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针对"CaCl2溶液能否与NaHCO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以及"CaCl2溶液能否用于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这两个问题展开探究。实验发现:CaCl2溶液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由此推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aHCO3=CaCO3↓+H2O+CO2↑+2NaCl。由于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分别与Ca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存在差别,因此可利用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2.
一、矛盾的次要方面和主要方面发生转化 NaHCO3溶于水后,HCO3^-既可以水解,又可以电离,且以水解为主、电离为次.因而NaHCO3溶液呈碱性:HCO3^-+H2O=H2CO3+OH^-,HCO3^-=CO3^2-+H^-.NaAlO2溶于水后。AlO2^-只能水解,NaAlO2溶液呈碱性:AlO2^-+2H2O=Al(OH)3+OH.  相似文献   

3.
1.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错误分析:两种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CO3-+H2O(?)Al(OH)3↓+ CO32-,在该反应中,AlO2-因结合H2O电离出的H+而生成Al(OH)3沉淀,HCO3-因结合H2O电离出的OH-而被中和成CO32-,反应实质为  相似文献   

4.
一、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例1 Na2CO3俗称纯碱,是一种白色粉末,可以跟CO2和H2O反应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ub〉;可与盐酸反应放出CO2,但实验室却不用这个反应制备CO2,其主要原因可能是sub〉;已知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那么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sub〉。解析本题考查碳酸钠的性质.根据题中给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由于Na2CO3的溶解度比NaHCO3大,故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连续通入CO2,  相似文献   

5.
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的具体含义可理解为:反应物的阴阳离子互换后有难溶性物质、不稳定的易分解的酸或碱或难电离的物质如水生成。即有部分离子不能共存,要从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中脱离出来。可见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应用的前提条件,本文就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加以探讨并综述归纳如下:一、同一溶液中,所有弱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如CO3-、SO3-遇到盐酸、硝酸、硫酸均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K2CO3+2HCl=2K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CO2↑+H2O 二、同一溶液中…  相似文献   

6.
有关碳酸氢钠溶液受热碱性增强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问题的提出 在试管中加入NaHCO3溶液1mL,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酒精灯加热,红色变深,表明溶液碱性增强,一般认为其可能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由于碳酸氢根离子水解:HCO3^-+H2O - H2CO3+OH^-;△H〉0,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右移,  相似文献   

7.
碳酸氢钠溶液的热分解反应与其固体的受热分解反应不同,不能用温度超过100℃时NaHCO3固体才分解来判定NaHCO3溶液的热分解反应。NaHCO3,溶液不仅能受热分解放出CO3,而且在室温时,NaHCO3溶液亦能分解。本文对NaHCO3溶液的分解反应进行了热力学研究,肯定了分解反应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认为:氯化铵溶液与金属镁反应有H2放出,是因为NH4CI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而产生H”。溶液呈酸性,然后Mg与小反应放出H。,上述化学过程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NHt+H。O。NH3·HZO+H+Mg+ZH+=Mg’++H、T对上述解释我们提出了疑问,若是按照上述机理进行反应,则镁粉与NH。HCO。、(NH4)2CO。的水溶液是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因为这两者的水溶液都呈碱性.同样的道理,镁粉与NH。NO。的水溶液反应不会有H。产生,因为NH。NO3在水溶液中水解产生稀HNO3,镁粉与稀HNO3反应得不到HZ,而只能…  相似文献   

9.
电荷平衡法是指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电荷数相等.在NaHCO3溶液中,阴离子有CO32-、HCO3-、OH-;阳离子有Na+、H+;但与一个CO32-歹相平衡的十1价离子的浓度是CO32-离于浓度的两倍,故溶液中的电荷平衡关系为:[Na+]+[H+]=2[CO32-]+[HCO-3]+[OH-]又如BaCl2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及平衡:BaCl2=Ba2++2Cl-H2OH++OH-BaCl2是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中性,电离出Cl-的浓度是Ba2+浓度的两倍,即:上式即为BaCl2溶液中的电荷平衡关系.物料平衡是指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形式存在的浓度之和…  相似文献   

