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开心乐园     
男人气概一位卡车司机走进一家餐馆,要了食物后坐了下来。正在这时,门外来了三个穿皮夹克的小伙子,他们从急驰的摩托车上跳下来进了餐馆,一个抢走了卡车司机的汉堡包,一个端起他的咖啡,一个吃起了他的苹果饼。卡车司机一句话没说,付了钱就走了。三个小伙子走到收款小姐面前说,"他不像个好男人",收款小姐说,"他也不像个好司机,你们看,他轧烂了三辆摩托车。"  相似文献   

2.
6月11日,世界杯比赛进入第三天,中央电视台的《豪门盛宴》节目直播现场,当晚荷兰与塞黑进行了一场生死大战。主持人张斌的气色看起来还不错,尽管他只睡了4小时——当天早上7点上床,睡头一天的觉,11点起床,干这一天的活。他系着一条橙包领带,那是他最喜欢的荷兰队标志颜色。“我说这代表荷兰队,很多人说,你不能说喜欢荷兰队,你不能让白岩松说喜欢阿根廷。凭什么不能说啊?”张斌说,他策划了本次为期超过一年的央视世界杯报  相似文献   

3.
赵德铭 《今传媒》2009,(11):55-55
陕西作家方英文曾写过一篇题为<看病>的幽默小品文,该文中说,有一位患者到医院去看病,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吸烟,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喝酒,患者说,我不会.医生问他说.你会不会跳舞,患者说,我不会.医生又问他说,你会不会玩女人,患者说,我更不会.医生听后生气地说,既然你什么都不会,还活在世上干什么,你这病也不用看了,回去吧!  相似文献   

4.
厚德 《军事记者》2004,(7):42-43
他说他搞新闻这20年,基本是顺其自然,只管种不管收。后来他又说,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他达不到,再说也没有只种不收的道理,就叫亦种亦收吧。他说一提20年,就有点算总账的感觉,是“过去时”了,但他说没有跌荡起伏起码是耐人寻味的事件作支撑,波澜不惊,平淡无奇,他只能算总账,加巴加巴也许才有点分量。  相似文献   

5.
在市里开会,常常和亚飞坐在一起,会前会后的悄悄话,说的最多的就是他的歌词。他总是把新作说给我听。一次亚飞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庄奴来了,就是写《甜蜜蜜》的那位,邓丽君唱的,在梦里我见过你,就是你。就是你!他说他与庄奴谈了很长时间。亚飞爱写歌词,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在央美宣布你担任副院长的会议上,院长潘公凯说对你“大胆”参与公开选拔表示钦佩,你怎么理解他说的“大胆”? 徐冰:我不太好说他是指什么。在一般人的概念中,在艺术圈里,一个独立的前卫艺术家身份是很受推崇的,有一种自由的超脱姿态。有人会说,他怎么又回体制内了,是不是被“招安”了,对仕途有兴趣了等等。  相似文献   

7.
记者的压力     
有些青年人很羡慕记者这个工作,觉得当记者自由自在,没有压力,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在新闻队伍里,确实有这么一种少数人,自由自在,业务上也无所追求。你说他不忙吧,他整天出来进去坐不住;你说他没写稿子吧,他住上几天还有稿件见报,稿子后面好几个名字,有说他是署了些关系名,有说是他在别人稿子上挂的名。这种记者,写了多年稿子,没写出  相似文献   

8.
关于沈颢的传说很多,有好的有坏的。有的人说他有本事,能聚拢一班报业精英;有的人说他仗着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财大气粗,四处网罗人才。有的人说他知人善任,管理有方;有的人说他心狠手辣,把大批的人往外赶。有的人说他会享受生  相似文献   

9.
与几个朋友小酌,或许是酒精起了作用,一位友人突然失去了顾忌,大声说:"现在一些报刊和出版社的领导,说假话、说谎话的不少!"我闻后一惊,忙用手堵着他的嘴说:"不要乱讲,别人要说你诬告,你可吃不了兜着走。"他笑笑说:"我不是随便说说,我有证据。"坐在另一旁的那位凑起热闹:"什么证据?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省级的新闻研讨会上,某市的一位同行说,他的一篇不到千字的消息,除稿费外,单位又奖励他3000元。听后好惊诧。问其故,他说他们的上级单位规定了一套奖励办法,凡歌颂他们市的好人好  相似文献   

