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家-国一体化"叙事是中国影视艺术的重要叙事特点,具体表现在:1."伦理泛情化"的叙事策略;2.着重于"家庭"、"社会"、"政治"的三种叙事结构;3."交融性"和"交叉性"的二种叙事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笔下,死亡大多是无"声"的.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祝福>中祥林嫂之死.鲁迅在"死亡"的叙事上表现的某些现代性特征与其时的文化语境天然接合,这暗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横截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叙事伦理"为研究方法,首次将叙事伦理研究与古典小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从伦理维度来解读古典小说的叙事机制,是中国叙事学领域的新近成果.该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格的叙事分析中对中国古典小说营造的伦理世界进行学术批评:古典叙事"虚构的权威"对民族性格、文化心理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应采取一种境遇性的伦理取位,基于当代立场形塑一种恰当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历史叙事模式的定型及其对小说叙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春秋>、<左传>到<史记>,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渐已定型,并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在中国叙事传统中,其结构方式、时间模式、视角形态成为小说叙事的元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小说存在一种"追捕/逃亡"叙事模式.1."追捕/逃亡"叙事的逻辑构成是"智慧"与"权力"的摩擦,具体体现为人与人和人与环境之间的激烈冲突.2."追捕/逃亡"叙事的循环在于,逃亡者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形成一个永远无法逃逸的封闭之环.3."追捕/逃亡"叙事隐喻,知识分子明白注定会失败的情况下,仍然执著着地揭露出暴力和强权的荒谬,向专制和愚昧发动进攻.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了新时期先锋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新的表现手法,即故意暴露叙事行为的虚构性,以解构文本的真实性的"元叙事"策略.挖掘了它的根源博尔赫斯的创作叙事手法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对马原、格非等作品中"元叙事"的表现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它的意义拓宽创作主体的艺术视野,丰富小说文本的内容,同时,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诱使读者投身作品之中,共同走向创造.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南国三剑客"之一的作家鬼子,其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巧妙运用叙事手法,采用了"文本中的文本"的双重叙事方式,通过不同视角进行叙述,营造出一种多维的结构空间,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叙事话语;碎片化的叙事则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力求寻找出一种极为有效方式来表达作家话语权和独立主体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了叙事跳跃,多层转述等叙事手段。叙事跳跃的运用使作品在叙述上刻意留下了时空空白;多层次的转述使作品的整个叙述成为一种较为开放的系统,它抹去了叙述者的绝对权威,容纳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与联系。这些叙事手段的运用都有意给读者留下一种空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产生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杰出代表,深深地刻下了"史传叙事模式"的烙印,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貌,具体体现为叙事题材的真实性、叙事内容的宏富性、叙事方式的客观性、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叙事倾向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关注的是民间故事、神话和小说的叙事,而忽视了戏剧的叙事.通过对<哈姆莱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戏剧叙事策略:首先,戏剧中多个叙述者的外聚焦视角叙事不仅能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而且还能造成一种特殊的叙事气氛,提高叙事强度并引导叙事发展;其次,作为"魔器"的"戏中戏"叙事是本剧叙事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最后,哈姆莱特国王的鬼魂是叙事的"国王",主宰着全剧的叙事走向.上述叙事策略显示出莎翁独到的戏剧叙事艺术,同时还泽被后世,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和欧洲梦,它是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外国梦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自己的梦。这使得中国梦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中国梦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路径,作为推动梦想实现的内生动力;中国梦的独特意涵在于将国家民族的宏伟梦想和个人的具体梦想有机的融合;中国梦以"梦"这个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心领神会的独特话语来诠释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是一个内涵外延不明显的"混合物",与古代汉语、普通话、欧化以及方言等有着复杂的关系。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不是对立的敌我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来源;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现代汉语也不等于普通话,普通话是从口头语的角度命名的,现代汉语则更强调书面系统;欧化是现代汉语改造、优化的重要推动力,但现代汉语的本质仍然是汉语,而不是被欧化了的外语。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实践需要语文知识,可语文知识教学却长期低效。主要原因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知识视野狭窄;语文知识往往“教不得法”;语文教材缺乏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呈现语文知识的合宜方式。因此,要解决语文知识教学长期无效的问题。只能在充分认识语文知识作用的前提下,认清语文知识的历史和现状,重构语文知识;对待语文知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逐一解决;《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知识的含混表述,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势必推动和扩大对外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外国人识汉字、阅读汉语文章,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播中华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外语教学而是具有汉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传授。  相似文献   

15.
泰华文学是泰国的华侨华人用汉语进行的文学创作.虽然泰国政府的华侨华人政策和我国的华侨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变化,但泰华作家坚持以汉语创作的姿态,却鲜明地表现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身份的建构.因此,泰华作家在不同时期与祖籍国的联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精神还乡,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身身份的文化表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欧洲各国华人数目在大量增加,华侨社会的结构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分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有爱好文学、以写作为专职的,因此欧洲的华文文学,便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于1991年3月在巴黎成立,如今的欧洲华文文学,已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前景一片光明。"世界华文作家协会"成立于1992年,今天的整个世界之上,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华文作家,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都有完整的中华文化背景。再就是因为长居国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国文化特色的熏陶。他们具有一种揉和了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他们更习惯以这两种特质的混合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海外华文文学代表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对内,也就是对我们中华文化本身的。其二是对外,也就是对全个世界,对人类文化整体的。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研究现在已经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并且日趋完善.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汉语教学,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师的层次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修养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设计直接影响着语文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语文教学形态是语文课程设计结果的外在表现。语文课程设计受到社会、知识、学生等因素的制约,在合理有效的语文课程中,各因素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回顾并分析当代语文教学所表现出的各种具体形态,就会发现语文课程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处理好制约课程设计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出合理有效的语文课程,以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山装是孙中山创制的中式礼服,无论设计、制作还是审美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中西服饰文化相融合的特征。中山装的产生除保护国货、符合国人穿着方式等因素外,还与孙中山本人的革命经历、思想认识、文化观念等密切相关。中山装是中国服装史上的一大创举,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服饰改革。  相似文献   

20.
汉字字形上的显著特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特征。以义构形、以形示义是汉字字形构造的基本理念。理据分析是与这种理念相适应的对外汉字字形教学中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部件教学则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关键环节。两者的结合有助于培养留学生理性分析汉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助于留学生了解并融入中国文化,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