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经历了一个从准备到建立的历史过程。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是组织上筹建党的开始,并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1840年以后上海无产阶级的产生壮大及其特点。第二部分分析了上海工人运动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三部分着重论证了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要意义,指出上海是党成立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最集中的地区,上海无产阶级最早登上政治舞台,最早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共产主义小组,最早成立了“纯洁”工会,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指出那种以为在建党前夕,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觉悟低”,因而中国共产党“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观点是偏面的。笔者从史论的结合上,系统地重新论证与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伟大的践行者。陈独秀从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人手,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取得的最伟大的政治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李达作为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人之一,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方面,李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宣传,他做为主将捍卫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扫清了建党道路上的思想障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实践过程中,他主编《共产党》月刊,参与改组后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为党的建立开辟和坚守思想舆论阵地,功不可没。并且李达在1920年8月归国后,就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且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担任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总书记一职,对党的成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70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奋斗历程,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表现在党产生的历史,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以及形成、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等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历史特点已经溶入党的肌体,成为形成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优势的重要历史原因。这些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剧变的情况下从困境中奋起、在风雨中挺立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6.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领导同志 :李大钊。李大钊在 1 91 8年——— 1 91 9年 ,就先后发表了 ,《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 1 91 5年 9月创刊 ,从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至 1 92 0年 9月 ,即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 92 0年 8月在上海成立。由陈独秀、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组成 ,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最早出版的党内刊物 :《共产党》月刊。 1 92 0年 1 1月 7日创…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首先创建的。1920年8月,这个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二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新青年)编辑部宣告成立。陈独秀被推为书记。中国共产主义者在上海建立的这个组织,是党的发起组和建党的联络中心。在一般的中共党史书上,它被称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其实,共产主义小组这个名称在当时并不存在,它一开始就叫党。至于是叫社会党还是共产党,则经过了一番斟酌。当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第二国际与第三国际的区分和对立。参加第二国际的,多称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恩…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年夏,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同年十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也宣告成立。在上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推动下,武汉、广州、济南、长沙等地党的早期组织相继成立。现将这些地区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情况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9.
义小组在上海正式成立。”其中“192 0年秋”有误。据赵矢元、冯兴盛主编的《新编中国通史纲要》(现代部分 )载 :“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首先在上海成立。一九二○年六月 ,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开始筹建 ,七八月间正式建立……” ;据何沁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载 :“192 0年 5月 ,陈独秀在上海邀集一批倾向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跟课本配套的《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也标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 192 0年8月。故课本“192 0年秋”应为“192 0年 8月”“秋”在“8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七十多年的光荣历程,党的成长史就是立足于中国国情,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情问题,对于深刻认识党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把握现实及争取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一、历史的回顾──特殊国情与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中国国情的探索,把了解和研究国情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调查研究的思想,首倡了中国革命必须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在总结中…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党内机关刊物,由李达担任主编,陈独秀、李达、施存统、沈雁冰等为主要撰稿人,创刊于1920年11月7日,16开本,每期50页左右。原订每月出版一期,实际因故常常脱期。现存六期,时间截止于1921年7月7日。其内容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至第三号主要以宣传党的知识,介绍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情况为主;第四至第六号以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主。《共产党》月刊属半秘密性的理论刊物,印出后即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分别寄赠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状况即中国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而取得的胜利。然而,认识中国国情,却经历了长期而又艰难的探索过程,共分5个阶段,即:从1920年8月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前,从1922年7月中共二大的召开到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形成前;从1924年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前,从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经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通过长达28年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加深并终于完全地深刻地理解,认识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从而能够制定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89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源采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在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其中领袖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纵观大汉奸周佛海52年的人生,虽然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但在中共"一大"前,他以《解放与改造》为阵地,积极宣传西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参与筹备了组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工作;积极为《共产党》、《新青年》撰稿,为中共"一大"的召开进行理论上的准备;创建中国共产党日本小组,出席中共"一大",还代理陈独秀中央局书记一职。不论周佛海后来如何,但中共"一大"前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共的成立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相似文献   

15.
《北华捷报》是中国首份英文报纸。作为英国人在上海的"官报",其记录下了近现代中国诸多历史片段,其中不乏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踪迹。提炼该报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形象,可管窥1921年至1941年间大多数在华英人对中共的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形式,是中国革命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的成功典范。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节点,研究"三三制"民主政治模式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发展,总结其基本精神和实践经验,对于当今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阶段,其间跌宕峰回,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过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宣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18.
李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0年夏他从日本回国后,就立即投入了一系列建党活动,如参加发起建党,主编《共产党》月刊;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扫除建党的思想障碍;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代理党的上海发起组书记,筹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党中央第一届宣传部长,开辟和发展党的宣传阵地,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把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重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研究生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应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爱国主义、党的历史任务与宗旨教育。这对于提升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重大的贡献。上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重要策源地,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诞生具有必然性。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集聚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上海城市特别是工人阶级的使命意识,上海近代革命运动的光荣传统以及上海人民在尖锐的民族和阶级矛盾斗争中的抗争,都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在理论创新中发挥上海的思想文化优势,要深刻地意识到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排头兵、先行者的使命担当,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敢于涉险滩、打硬仗,要搞好上海的党的建设、涵养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建设好人民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