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说渔阳里     
正从清末开始,上海商务印书馆不定期编印出版《上海指南》,《指南》大多数附有《城厢租界地名表》。当时上海的城市面积不大,道路地名的数量有限,而上海的每一条弄堂有自己的弄堂名称,也是上海地名的重要形式,于是,《指南》也把弄堂名称作为地名收录其中,如今则成为宝贵的资料。清宣统二年(1910)增订的第六版《上海指南·城厢租界地名表》  相似文献   

2.
地名照片的拍摄。地名照片档案是在地名工作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地名照片档案区别于字档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可重复性”,错过拍摄时机,则无法弥补。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地名工作中,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把地名照片的拍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及时掌握地名实体的变更,城市规划的动态,有计划的拍摄相关地名的照片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讲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文普通图书统一著录条例》中,关于出版地一节,原文为“出版地应具体著录城市名称,如城市名称相同时,应在其后加省(区)名称,并用圆括号括起”。对这一节说明,我个人认为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目前我国有出版社的地方,都集中在省(区)的省会(首府)和直辖市,以及重庆等少数大城市。而在这些城市的名称中根本不存在有相同的情况。那末今后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出版地扩大到地、县一级的城市呢?也不会。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办公楼在初建时,图纸上注明是“文书局办公楼”。明明是为国民政府主席建造的办公楼,而为何要用“文书局”这个名称呢?熟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性格的人都知道,这就是林森的低调处事方式,不事张扬,大事化小而已。1936年1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官员们相继搬入后,再用此名称明显不妥,于是才称为“主席办公楼”,或“国民政府办公楼”。1948年5月总统“选举”后,该楼就改称为“总统府办公楼”。至于“子超楼”的称呼,那是1943年8月林森在重庆遇车祸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各地陆续将一些地名、路名以林森或他的字“子超”来命名,如福建有“林森县”,重庆、南京、台北有“林森路”。  相似文献   

5.
黄埔的“埔”,《现代汉语词典》中说读 Pǔ,“地名用字;黄埔(在广东)。”可是又说音 Bù“大埔,县名,在广东”。在广东、福建、台湾还能找得出一些带“埔”的小地名:广东河源市有埔前镇,紫金县有柏埔镇,普宁县有高埔镇;福建惠安有南埔乡,南安有杏埔村、埔当村;台湾有大埔、东埔、北埔等小地名,其他省区就找不到这个“埔”了。“埔”是个地名专用字,意思是山间的小平原,是闽南方言字。  相似文献   

6.
开动脑筋核资料。许多新闻失实,常出在一两个字上,尤其是地名、人名、职称、时间等。例如,把“副书记”写成“书记”,将阴历误为阳历,把“全县第一”夸为“全省第一”。只要编辑知识面宽,情况熟悉,并认真利用资料、工具书进行核对,是可以防止这些差错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档”字,与“案”字结合组成“档案”一词,与“法”字结合就形成“档案法”这一有权威的法规名称,若与“事业”一词组合又形成档案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档案事业”一词,我还拥有一支人员众多的档案工作者队伍,要说我的“名气”够大了,“地位”也够高了,但使我深感遗憾和痛苦的是,在我尊敬的档案工作者中,竟有不少人把我的音读错了,我  相似文献   

8.
1981年,我省开展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地名普查,所查地名,包括省、地(省辖市)、县、公社(乡)、村行政区划名称以及山、河、湖、海、台、站、港、场等自然名称和经济名称。经过普查,对全省165194条地名进行了初步的标准化处理,形成了一套包括(字概况)、图(标准地名图)、表(地名调查表)、卡(一条地名一张卡片)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地名普查成果。这些地名普查成果是地名工作花费了数年心血的劳动成果,也是国家的一笔财富。如何管理好这些成果并使之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进入一个科学化、标准化、法规化的管理层次,以充分发挥地名档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作用,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认为要做好地名档案工作,就要从实践中发现地名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以此作为保管和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名档案是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相关信息的材料,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真实记录,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地名的文化研究,特别是要重视对地名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地名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地名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的文化建设、地名管理和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一广播电台播音员将山西省盂(音于)县错念成孟(音梦)县(在河南省)。显然,并非播音员不识“盂”字,而是“盂”“孟”两字字形相似产生写或读上的差错。类似情况在新闻媒介中时有发生。那么,新闻媒介中有关地名差错是否小事一桩,无关紧要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据说,从前蒋、冯、阎大战,由于冯玉祥将军部下军官把河南省的两个县名——沁阳和泌阳弄错,以致吃了败仗。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闻媒介在地名上的差错,导致读者或听众的误会和损失的不是没有。因此,笔者建议为避免地名上  相似文献   

