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符号系统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一直颇有争议性。作为辨识或诠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语言理据可以反映能指与所指的联系。本文从语音、形态、语义、词源和文字五个层面分析英语词汇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2.
语言具有任意性,与语言的任意性相对应的是语言的象似性,它是指语言符号与其所指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杜撰词和原型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音、形态、语义理据,它们之间的共同基础往往是借助于原有的语言词汇和语义知识,依靠联想去激活读者的创新思维来达到或获得独特的交际效果。杜撰词往往具有映象象似、拟象象似或隐喻象似等象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两者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据的。英语儿歌中,语言象似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对英语儿歌中语言象似性特征分析与研究有助于英语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言的所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语言符号的所指是语言的言语义,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言语义与语言义基本一致,言语义小于语言义,言语义有别于语言义。  相似文献   

5.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将任意性视为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他们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无理据的。以词为例,利用认知理论分析论证语音与语义之间、词与思维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从而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理据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语言的重要属性,一起构成"和而不同"的对立统一关系;理据论是理据性的理论升华,是人们借用心理学中的"动因"概念并从认知、功能、文化等角度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的一种理论;语言表述是捕捉理据的唯一方式,离开语言表述,理据研究将成为空谈;理据(理据义)是每一个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动因,而理据性是对这种结合关系在性质上的描写与判断,二者形成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释性,理据性和非任意性。文章从英汉儿童文学出发,主要分析了象似性原则的四大方面,即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并针对目前对儿童文学象似性研究不足的情况,试图将象似性与儿童文学联系起来,初步探讨象似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所指(声音形式)和能指(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而是任意的.但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是有条件的,只有充分考虑到语言符号的社会性、系统性、语言构造的合成性中的理据特点,才能正确地把握语言的这一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首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但语言又同时具有理据性。汉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一种,在音义关系上具有任意性的同时,又具有理据性,其理据性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可释性,词汇产生发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的理据性上。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0.
徐波 《考试周刊》2007,(26):114-115
语言符号任意性是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所指和能指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有声语言符号系统,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本文阐述了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层面上任意性,同时也论述了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关系。语言符号在语音、词汇和句法上的任意性程度是逐渐下降的。了解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内涵,对外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对能指与所指的表述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再追溯到中国的言意之辩;从历时的角度对言意之辩内容的演进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言意之辩与能指与所指的异同点。并据此提出中国古代言意之辩与现代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建设与拆毁之间的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修辞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认为,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移用到修辞学上来。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言语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的新说,用之以阐明转义修辞现象的形成过程、形式建构、内在规律和使用效应,并对转义修辞现象在言语义向语言义即词义转化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作了专门论述。把本来就密不可分的语言和言语结合起来观察和研究,是既有益于语言学本体,也有益于修辞学的,可以同时促进语言学和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成果,在语言符号上表现为能指发生循环导致所指不断生发而产生无限丰富的情趣和意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以主客体的内质同构为基础,呈现出一种持续不断的双向流动性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发,阐述了他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语言,言语和文字,共时和历时,能指和所指等。  相似文献   

15.
林莉莉 《海外英语》2012,(14):222-223,245
语言符号究竟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直存在争议,索绪尔的任意性侧重从语言内部分析语言符号的关系;而皮尔斯的象似性则从语言的内部与外部整个系统来分析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文章旨在阐述任意性和象似性的概念,从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探索,通过举例说明二者是相互并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洛克的语言哲学和文字理论,从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中展开了认识论的研究和阐释,提出并论述了实体本质、名义本质;简单观念、复杂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了名称问题以及语言、文字的能、所意义与功能结构,为当代媒介问题与符号学的研究,提供了认识论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王小红 《海外英语》2011,(10):105-106
象似性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一直深受国内外语言学家们的关注。语言与符号之间究竟是任意性还是存在一定的象似性更是语言学家争论的焦点。该文通过分析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在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各个层面存在的象似性特点来阐述语言相似性如何促进英语教学,使相应的英语课程教学更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信息载体有两种,即自然信息载体和人工信息载体(符号);自然信息载体包括征候、植物信号和动物信号;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自然信息载体,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的理智加工而自然呈现的信息载体;它不是意义的载体,不具有意指功能。非语言符号是指主体特意制造和使用的能够独立表达一定信息的那些不属于语言符号的符号;根据其能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人体声音能指类、体态表情能指类等十多个子类;较之语言符号,它具有能指形式的多样性、形象直观性和易解性、结构和组合规则的简单性、整体上的非任意性,以及能指与所指结合的对称性和欠强制性等特性;在交际中,具有替代功能和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索绪尔对于言语和语言的划分,启发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研究;索绪尔关于能指和所指的理论,影响了罗兰·巴尔特的文学“代码”研究;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的研究,指导了罗曼·雅科布森对文学语言“诗性功能”的研究。这些既决定了结构主义文论的长处,也造成了结构主义文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