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提出来的。我们认为,它是课程管理行政主体变化的一种表现,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一次再分配。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科书第108页新选编了《最后的辉煌》一文,文中关于诺贝尔逝世的时间是这样表述的:1896年11月10日,诺贝尔结束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而与之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90页的“参考资料”中却这样写道: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金。这两处关于诺贝尔逝世的时间存在着差异,对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证实了诺贝尔逝世的确切时间应该是1896年12月10日。可见,教科书中关于诺贝尔逝世的时间表述有误,应当予以纠正,以免给学生带来知识性的错误。诺贝尔究竟卒于何时@杨丽霞$安徽…  相似文献   

3.
婉言劝寇准     
北宋益州知州张咏听说好友寇准要当宰相了,既高兴又有些惋惜,部下问之何故。张咏说:"寇公奇才,可惜学术不足。"意思是说,寇准是当世奇才,但是,不太注重学习,不爱读书,容易造成知识面窄,限制才能进一步发挥。因此,张咏很想有机会找寇准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劝他多读些书,才能更好地做好宰相。不久,两人有了见面的机会。老友相会,格外高兴,寇准摆下百禽宴,盛情北款待他。酒逢知己千杯少,杯盏交错,两人喝得好不痛快。临分别时,寇准诚恳地请张咏赠言指教。机会来  相似文献   

4.
浅析寇准词     
寇准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其在文学方面的才能虽然不及政治、军事才能突出,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仍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地位。现如今寇准流传下来的词寥寥无几,本文力图通过对这几首词的分析研究把握寇准在那个特定时代中所表现出的多重人格。  相似文献   

5.
寇准与王旦     
作为一代名相,寇准的胆略和才干不容置疑,但作为群臣之首,他的缺点也很明显,独断自任,器量也欠宽宏,并且不讲究方式方法,皇帝不听从他的意见,他就硬拉住皇帝的衣服不让走,更多次当着皇帝的面跟同僚争吵,《宋史》说他是“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寇准喜欢奢侈、讲究排场也是出名的,他被贬到地方上,过生日时照样大操大办,摆“山棚大宴”,服饰器用大大超过标准,宋真宗得到报告,怒道:“寇准每件事都要仿效我的规格,这怎么行?”这时有人为寇准解围说:“寇准真笨,他要真是个奸猾之徒,怎么能让人抓住这种把柄呢?”真宗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也就…  相似文献   

6.
胡红娟 《文教资料》2007,(24):78-79
寇准作为宋初的宰相,人们往往关注的是他的政治功绩和军事才干,而忽略了他的文学才华及诗歌创作。本文简单分析了他的诗歌风格及其形成的原因。作为"晚唐体"的诗人他是欣赏和喜欢苦吟的。  相似文献   

7.
倩桃与寇准     
寇准是一代名相,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慷慨有大节,亡身循国,秉道疾自”;他直言敢谏,有过人胆识;特别是在紧要关头,能临危不惧,当机立断,镇定自若,堪负大任,在澶渊之盟中建立奇功,扭转政局;在肃清朝纲,整顿吏制方面,给北宋王朝出力不小。这些都是值得赞扬的,前人和今人已经讲得不少了,特别是在我们  相似文献   

8.
李之仪是北宋末期词人,他的卒年没有定论.本文从周紫芝与李之仪交游的角度来考证李之仪的卒年,认为李之仪卒于建炎元年(1127).  相似文献   

9.
北宋时,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寇准个性张扬,疾恶如仇,最看不起的,就是王旦那种面团一样无棱角、没脾气的性格。他曾听人讲过这样一件事:王旦在家里因为从未发过脾气,以至于下人们都想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脾气,于是准备试他一下。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故意在盛给王旦的肉羹里撒了点锅底灰。王旦看了,只低头把饭吃了,没  相似文献   

10.
寇准的词均为伤时惜别之作,风格清丽缠绵,表现了这位杰出政治家性格的另一个侧面。这种题材选择和风格追求,既是当时人们对诗词题材分工、审美追求的认识及词坛的整体风格影响的结果,也与词人本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赵宋王朝建国之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但它面临着一个巩固和强化中央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的任务,太祖赵匡胤对此颇费了一番机神。正由于无暇北顾,遂使北方的契丹族趁机得以发展,建立的辽国,与北宋成对峙形势,且不时有南下的威胁。所以,对北宋王朝来说,励精图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经济实力,防御外族入侵便成了当务之急。而要开创这个新局面,就需要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寇准就是这个时期涌现出的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澶州大战和澶渊之盟时,不少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现行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关于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叙述的: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人们通常的解释是,宋真宗畏惧契丹,厌战求和。如果不是寇准主战坚持,北宋王朝的结局会更  相似文献   

13.
寇准不但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而且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令人瞩目。其表现在诗歌中的浓重的故土情结,显得尤为突出。这种故土情结的成因,既和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也和作者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及由之而来的"宦"与"隐"的内心矛盾、学习晚唐诗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宋朝事实类苑》寇莱公贬死雷州[1],丧还[2],过荆南公安县[3],民怀公德,以竹插地挂物,为祭焚之。后生笋成林,民以为神,因为公立祠,目其竹为相公竹。王乐道为记,刊石[4],李承之有诗曰:“已枯断竹钧私被[5],既殁贤公帝念深。仆木偃禾如不起[6],至今谁识大忠心?”  相似文献   

15.
寇准的诗歌创作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多作五、七言律,诗风凄凉萧飒;中期五、七言绝句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优势,诗风近于“凄婉”;后期诗风大致沿袭了中期,又趋于闲雅,多酬赠之作,反思感慨之意甚为明显。其诗风演变的轨迹与仕途起伏的曲线大体吻合,体现出政治沉浮对寇准诗歌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三次拜相,为官清正,曾经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澶渊之盟的订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来,寇准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5,(9):26-27
  相似文献   

19.
20.
毛泽东主席说得好:“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做的啊!”遗憾的是,很多人晚节不保,没把这“最难最难”的事情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