11.
夜班纪事     
3月22日作标题的苦和乐今天二版上半版报道环卫工人的先进事迹,有图有文,版面比较活泼。版头《“城市美容师”光荣,全社会尊敬你们》,是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赶制的。有了这个版头,好象衣服有了领子,把几篇零散的东西拎起来了。这样虽然不是搞“集束手榴弹”,但在版面上却形成了一点“气候”。原来记者写的是四千字的长篇通讯,考虑到这样刊登出去,效果不会太好。我建议记者抽出几个典型人物“分而治之”,改成几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配上人头像。记者接受了这个意见,晚上8点把稿子送来。文章短多了,但标  相似文献   

12.
有些记者、通讯员爱写随意编造的简化字。例如: “潘”、“泮”,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有的同志把“潘天寿”、“潘汉年”的“潘”写成“泮”。如果是编辑、校对熟悉的人名,他们当然可以改正,如果是不熟悉的人名、地名就很容易造成差错。“塘”字写成“圹”。圹是塘的简化,墓穴、旷野的意思。凡半边用“廣”的都简成“广”,但“唐”字不简。可是,有些同志以为“唐”也简化了,把“塘”写成“圹”;如果这样简化,“搪瓷厂”就会成为“扩瓷厂”,岂不造  相似文献   

13.
地名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密切而不可分隔的关系。经济发展需要,社会服务需要,个人生活需要。而一地、一名的变迁,演绎着人们对地名演变的内容的需要,而这些需求体现了地名档案在社会效益和公益事业上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编写好地名专业档案检索工具,是地名档案利用与开发的基础性工作,鉴于此,笔者仅如何把握编写要点和益处,浅谈几点,供同仁交流与参考。一、编写地名档案检索工具,地名档案分类是前提要编写好地名档案检索工具,首先要知道地名档案管理的范围和地名的分类。《地名管理条例》中指出:“地名名称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  相似文献   

14.
郭英 《山东档案》2012,(4):31-34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公益性基础工程,是集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内外交流越来越平常化,地名信息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对地名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地名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公共服务核心理念,把公共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地名档案工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张国宁 《今传媒》2006,(11X):35-35
我常到《西安晚报》副刊部创办的专栏“城市语言诊所”治病,我虽干了多年记和编辑工作,但从“诊病”或“防病”申仍荻益匪浅。 “城市语言诊所”是晚报副刊部见于报端的一个小专栏,是受到国家语言字工作委员会表彰和读称道的知名品牌。它常把公共场所如商场、影剧院、车站、会展,以及广播电视、街头广告、标语牌、街名地名等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写错印错的错别字、杜撰或歪用成语为广告产品捧场、以及语法不通等诸如此类的错误加以校改,指出错在何处,为什么错及其贻害等等。小专栏大多为一二百字的短,字通俗流畅,从小学生到老年人都可以读,与各行各业都有关系,如能经常阅读,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打量”的“量”该读几声?●雷智勇有一天,正上初一的儿子向我“讨教”问题。他的问题是:《夜走灵官峡》一课中有道练习题,要求读准下列加着重点的字的读音。题中列了近10个词儿,其中的“打量·”和“傻呵·呵·”儿子悬而未做。我沉吟一下,试着先把“打量”念了...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是一个新兴的和非常广义的概念,目前有关数字城市的叫法可谓各持一说。如有叫“数码城市”的,有叫“信息港”的,还有叫“数码港”的等等。可以说这些不同的叫法,反应了从不同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对“数字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一、“数字城市”的概念对“数字城市”的理解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将城市内和各种信息用可视化的虚拟(模型)方式,再现在计算机(屏幕)系统之中进行动态管理,使“摸不着、看不见”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输入到计…  相似文献   

18.
写新闻需要五要素,何人、何地是其中的两个要素,写新闻把人名、地名写清楚、准确,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少数通讯员写稿不够严肃、认真,常常把人名、地名写错,影响很不好。如:一位通讯员在一篇报道中将“县委书记徐宗礼”误写成“许宗礼”,把受表扬的“李新民”错成“李瑞民”;另有一篇稿件中说:“孟家烧鸡可与滑县道口和山东符离集的烧鸡媲美”,其实,符离集位于安徽境内,  相似文献   

19.
工作中经常发现来稿中有将一些地名写错的现象。若是属于一些名气较大的地名,编辑在编审中比较容易纠正;如果属于人们不太熟悉的地名(如公社、大队、村庄等),编辑则难以发现,往往随错载于报刊,造成不良影响。如“长治市郊区堠北庄公社”,错成“垢北庄公社”。“堠”字的读音为“hon”,而“垢”字的读音却是“gou”。这两字不但读音不同,就是词意也大相径庭。为什么不少人错写错用呢?我向有的同志了解过,他们认为“堠”字的读音来源于它的右边部分,觉得“垢”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一些媒体和产品包装上不时出现一些让人看不懂的“另类文字”,比如:“吔”、“啫”。这些字在汉语字典上查不到,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能大行其道。比如:“吔”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是少男少女们表达喜悦心情时常用的一个词;“啫”则常和“喱”字连用,作为一种化妆品的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