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罗马尼亚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研究成果颇为丰硕,在文化符号学、数学符号学、逻辑符号学、人道主义符号学等不同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建构了形式符号学、逻辑符号学、结构主义符号学、审美符号系统论等多元批判范式,提出了“文化作为人类实践的符号意指过程”“结构主义数学诗学”“社会现实及意识形态的符号学分析”“人道主义符号学”“有机文化‘能动’主义”等创新性命题,彰显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批判与人道主义精神,为世界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与超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在文化、文学领域悄然兴起了旨在对抗现实、颠覆传统而进行解构权威、消解主体、多元叙事的艺术表达.实验话剧在这种“后现代”思潮中,以“京城三剑客”为先,在中国话剧舞台上展开了反叛“宏大叙事”、解构传统经典的“拼贴”与“戏仿”,在近乎狂欢、游戏的展演中对“人”进行了彻底拷问,从而彰显了其在新时期文艺格局中独具魅力的后现代性诉求.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现代理论语境中一位耀眼的批判者,波德里亚对传统哲学所规定的“现实”、“真实”等观念进行了大胆的颠覆,他以符号学为基本框架的学术建构最终指明的是后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失去其现实性的符号体系。在这个处处充盈着仿真的世界中,日常生活被颠倒,成为了虚构与模仿,“虚构来自于现实”的传统观念彻底失效。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波德里亚如何解构有关“现实”的观念,并考察了其理论论述模式和他实际思想倾向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他的在方法论上的理性背后实则暗含着其世界观层面上的向西方非理性思潮的回归,进而证实其反叛者、颠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消费文化”对传统文艺学、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文化转型,“日常生活审美化”、“图像挤压文字”等诸多现象,引发了学界与大众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焦虑,从而呼唤传统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本文围绕“文化转型”、“生活审美化”、“文字与图像的紧张”等相关问题展开必要的言说与回应。  相似文献   

5.
这里从后现代主义入手,分析了后现代广告的几个主要特征,并对后现代广告意义生产的内在机制。从符号学的观点做了追本溯源的分析。最后,厘清了当下大众文化界对后现代广告的一些误解,并为后现代广告作了必要的“正名”。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性”虽然最初起源于西方社会,是西方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新理念、新的思想倾向。但是“后现代性”特性并非仅仅西方具有,在地球另一面的遥远的东方中国的文化世界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悄然兴起了旨在对抗、颠覆“朦胧诗派”的“后朦胧诗派”。这一诗派无论从它的诗学理论。还是诗歌创作上来看,都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特征。文章试图解读“后朦胧诗派”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后现代性”特征,来突显出东西文化交叉点上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面对后现代文化的困境詹姆逊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地探索后现代文化之后的理想文化蓝图。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中蕴涵的合理成分成为后现代文化之后的理想文化蓝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集体生活方式中产生的“真实文化”具有积极的革命意义;传统文化可以为处于后现代困境中的人们成功地改变现实提供丰富的经验。詹姆逊从这三种文化中吸取进步力量,勾画后现代文化之后的理想的文化蓝图。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消费社会身体的文化与符号学意义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哲学界意识与身体的“二元论”过渡到“一元论”;消费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传媒中充斥着各种大写的身体形象。然而,现代人应找寻真正的身与心的自由,这种自由既不是在肉体欲望中驻足,也不是要回归纯粹的理性,而需要在肉体与灵魂中找到一个中间点,从而获得真正的完美人性。  相似文献   

9.
叙述作品是最容易见出符号学所谓系统的层次组合及符号意指之格的。本文以司汤达现实主义力作《红与黑》为文本,不同于传统解读,运用符号学理论,就“时间的空间化”叙述、双母题的混合链条、“症候式阅读”(Symptomatic readins)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剥开传统叙述层层包裹之下的符号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今建筑业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在国际化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具有世界性。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及当代建筑的"民族形式",探讨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设计师不仅要具有建筑学、符号学甚至是哲学的理论研究基础,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已有观点认为,网络文学中凝聚着解不开的“后现代情结”,打有“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深刻烙印,包含着对传统和经典的反叛。然而,无论从网络文学作者还是作品来看,网络文学都和传统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中文网络文学已成为在全球化浪潮中弘扬中国传统丈化精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区域研究蓬勃兴起,无论是在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还是新兴的交叉学科,都已蔚然成为一种新趋势,颇具方兴未艾与蒸蒸日上之势。后现代人类学以地域文化挑战西方启蒙以来的“大叙事理论”、“总规律”的认识,认为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地域性,甚至认为世界上没有“大文化”  相似文献   

13.
用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建筑问题,形成了建筑符号学;用语言和文化的联系来揭示中国语言的特征.形成了中国文化语言学。试图用语言符号学观的诸观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中各种元素,以期收获启示运用于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新保守主义:当下的文化反讽王又平我说不准用“新保守主义”来概括新儒家、国学热、后现代,以及否定“五四”革命传统的种种倾向是否确切,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们都企图从当下的文化现状“返回”到传统,这种返回的精神冲动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浪漫主义,在社...  相似文献   

15.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是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模式的产物,注重文本形式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关系,并从“功能”、“行动”和“叙事”三个描述层来显示文本结构运作规则以及在这种运作规则下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形式背后的意义并发现大众文化在表现同一个主题——现代神话。现代神话先于表现它的形式而存在,在三级意指系统中被投入,被生成,也被自然化。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打破了西方始自古希腊的“形式至上”的思维范式,在比形式主义更看重形式的结构主义阶段是一大超越。  相似文献   

16.
以广义的文化概念来看,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近现代走向后现代。比照现代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内容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生成的、整体的思想,会发现有许多契合之处。文中特别把分形理论中“空集”的概念与老子的有关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我们传统文化中具有后现代生成论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与智慧,只要正确地研究、继承与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把握现在,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将是与后现代文化最为契合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自1990年代后期起,生态符号学在不到20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生态符号学建立之后,其主要分支文化生态符号学(cultural semiotics)发展迅速,并衍生出不同的发展向度。在当今生态符号学的研究中,塔尔图的生态符号学家走在前列,而他们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事实上是对塔尔图—莫斯科学派的文化符号学模式和核心概念的深化,具有学科上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在符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即研究符号。莫里斯把符号学划分为语形学(或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分支,为符号研究提供了方法构架,使语言、文化、艺术等学科门类有机会放在这个构架里进行研究。以英语语言为例,试图从“符号学三分野”的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三方面分析语言组成架构,以英语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为代表分层剖析,以期对符号学三分法的运用有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赵薇 《成人教育》2008,(4):17-18
所谓“后现代”又叫“脱近代”或“超近代”,它最根本的标志是对现代性的否定与重建。本文着重论述了在当今的后现代思潮下,传统教育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变化,在例如课程体系上、教材选用上以及教师作用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观念进行一些改革,来适应当今的社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登琨艳:君子比玉 仙人点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 《大学时代》2006,(8):32-34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在台湾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设计的“旧情绵绵”咖啡馆和“现代启示录”啤酒屋等后现代风格建筑影响了城市的文化生态。如今,他在上海十几年留恋不去,和余秋雨、陈逸飞一起被称为“上海三少”。他的作品最直观地矗立在城市的面孔上,这些是上海的原相,具有非凡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