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相似文献   

2.
[观点摘要]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3.
其实,"教辅图书有如鸡肋"的说法已传开多时,但始终没见几家出版社真就彻底退出这一领域的,倒是不断有新的出版单位杀人.似乎有点里面的大呼难受,外面的跃跃欲试的"围城"味道.然而今天,不管你是老牌教辅大社还是初入道者,都无可回避上面的问题,应对好了,就是翻番飞跃的机会;反之,那就惨了.  相似文献   

4.
要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着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活着就要珍惜每一个日子,活着就要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生生灭灭这是自然规律,而绝不是如李洪志所说的能度到天国世界.李洪志还宣称人生病是前世造"业"欠债的现世报应,"你的心如果摆正的话,相信练功能练好,把药停了,不去管,不去治,就有人给你治了",纯粹是一派胡言,是歪理邪说.可悲的是有不少练功者有病不吃药而导致生命终结.更有甚者追求早日成佛得道升天,而抛妻(夫)别子,走上绝路.这些人视自己的生命为儿戏,哪里还谈得上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五、感恩 道光六年(1826年),曾国藩参加长沙府举办的童生府试,考取了第七名.发榜后,全家人都为之高兴.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远亲近友都来祝贺.一时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曾国藩就是聪明;有人说曾鳞书教得好.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要把孩子送到利见斋来读书.  相似文献   

6.
胡弦 《新闻前哨》2021,(1):17-18
"记者的任务是向社会抓信息,但是社会上并没有为你准备好现成的信息,要靠你去找、去挖,就好像猜谜语,告诉你'打一什么',到底具体是什么,却不能告诉你."[1]好的新闻,需要记者"花心思经营",才能从中找寻到关键信息,让读者眼前一亮.湖北日报报道武汉接力7年的修山路,正是较好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说:"覆水难收"。讲话就像泼水,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讲过的话也一样收不回来,所以一句话要出口以前,不能不慎思。讲话是一门艺术,即使讲好话,也要顾虑不能"洗脸碍了鼻子",你讲这个人好,得罪了那个人,话就讲得不够高明;不好的话,让双方听了都不高兴,当然就更不能讲了,还有些什么话是不能讲的呢?  相似文献   

8.
沈红娟 《新闻世界》2013,(1):144-145
媒体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实现这一点,就得做到信息公开。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新闻报道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阻碍因素,探讨了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写典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想方设法深入采访 我是第一个向有关负责人提出采访许振超和他的家人的.负责人板着脸答复说:"有13家新闻单位呢,都要排队,你等安排吧."我和陪同的青岛港的人"密谋"后,没有按照有关方面的安排计划,就偷偷跑到许振超家中.进了家门眼前一亮,三室一厅的房子,养着郁郁葱葱的花,有钢琴,有跑步机,有电脑,还有一个大地球仪.看来,这个先进典型的日子过得还满不错么.与他的妻子和女儿进行了几个小时的长谈,了解到他付给了妻子、女儿浓浓的爱.记者开始从心底里赞同这个男人了:"一个责任感强的男人."但心中对他仍然没有找到感觉,只是好奇.  相似文献   

10.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6,(3):1
好读书就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抠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但小屋里有四架五架书,色彩之斑斓远胜过所有电器,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几目不吃肉满口中仍有余香.手上何必戴那么重的金银,金银是矿,手铐也是矿嘛!老婆的脸上何必涂那么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爱惜它的皮毛,世间才有了打猎的职业!都说当今贼多,贼若不偷书,贼便是好贼.他若要来,钥匙在门框上放着,要喝水喝水,要看书看书,抽屉的作家证中是夹有两张国库券.但贼不拿,说不定能送一字条:"你比我还穷?!"300年后这字条还真成了高价文物.其实,说穷也不是穷到要饭,出门还是要带10元钱的,大丈夫嘛,视钱如粪土,它就只能装在鞋壳里头.  相似文献   

12.
张姝 《传媒》2008,(2):42-43
第一次听说"刘长乐"这个名字,是当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的课堂上.当有同学提出毕业后要效力凤凰卫视的志向后,老师笑着说,你想去凤凰啊?你知道凤凰人给他们的刘老板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吗?是一台榨汁机!你先得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汁儿可让刘长乐来榨.  相似文献   

