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杭州西湖是江南名景 ,历来为人所称道。白居易、苏轼、杨万里等人都曾经到此游历 ,并有诗文传世。明人袁宏道在 2 9岁那年(公元 15 97年 ) ,也曾到此游览 ,更留下了以“西湖”为题的四篇美文。初中语文第四册选编了其中两篇 ,一篇叙游湖之始 ,一篇写西湖美景之最。袁宏道 (15 6 8— 16 10 ) ,明代文学家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明后期文坛上公安派的创始人 ,共同进行了反复古主义的斗争。他们认为“袭古人语言之迹 ,而冒以为古 ,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提出了“流自性灵者 ,不期新而新 ;出自摹拟者 ,力求脱旧而转旧”。课文《…  相似文献   

3.
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第四册(人教版)所收课《气候的威力》中有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六课有孟子的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教过之后,有几点浅薄的见解,特提出来,大家商榷一下。  相似文献   

5.
陈远 《教育文汇》2004,(5):16-17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以下简称《悲》)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写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相似文献   

6.
文本内容: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是作家高晓声为其《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也可看作一篇现代寓言。作家将五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安排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中,让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人生活剧。通过作家摆渡,表达了一个有良心的作家所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摆渡”与“彼岸”,由此带上了哲学意味,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8.
唐世明 《现代语文》2003,(12):26-26
一为了让作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作家们大都喜欢在文中使用“设置悬念”这一绝招。此招用得好,可以点石成金,令人拍案叫绝;用得不当,就会南辕北辙,弄巧成拙。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所选的《驿路梨花》一文,就属于后面一类。《驿路梨花》一共设置了三次悬念:“我”和“老余”在深山里看见一座“草顶、竹蔑泥墙的小屋”,正好解除了我们夜宿荒山的忧虑。小屋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米有水有干辣椒。“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我”和“老余”满腹疑团,这是作者设置的第一个悬念。接着一位瑶族老人走进小屋,“我”和“老余”都以为是主人回…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绝唱》描写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  相似文献   

10.
刘建琼 《湖南教育》2001,(17):48-4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选入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诗作。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位“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然而由于放逐漂泊,使其诗歌常常神游于牵魂梦绕的故园,吟唱出了一首首“岛屿悲歌”。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必修)《逍遥游》的课下注释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处欠妥的标点程维玉姜振光王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十分可笑的是,明明是石原自己在编造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明明是他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账的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从内容上分析,前一句冒号后面论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教材(2002年11月第2次印刷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辞海》(1989年版缩印本)、《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杜2000年出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杜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朱编)、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郭编)等书。  相似文献   

14.
活动内容: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即席演讲).  相似文献   

15.
基础训练教学应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着力训练基本技能。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点:(1)讲清学习方法和思路;(2)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注重思维的训练;(3)在基础训练题的基础上巧妙地延伸,既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训练的知识,又要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一题读纯拼音儿歌,从中找出轻声音节,目的是复习巩固汉语拼音,重点训练轻声的读法。教学时先复习:①什么是轻声?②我们怎么读轻声?在此基础上采用“找轻声(画),读轻声(读),写轻声(练写)”的方法,并连贯地把儿歌读熟,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轻声。第二题是…  相似文献   

16.
<第八次>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四单元11课.课文主要讲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故事.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第四册教材中的课文。笔者教学这一课时,有几个细节,越是回味,越感芳醇。细节一:师:母亲,多么亲切的字眼,小朋友们,你们平常怎么喊自己的母亲?你们还知道哪些喊法?生:妈妈!生:娘!生:香港人叫妈咪,我在家里也这样喊。生:英语中叫mother。……师: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  相似文献   

18.
《画风》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讲三个孩子怎样开动脑筋画出风来的事。画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似乎是个难题。课文告诉孩子:只要动脑筋。联系平日寸生活的积累,就能通过具体事物感受到风的存在,风无形,却有影,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都是风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