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系统中的子系统,它对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旨从哈萨克语颜色词"红色"的历史起源、寓意及文化内涵入手,了解"红色"在哈萨克语中的吉祥文化,从而发现哈萨克族与其它民族的文化与生活差异。希望能对今后的词汇教学以及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作为典型且富有独特民族特色的游牧民族,在草原文化中拥有不同于其他游牧民族的文化。通过对哈萨克语中含有畜牧业词汇的谚语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探讨其反映的哈萨克民族的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展示哈萨克民族丰富渊博、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族畜牧生活词语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每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各自的文化内涵.从哈萨克语的牲畜称谓语、成语、谚语中可以探寻到鲜明的哈萨克畜牧文化的特征,以及哈萨克历史发展、社会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融合导致了语言的融合,哈萨克语在自己的民族语言中吸纳了突厥、回鹘、蒙古等民族的语言因素。借词现象是哈萨克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与俄语、汉语、维吾尔语等语言交流过程中。哈萨克语借词现象已经拓展到方方面面。研究哈萨克语的借词现象,对了解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交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色词是语言词汇系统的一个分支系统,它能直接地反映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情况;反过来,这些因素又会影响颜色词的意义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哈萨克先民颜色观的环境、图腾崇拜、时空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因素,探究哈萨克语颜色词所蕴藏的深层文化含义,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哈萨克族及其语言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并传承哈萨克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萨克族双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习得技能及其传承知识的工具之一,也是民族基本特征之一。哈萨克语作为我国新疆世居民族——哈萨克族的母语,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都起到了强化作用。汉语作为我国各民族族际共同语,对各民族的发展有普遍性的功能。实施双语教育,是哈萨克族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对民族地区的稳定,民族团结,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是甘肃省唯一以哈萨克语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小学,全县城乡各个民族的适龄儿童全部集中在这一所学校就读,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有学生767人,共设22个教学班,其中哈萨克族学生252名,占学生总数的32.9%。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传承和弘扬哈萨克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依托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构建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三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有机融入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开拓各种渠道渗透哈萨克族文化精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语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它反映了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的语言接触和文化影响。如何区分哈萨克语中的外来词,我们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如词源学、历史语义学、同义词、基本词汇、借词理据、音位体系、音节结构等)和文化学角度进行分析,来判断哪些词是外来词。  相似文献   

9.
新疆哈萨克族人口的区域分布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集中状态,哈萨克语的使用范围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新疆哈萨克族与其他民族交际中的语码选择情况比较复杂。影响哈萨克族在跨民族交际中语码选择的因素主要有语言态度、语言文化背景、语言社会功能、双语教育、经济发展程度、语言环境等。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其中来自古代各族源民族的文化彼此融合,构成了哈萨克文化的基本骨架,同时,和外族源民族的文化相互撞击,彼此融合汇铸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哈萨克文化。哈萨克叙事文学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物质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礼俗文化的民间性特征和生存思维方式的稳定性特征,是了解、认识哈萨克文化的珍贵文献,也是哈萨克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新疆哈萨克族有着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是孕育新疆哈萨克文学艺术的丰厚土壤。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历来是对民族文化的凝练性展示。文章通过对哈萨克电影文本中骏马与雄鹰、草原火母、永生羊、牧渔人等形象的解读,摹写出哈萨克族历经时间冲刷却愈加清晰鲜明的民族文化形象,展示了哈萨克族超越性的文化品质与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称谓系统.每种称谓系统都是这个民族内部社会交际的产物,反映着该民族的风俗、文化,维汉称谓语中的异同反映了维吾尔族和汉民族两种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学习维汉双语的学习者来说,无论是在双语交际还是工作和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头"一词作为人类认识自身肢体概念的语言形式,已成为基本词汇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哈萨克语人体词语"bɑs"(头)为视角,对哈萨克语中由"bɑs"构成的固定词组加以考察。以目前已检索到的48个固定词组为基础,从词汇、语义、文化认知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进一步认识哈萨克语中由此构成的固定词组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以助力哈萨克语言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早在西汉时期,“西极马”“天马”就已输入内地。马虽然不是汉民族的“翅膀”,但在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大牲畜”是哈萨克民族的重要的经济支柱,马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古代汉良族同哈萨克民族一样,也都格外器重、青睐马,并随之产生了大量的词语。章就汉民族与哈萨克民族关于马的类化与称谓的异同进行比较,寻其异同点,同时展示绚丽多彩的马化,并加深对哈萨克畜牧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此文为作者撰写的关于哈萨克古文献系列研究文章后,有关哈萨克族历史的第一篇论文。金帐汗国一开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政权,它只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金帐汗国从1242年建立到15世纪中期,存在约200年之久。这一时期是哈萨克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哈萨克语的特点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黑走马舞作为民众广为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文化蕴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解读"黑走马舞",认为黑走马舞是草原文化的一个镜像,是哈萨克人豪迈性格气质的书写,是对哈萨克人骏马情怀的艺术阐发。黑走马舞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愉悦与交往的本质特征体现和民族历史记忆与传统生活的展演。探寻哈萨克族黑走马舞的文化特质,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文化研究【栏目主持:吴孝成】关于哈萨克语文学的研究…………………………………………………………………耿世民(1,1)哈萨克古代文献研究——金帐汗国克普恰克-花拉子模文献(之一)…………………耿世民(4,1)哈萨克语的形成、发展概况…………………………………………………乌鲁木齐拜·杰特拜(2,8)哈萨克非有声语言…………………………………………………………………………毕桪(2,1)哈萨克惯用语反映的生活环境……………………………………………………………黄中祥(1,10)语言学视野中的“哈萨克”族名用字及音变考释………………  相似文献   

18.
北京哈萨克族社区语言与家庭语言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语言是民族内部成员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是人们表达自身思想的重要符号,通过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能够了解这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本文对在京哈萨克族的语言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在客观、详实的数据之上,得出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别就汉语和哈萨克语词义、多义词词义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二者相同点、不同点。从词汇的角度,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传统、文化心态、习俗风尚和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必定反映到该民族的语言中来。词汇又是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它可透视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动物词语所表述的文化内涵则更为突出。深入了解哈萨克语和汉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