二者都对人类理性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二者所包含的主要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二者实乃是人类存在的两个维度,即西方自然法思想以人为理性本体及其权利维护和实现为目的的现实入世维度和老庄以"道"为终极依归本体的超然维度。而权利实现的善治和逍遥游的绝对自由与超越其实是对现实和精神的各自强调,两者并行不悖。物的丰富、权力的获得没有心灵的内在满足和对生命了悟的安适,生命的状态不可能安然,斗争必然持续,自由平等遥遥无期,所以"道"的强调,当对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0.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深深喜爱。本文从""三力"课堂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念好"四字诀"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