11.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12.
在意大利北部名城都灵,我碰到一位在当地乃至欧洲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他叫科尼,但人们习惯称他工程师。因为他不但经营有方,而且有道,在欧洲企业界曾被评为“欧洲先生”。当他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时候,他开口就问我说:“你知道我最羡慕你们中国的是什么吗?”他把我给问懵了,我猜了几秒钟之后,犹犹豫豫地回答他说是不是中国菜。他说:“中国菜我当然喜欢了,但我最羡慕的是你们中国的人才。”接着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5年前,我决定新建一个工厂,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厂长的广告,报名期限是7天。第二天上午,有人报告我说,来了一位应聘者,是个中国…  相似文献   

13.
童话大王 1986年,偶然结识了郑渊洁。那时,他已经被罩上了童话大王的光环,在这件事上他并不谦虚,从未见他推诿过,他觉得自己就是童话大王。《童话大王》是一本杂志,专登童话,每期40,000字,都是郑渊洁一人所写。一次我俩喝啤酒,两杯下肚,我说,我能不能也写几篇登上,郑渊洁说,绝对不行。童话是郑渊洁的天分,也是他的谋生手段。他自己的活法就跟童话里人物差不多。他说自己小时候很爱在家玩,可妈妈偏把他送到幼儿园。一路哭着去,到幼儿园门口,他立即不哭了,飞也似地跑到幼儿园另一端的墙角,那儿有个墙洞,可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记者长期在下头跑,时间长了,人们给他一个评价,说他这个记者没有架子。没有什么架子呢?没有官架子。在我们国家里,不少人是把记者也划在“官”这个框框里的,在一个县,有人就直接了当地对我说过:“你们记者就是官。”在西北一个省,我也遇到一位记者,他对我说:“有时就得有点架子,不拿点架子,人家会小看你。”他说的架子,也是指官架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客寓北京,两位来自遥远北国的年轻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叫王俊,他说他正在编一本书,是献给他母亲的,希望我能在书前写几句话,代他表述对母亲的这番心意。这事我听起来有点奇怪,忙问编的是什么书,他说是当代文化人的一些手迹。我问,这是他母亲所爱好的吗?他说他母亲没上过一天学,却一直支持他做这件事。我问他自己的文化程度,他说很低,只有中学。这几句问答把我深深感动了。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小时候家乡已经很少有人识字,但不管是老大娘还是小伙子,只要是见到路上有字迹的纸张,都绝不踩踏,总是恭恭敬敬拣起来送到庙里焚烧,焚烧炉上写了四个字:“敬惜字纸”。我在王俊母子身上看到了这种行为的延续。他让我写几句话,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在烂掉,我说的足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一个名叫“陈村”的上海男人。 他喜欢整天在网上和一帮网虫厮混,那是我管不着的事。只是有一天,他忽然在电视机里倚傻卖傻地攻击起了现代诗,让我直想冲过去揪住他的脖领子。 “小说家一说诗,诗人就发笑”。说此话的是诗人徐江,他真是一不留神说出了一句当代名言。女小说家赵凝在一篇主要  相似文献   

17.
生活的深重     
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深重,便去见哲人,寻找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说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头等他。 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哲人问他有什么感觉。那人说:“越来越深重。”哲人说:“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  相似文献   

18.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19.
采访前有无准备,效果是不同的。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一次,我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去采访一位老掏粪工。见面后,我对他说:“听说您最近被批准入党,祝贺您。”他回答:“我58年就入党了,刚入党的是我弟弟,他也在我们卫管所”。我连声说:“我弄错了,错了。”接着问他:“您老伴身体好吧?”他显得有点不高兴,冷冷地对我说:“我老伴已去世好几年了。”当时,弄得我很尴尬。我又问他:“您最近把小儿子调到卫管所当掏粪工,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站起来说:“我儿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打太平天国时,开头老是打败仗,急得他要投河。他写了一个奏折给清朝皇帝,说自己“屡战屡败”。一个慕僚说,这样写非受惩罚不可,应当倒过来,叫“屡败屡战”。果然,这样一改,味道马上变了。原来是说老打败仗,表现出他无可奈何;现在说的是每次失败后都还在继续战斗,显示出了勇敢作战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