13.
韩美林 《出版参考》2005,(17):31-32
我时时刻刻都是一个快活的大苍蝇,这一生什么羞辱没受过?尚且仍是滴溜溜的大眼睛,头发不秃牙不掉,上楼下楼都是三台两台不含糊,要不是心脏换了零部件,还不就成精了!其实都很清楚,每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文艺界朋友叫我"铁蛋"、"大男孩",说到底我也不"铁",更不是"孩",换个活法就是了.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得不累.其实真累!我还有一个优点,说改就能改,即使是口头语也能改.这来自我坎坷的生活,用达尔文的话来讲,这叫"适者生存",只要你说得对,我就能改.不对就笑一笑,别让人失了望.这一写猛一看,我还是个精人,精什么,吃亏上当的也"玩"了不少.我想只要不给别人亏吃、不坑害别人就行了,做人不就是要的这个标准嘛!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呀!善可以善,但是不要善得太窝囊,我就是属于窝囊之流的人.黄永玉说:"韩美林说的坏人一定很坏,因为他轻易不给人下结论;他说的好人你千万别相信,才不一定哪!"这样的结论我只有不自在地笑一下,因为他说得蛮对的.  相似文献   

14.
人人都长了一个脑袋,人人都有一张嘴巴。有头脑就会思考,有嘴巴就要说话。可是,在封建专制社会,统治者就不允许你思考,也不允许你随便说话。即便是文武大臣,跟皇帝说话也是提心吊胆,稍一不慎就要掉脑袋,小民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明朝一度时期,官员每日上朝前都要跟家人洒泪告别,不知道出了门还能不能回来。朝堂上说话要谨小慎微,背地里也得当心,万一有人举报上去,同样会遭到灭顶之灾。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就出现了两种人。  相似文献   

15.
雍正勾结隆科多把康熙遗诏"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在康熙死后就已传开了,戏曲、话本、民间传说都这样讲,沸沸扬扬200多年.  相似文献   

16.
张晓雪  梁艳 《今传媒》2008,21(1):42-44
创意,是现代广告创作的核心环节.凡是那些深深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秀广告,无一例外的都具有非凡的创意.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明确指出:"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商品,非要有好的点子不可,除非你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被黑夜吞噬的船只."新兴网络媒体中的广告,要想摆脱与其他新闻类信息相比的弱势地位,同样需要有好的创意.  相似文献   

17.
怪人     
明朝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交友没想那么多,气味相投就走得近些,不投就离得远些.就象狼和狐狸进窝时先要闻闻窝味,认可了便钻进去.有一位邻居对我说:"来找你的人都有些怪怪的."静心想想自己的朋友,还真有些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新闻浮世绘     
夕嵘遒老。咒扩教育你,旦弓f淡的事要自己做,尔要扎你自己去.心,尸﹄.‘卜::、龙J︸刀好了,会老李不要拖累别人,产哎呀!不好!\留在车上检变.啊…我还得回家给嘿纂霆子。畏奶啊!迟一步就死人了!之想感谢上帝.你让我们学校又得到了重生L的机会! .新闻浮世绘@郭竞雄 @言咏  相似文献   

19.
内容免费的逻辑是什么?是你在顺着用户的欲望走,去迎合用户的人性.但其实还存在一个相反的方向,就是有一类东西是你看到它,就会马上产生一个想象,在付费的那一刻,你把自己想象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比你现在要好得多的自我,这是付费内容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与一批新进报社的年轻人座谈.当时问了一句:新闻理想与就业压力在你择业时的分量哪个更重?谁敢说自己就是为了新闻理想而来?没人接茬,也就没再展开. 谈理想,很奢侈.最有理想的,就是不知柴米责的小学生,理想一大把.当然,有些是真想,有些是作文逼出来的.只是,现在的小学生也实际得很,理想估计也少有人想了.成年人呢?有理想,就另类,甚至让人觉得偏执.即便是我们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聊得最多的也是"实际";你参加工作越长,工作越投入,亲人对你说的越是.差不多就行"、"悠着点"、"身体要紧",绝少有说"理想要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