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倘若有人问:“你们真爱孩子吗?”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真爱。当然真爱。”是的,小而言之,对于家庭.孩子无论是儿还是女,都是全家的至宝,是“明珠”,是“小太阳”:对于学校.孩子的天赋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服务、教育、培养的对象。大而言之,对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孩子岂能不真爱!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的话题使与会代表表情严肃,面对中国教育四个字,感到极其沉重是共同的心声。这是今年9月27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论坛上的总体印象。无论是忧者还是喜者,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教育和孩子无私的爱和期待;无论是质疑还是出招,都是要放我们的孩子到光明的地方,而教育工作者自己肩住黑暗的闸门。编者摘选了其中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小孩方面,我们成人历来是更多地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小孩,似乎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合规矩的冲动,对于他们的这些冲动,我们要压制、禁止,以使之纳入合乎要求的轨道。此乃所谓教育。于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幼儿便大多置身于否定之中:“不要乱爬!”“不要大声讲话!”“不许交头接耳!”“不许争论!”……我们很强调我们的规范,我们很高兴孩子纳入了我们的标准和规范。殊不知孩子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孩子的发展是在他自主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孩子是发展的主体。教育,所能够…  相似文献   

4.
言教 《下一代》2013,(10):21-21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如今,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已经摆到了非常重要的突出地位,不但是家庭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但我们却看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往往都是注重对“坏”孩子的教育,不断地纠正他们暴露出来的不足、毛病和缺点,而对那些“好”孩子往往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教育。那么,是否只有对“坏”孩子才需要加强教育,而对“好”孩子就不需要教育了呢?其实,对于那些日常表现比较好的孩子同样需要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5.
老师,别关门     
本期我们依旧关注“孩子入园之初”这个话题。“我和孩子”专栏集中发的这组文章,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对工作着眼点的把握。无论是精心安排的活动,还是不经意的一个小动作,都体现了老师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耐心、责任心和爱心。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欢迎教师和家长都来写“我和孩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最崇尚的是“严”字,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有“严”才能教育出好孩子,这就是我的信条。但由于我“严”字当头,时时想  相似文献   

7.
冷学宝 《辅导员》2010,(18):15-15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根本宗旨都是为了促成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倘若在孩子的心目中,“掏出一片心”来的父母成了不爱欢迎的人,甚至成为孩子眼里的“祸害”,那么,对于以培育孩子为己任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失败。美好、美丽、美妙的爱竟然结出了如此难堪的“果实”,叫人想起来不免有些伤情。  相似文献   

8.
C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善提问,不敢反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只教“学答”,而不教“学问”?当孩子的问题变成句号后,一些教育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孩子不愿动脑是一个被忽视的更为突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缺乏孩子动脑的“时空”,缺乏开发孩子思维的“家庭作业”,一些学校只注重对具体解题的指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换句话说,重视“答”的训练而忽略“问”的培养与指导。其实,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问题,应当成为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问题意识只应该是其基本意识。问题还可以激活思维,思维被激活了,课…  相似文献   

9.
《父母必读》2010,(2):96-96
悠长的寒假.无论是把孩子送到专业的全英文培训班,还是选择在家“辅导”.瑞思学科英语的专家都建议父母们积极与孩子互动.成为快乐的陪伴者。在这篇文章里。Jacqualine Groovs女士给我们带来了具体的家教建议。  相似文献   

10.
“狠”老师     
精彩点评: 全文主题突出,形象鲜活,语言平实而不乏功力。文章较好地刻画了班主任陈老师的“狠”。体现了对我们的“爱”。全文无处不在写老师对我们的“狠”.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外出游玩”;无论是对陈老师外貌的描写还是对老师神态变化的描写(“像个孩子”、“满脸严肃”、“温和”)。正是这样一位“狠”老师让我们拥有了扎实的成绩.引领我们走进了知识的大门.让我们茁壮成长.这可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呀。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指出:“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在孩子教育中,无论是性格培养,还是情感教育;无论是智力训练,还是道德、  相似文献   

12.
张小洁 《贵州教育》2010,(14):23-23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希望孩子“听话”,而孩子们那种与生俱来的抗争精神,便在大人们一步一步的“听话”中给“抹平”了。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只具柳的轻柔,而不具松的刚毅,这不能不说是教育上的遗憾。最美的花,不但需要叶的衬托,更需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如何教育孩子?一条“教子棍”还是一顿“大道理”?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通过直接的问话显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采用一些留“面子”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三本童书     
海西 《山东教育》2005,(15):18-19
与“往不同,这次给朋友们推介的是“童书”而不是教育名著,还是三本!在我们是儿童的时候,童书伴着我们的成长;成年了,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仍然可以为它着魔。优秀的童书,对孩子,对大人,对儿童教育者们,意味着什么?请看本期海西的《三本童书》吧!  相似文献   

15.
被爱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漂亮的还是丑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可爱的,老师应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 单靖筠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是惹事,我经常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站队时,单靖筠突然跑到我面前说:”杨老师,今天你让我来做一次排头吧。”“为什么想当排头?”“可以让老师领着。”他的话使我一怔,就是因为能让老师领着,所以想当排头。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平日里只看到孩子的调皮,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渴…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其目的都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应是终身教育,其先于智育,重于法律。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那么怎样才能把传统文化融入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引入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姝  张姝  张姝 《山东教育》2004,(5):71-71
引导孩子从熟悉的事物中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其善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是我们开展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陀螺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玩具。无论是手动的、上弦的,还是抽动的,都深得孩子喜爱。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陀螺”这一科学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熟悉的玩具中发现新的乐趣。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用力大小与陀螺旋转速度的关系,仔细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发生的视觉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你儿时的生活是快乐的吗?你的孩子生活在你给他创造的氛围里是快乐的吗?你自己的求学经历充满快乐吗?你的学生在你给他创造的教育空间里是快乐的吗?——在这样的提问面前,你能够坦言自己是快乐的吗?如果正视现实,你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并无多少“快乐”可言。我们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都没有把“快乐”确立为教育的主题。仔细深入省察来自家庭或学校教育的悲剧,我们不能不痛彻地呼唤:还教育以快乐!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生态教育发展,这是一种自然的教育,是一种符合新生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内心的发展需要的教育,是一种真正着眼于孩子的发展、着眼于孩子心灵与人格健康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我们呼唤“生态教育”,作为教育者更应致力于推动教育“生态”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桂华 《山东教育》2004,(25):41-42
让每一个孩子——无论是生活在繁华都市还是边远乡村,无论是家境富足还是困窘贫寒,都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这无疑是教育发展追求的最美好境界。然而,现实总是难以像理想那般尽善尽美,目前城乡教育发展的失衡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问题。相比城市,农村小学教育观念滞后、设施陈旧,这既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