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三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会在辽毕业生市场召开;金融业人才储备瞄准校园;长三角紧缺人才新项目“小语种”培训考试进驻杭州;青岛组建就业速配联盟信息共享;北京:毕业生双选会启动;人才需求目录产生 河南今年最缺教师。  相似文献   

2.
渤海大学走访就业实习基地;江西理工大学推行“职业规划成长”工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办“就业讲座超市”;大连大学奏响就业工作三步曲;辽东学院进一步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北京科技大学以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启动大学生科技奉献奥运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2006,(19):40-40
9月5—25日,济南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举办“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推出了就业服务优惠措施,帮助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1、免费求职登记、免费职业指导、免费空岗查询并优先推荐工作;2、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设立毕业生职业指导室,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和职业指导课堂,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求职技巧、劳动维权、职业生涯规划等;3、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将被免费录入专业技能人才库;4、专业技能人才的就业信息在中心人才超市展示,供用人单位选择;5、设立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加油站”,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足够的变化性;活动设计要富有创造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2+1”培养模式应根据各系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落实好“2”阶段的教学和“1”阶段的实习就业问题。文章从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分析,提出了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举措:1)校企合作参与“2+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共同教育管理监督;2)培养专而广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3)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四:一是毕业生总量增加与就业需求相对减少所造成的矛盾所致;二是毕业生整体素质因“扩招”而有所下降;三是长期以来人才培养结构的局限性的影响;四是用人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影响。因此要从构建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系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本转变学生就业观念;规范人才市场等途径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专科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09,(5):47-48
海归就业:技能型受欢迎;辽宁:到海外“引才”最高出500万;吉林:面向海内外重金延聘高层次人才;武汉:“人才特区”面向海外招高端人才;宁波:海外人才10年内将增6倍;  相似文献   

8.
资讯     
ERP人才培训看好;超过5成的人困于“选择”而放弃培训;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启动;管理创新的四个途径;明年中国就业压力巨大 存在1600万个岗位缺口;……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大众化就业”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大从化就业”的提法是一个认识误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就业同教育主体定位在“大”上的不妥性;就业岗位区分为“精英”与“大众”的不合理性;就业认识上的不明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7,(1B):30-30
坚持“一大理念、二个中心、三个服务” 实践“大职业教育”先进理念; 以促进就业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中心; 服务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用工荒”现象表达了劳动者对转变发展方式的强烈诉求,给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创新的机会.职业教育需要从公共政策、经济制度、文化环境上系统推进,要完善城乡统筹机制,强化就业地的职业教育责任,从而为企业提供足量、符合需要的人才;要突出高等教育的职业教育要素,实学实做,分型培养,实现知识、技能、态度的同步提高;要完善“学分银行”制度,让教育的“立交桥”通向职业教育,将“做事”、“操作”作为重要学分资源;要突破政策瓶颈,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保障;要协调劳动关系,鼓励员工在操作、技术岗位上发展,培养“核心员工”;要调整城市化思路,将职业教育成果留在城市、留在岗位工作中;要制止提前退休,制定弹性退休制度;要优化文化环境,激励人们主动选择职业教育,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和社会礼遇.  相似文献   

12.
东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年来,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转变工作方式,不同时期就业工作人模式创新引领方向。2002年建成全国首个区域性教育人才集散地;2006年和2008年率先推出"移动就业"和“视频就业”服务,建成轻忪就业平台:2009年承建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专业市场”,率先面向全国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中职教育全面推向市场的今天,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中职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生就业率要面向市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要适应市场,校企联姻,实现“无缝”对接;要有效指导人才消费,当好学生的就业参谋,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途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华东交通大学强化毕业生就业意识;推进学生就业工作 山东大学开拓天津就业市场;西南大学开展“反思: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5.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6):F0003-F00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围绕“优出”的总要求,把提高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核心,提出了“四高、一好、一确保”的工作目标。“四高”即本科生上研究生的比例高、初次就业率高、去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的比例高、毕业生认同度高;“一好”即毕业生去向分布指数好;“一确保”即确保完成好向国防系统输送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北大清华携手搭建“职桥网”,开创高校网络招聘新模式;辽宁省举行第三届毕业研究生就业双选会;荆门市启动湖北首次“人事局长校园行”活动;江西:切实措施促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17.
黄焕山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撰文认为,高科技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向表现为:“明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流向发达国家)、“回流”、“暗流”(在发展中国家内流向跨国公司)。其流向特点可以归纳为:高科技人才流向市场“高地”;高科技人才流向研发“高地”;高科技人才流向创业“高地”;高科技人才流向价值“高地”。吸引世界级高科技人才应形成全方位高地或建立特色高地。高科技人才流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零工资”就业现象 “零工资”就业是指应聘者为达到被正式录用的目的,自愿在一定时间内无偿为企业工作的行为。早在2003年,即有媒体报道,在沈阳工业大学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向一家民营企业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请求用人单位给他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见习期间不要钱,试着做,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指导,专业设置及课程调整更趋合理;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生力军,为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提供了师资保障;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推进校企联合,实现教育、就业相对接。  相似文献   

20.
探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观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磊 《教育与职业》2006,(21):117-118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破除“等、靠”心理,增强竞争意识;破除片面追求安逸的心理,树立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破除一味强调高待遇的思想,树立“事业第一”的价值追求;破除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树立“从头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理念;破除过分看重“专业对口”的认识,树立“宽口径就业”的择业思想;破除“一步到位”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