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虞晨洁 《出版广角》2019,(13):55-57
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亟须转型和创新.本研究在分析高校校报现状、探讨其独特优势及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从"理念转型""内容转型""版面转型""管理转型"四方面提出了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校报转型发展的思路,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诞生已逾百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媒体平台,校报既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又是教学、科研、管理等全方位信息传播的有效工具,校报在折射大学精神、加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校报的运行和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迅速崛起使高校校报渐失校园主流媒体的地位,而媒介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部分高校校报走上了数字化的道路。本文分析了高校校报数字化的现状和特点,着重探讨校报数字化的空间拓展,认为校报需要在保留原版审美特质和语言的基础上,整合校园其他媒体,适应网络阅读需求,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使校报向着更专业化的交互式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晓青 《今传媒》2012,(5):125-126
校报作为纸质媒体中特殊的一级,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媒体变革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高校校报该怎样做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已经成为高校校报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了。本文重点从校报新闻报道策划与组织这一角度探讨高校校报的发展突破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凭借着立体化传播、互动性好、容量大、时效性强等优势,给高校校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冲击了其在校园的主流媒体地位。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高校校报必须重新找准自身定位,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找到适合高校校报的创新转型之路,从而实现新的发展与突破,对其主流媒体地位进行巩固与加强,为我国高校校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报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一直以来,高校校报都是高校的主流媒体,但是随着近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新闻网站,高校新闻网的发展势头明显高于校报,校报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201 1年3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令第50号《新闻出版总署废止第五批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指出,取消高校校报国内统一刊号,高校校报仍以内部资料出版物的形式出版,高校校报更加边缘化.对此,高校校报的出路成为校报同仁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校报可以与新闻网合作,但至于怎么合作却并不成熟;也有人认为校报可以与新闻网错位发展,但错位的力度却没有把握好,如有的高校以领导会议发言稿或者部门特色工作总结占据整个版面,不但使校报失地气、失人心,也使校报陷入报纸杂志化的道路,失去了校报作为报纸的原有本色;还有不少人认为校报必将走向消亡,原因就是校报作为传统纸媒必定无法与广受师生欢迎的新闻网抗衡.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校报的周期特征及传播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新闻媒体都有其周期特征,周期特征对媒体的选题内容、报道方式、版面安排、经营策略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社会媒体,由于在高校教学环境中生存发展,高校校报的周期特征更加突出,并在多个方面影响制约着高校校报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出现了媒体核心业务弱化的"空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原创内容减少、向"互联网复印机"趋势发展、优秀内容人才匮乏.为应对种种问题,发挥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在权威性与公信力、舆论引导、档案保存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文章以《陕西科技大学报》的办报实践为例,提出打造以深度报道和新闻言论为核心的优质内容,办以专刊专版为亮点的精品报纸,搭建以校报编辑部为新闻中心的全媒体报道平台,拓宽以校报为品牌的媒介传播渠道的高校校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提升高校校报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报是报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引导校园舆论、舆论监督与沟通、办报育人、服务师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校报的困境日趋显露,高校校报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络,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好"喉舌"作用,既足高校校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侯海燕 《青年记者》2016,(11):43-44
困境:高校校报人的“自娱自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处于尴尬处境,作为传统媒体的校报亦未能幸免,甚至因为受众(主要是高校师生)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而形势更为严峻.如果说在互联网发展初期,校报尚能勉强笑傲校内宣传媒体阵营,占据主要地位的话,那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与全面发展,校报似乎正在或已经失去其在高校的主流媒体地位.前有校园网新闻更快更新的权威发布,后有微博、微信配有视频、音频的接地气的信息传播,并与读者频繁互动,最快一周一期的校报被无情“抛弃”了.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发展中校报的差异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卫红 《青年记者》2007,(18):125-125
毫无疑问,校园网的建立和运行打破了高校校报一元主体构成的传播格局,继广播、电视之后,成为又一个挑战校报主流媒体地位的新媒体。面对校园网的快速发展,笔者以为差异化选择可以作为校报应对挑战的有益尝试。什么是差异化选择?差异化选择就是选择的差异化,即校报在平时要以不同于网络的优势,应对校园网的逼近,扬我所长,补己之短,并用新的手段、新的策略,让校报在新时代增值,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开辟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纸质传媒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校园主导媒体的高校校报亦不例外,发展空间遭到挤压,舆论主阵地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是当前高校校报面临的重大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付松聚 《今传媒》2012,(5):127-128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担。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在校报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导致校报今后的发展和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河南高校校报为样本,对当今校报中在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媒体整合——汇合媒介时代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校园媒体是校园独特的舆论传播工具,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高校校园媒体有校报、广播、校内电视等,加上新兴的校新闻网,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媒体群,校园媒体种类日渐多元化,校园媒体整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报是各高校的主流媒体,承担着新闻宣传与教育育人的工作,其地位在各高校的发展中是不可撼动的。然而,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给校报带来了不可阻挡的冲击,高校校报若想继续生存、发展,必须予以重视。本文将从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困境分析、路径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朱尉  崔创  郝高建 《新闻世界》2010,(12):35-36
高校校报作为校园媒体,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宣传校园典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学生在校报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角色影像作用有限。笔者是从校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出发,探讨学生如何提升在高校校报影响力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田华 《新闻界》2006,(5):82-82
“新闻媒介机构应对传播的信息及言论承担责任,同时,作为独立法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①而“只要大众传播媒介尽可能地向公众提供可供选择的意见,就是履行了媒介的道德责任。”②一、校报媒体责任错位:宣传反被宣传误审视目前众多的高校校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长期以来,高校校报立足于宣传,却反被宣传所误,导致其校园主流媒体地位不断弱化,甚至被当作可有可无的摆设,这不能不说是校报的悲哀。其主要表现有:1.官腔浓厚、亲和力弱。一方面,我国各高校管理者大都把校报视为单一的宣传工具,以行政性的指令替代其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校报是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学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是传播学校教学科研、改革发展等新闻信息的主流媒体,担负着重要的舆论引导和培育人才的重要功能。高校校报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办出"高时效、高质量、高水平"的"三高"校报。一、坚持正确导向,强化"四个意识"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校报逐渐发展成为高校的主流媒体,它因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和文化建设的需要而诞生,随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强大,为应对网络的信息挑战而奋起创新。校报编辑理念表现出党性原则、新闻主导和创新求精的发展轨迹,其中自主创新的编辑理念成为校报今后发展的趋势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高校对内对外宣传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高校内主流媒体。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校报作为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挑战,那么,作为曾经在高校内占据主导作用的高校校报,就要积极应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在逆境中探索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