10.
一、对反应物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讨论 例1将CO2通入100g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有:(1)2NaOH+CO2=Na2CO3+H2O,(2)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完成后NaOH已无剩余,且溶液的质量比原来增重13.2g.求原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1.
伍强  罗姣 《化学教学》2016,(12):61-63
为确定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产物的成分,对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做了定性实验探究,结合化学平衡知识做了理论上的计算.认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主要是碳酸亚铁,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SO4+Na2CO3=FeCO3↓+Na2SO4;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是碳酸亚铁,发生的反应为FeSO4+2NaHCO3=FeCO3↓+CO2↑+Na2SO4+H2O.指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均生成氢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2.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1用于气体的净化可用饱和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 l、SO2气体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其反应原理为:NaHCO3 HC l=NaC l CO2 H2O,2NaHCO3 SO2=Na2SO3 2CO2 H2O。饱和NaHCO3溶  相似文献   

13.
1除去CO2气体中的HCl、SO2等酸性杂质时,为什么不能用Na2CO3溶液? 简单说,是因为Na2CO3水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Na2CO3+H2O+CO2=2NaHCO3.固然,Na2CO3会优先跟酸性更强的HCl、SO2等杂质气体反应,但毕竟HCl、SO2等属于杂质,含量很少,当它们被吸收完全后,主体物质CO2就会被吸收,这不符合除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CaCl2和NaHCO3在溶液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为Ca(HCO3)2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其实不然,理论和实验都可以证明,CaCl2和NaHCO3在溶液中是能发生反应的,Ca(HCO3)2应是“微溶”于水的物质.一.Ca(HCO)2的溶解过程(25℃):设Ca(HCO3)2的固体存在,则它在水中溶解时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无沉淀、无气体.Ca(HCO3)2在水中开始溶解后,电离出Ca2 和HCO离子,HCO离子的水解和电离同时发生,但水解是主要的,所以溶液偏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这时的溶液中,,H2CO3分子也很少,在…  相似文献   

15.
饱和溶液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1 用于气体的净化 可用饱和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如除去CO2中混有的HCl、SO2气体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其反应原理为:NaHCO3 HCl=NaCl CO2 H2O,2NaHCO3 SO2=Na2SO3 2CO2 H2O.  相似文献   

16.
一、基本反应原理 CO2与NaOH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碳酸(H2CO2)与NaOH的反应。当n(CO2):n(NaOH)≤1:2时,发生反应①CO2+2NaOH=Na2CO3+H2O,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OH,或只有Na2CO3;再向其中通入CO2,则发生反应②Na2CO3+CO2+H2O=2NaHCO3;  相似文献   

17.
一、质量守恒法例1在NO克稀硫酸中放入足量锌片,待反应停止后,称得溶液的质量为106.3克。问生成了多少克氢气(假设水分没有损失)?解析设生成氢气X克。则Zn+H。SO‘。ZnSO。+H。t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十稀硫酸的质量一反应后硫酸锌溶液的质量十氢气的质量。即:二、关系式法例2今有4克纯锌片,把它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跟多少克氨酸钾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水?解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依上述化学方程式得关系式:ZKCIO3+3O2+6H2+6Zfl因此可得:KCIO。~3Zn设放出的儿可与X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分析,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也能产生沉淀,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解离而产生了足量的碳酸根离子CO32-所致。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Ca(HCO3)2溶液不产生沉淀的条件是其溶液中H+的浓度应大于2.26×10-7mol/L。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因会产生H+而无沉淀生成;只有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至溶液呈微酸性时才能使产生的碳酸钙溶解,这些实验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不能用CaCl2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19.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高考中常见的考查题型,弄清离子方程式的设错方式,既可以更好地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也可以避免自己书写时犯同样的错误.现将离子方程式书写时的设错方式举例分析. 一、在反应事实上设错 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2++ SO42-=BaSO4↓ B.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 +3H2↑ 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Ca2++2ClO-+H2O=CaSO3↓+2HCl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Q2+ H2O→2(◎)+CO32-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应生成Fe3+;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SO2气体,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aSO4沉淀;苯酚钠溶液与CO2反应,只能生成NaHCO3. 答案:A 点评: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要遵循客观反应事实,不能主观臆造,写出并不存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化学问答     
Q是(天翻卜4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将足盘的CO:通入饱和NaZ CO3溶液中可得到沉淀B.将足量的CO:通往饱和CaCI:溶液中可得到沉淀C.用CaCI:溶液(或BaCI:溶液)可鉴别NaZ Cq溶液和NaHCOa溶液D.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Z Cq溶液和NaHCO:溶液(河南李博)解答:对于选项A,因两者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而析出晶体;而选项B中的盐是强酸盐,CO:是弱酸的酸醉,两者不能反应;选项C中CaCI:溶液或BaC12溶液能与Na:CO: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与NaHCO:溶液均不反应,故可鉴别两者;选项D中的石灰水是碱溶液,能使HCO牙转化为C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