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目标: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初步掌握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体验亲情的美好,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活动准备:绘有荷叶、青蛙、池塘的大投影背景胶片,三张不同动态的小蝌蚪投影胶片;一张空白大投影胶片,幼儿每人一张小投影胶片;每桌两个蘸盒(内有黑色广告色)和一块擦手布。活动过程一、放映绘有荷叶、青蛙、池塘的背景图.引入主题教师请幼儿帮助青蛙妈妈找找她的孩子并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谁?(小蝌蚪)他长得什么样子?”二、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1教师放映三张不同动态的小研料投影胶片,并告诉…  相似文献   

2.
吴为 《湖北教育》2006,(12):54-55
班里的幼儿一有空就围在自然角观看小蝌蚪。幼儿都喜欢给小蝌蚪喂食,可是谁也说不清蝌蚪到底喜欢吃什么。有的说,小蝌蚪是吃草的;有的说,小蝌蚪喜欢吃糖;有的说,它们喜欢吃巧克力。于是,我帮助幼儿找来他们讨论时所说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喂一喂小蝌蚪,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认识小鸡、小鸭、小兔、小蝌蚪等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喂养这些小动物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喜爱并主动照料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内容:一、集体教育活动在各科作业中组织幼儿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小鸡、小鸭、小兔、小蝌蚪等  相似文献   

4.
孙菊芳 《教育导刊》2009,(11):40-42
设计意图 看图讲述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结束后,孩子们围绕着小蝌蚪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  相似文献   

5.
主题生成一天,卡卡带来了一些小蝌蚪。孩子们见了都觉得很新奇,“小蝌蚪怎么有脚的?”“它的妈妈在哪里?”“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围绕着小蝌蚪,他们产生了很多疑问。时值春天,正是小蝌蚪成长的时节,于是教师组织了野外亲子活动,引领幼儿感受春天的景色,观察池塘、小溪里的蝌蚪、小鱼等。“小蝌蚪是谁生出来的?”“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不和小蝌蚪在一起?”“小蝌蚪会哭吗?它们饿了怎么办?”“小蝌蚪好幸福,有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亲子活动中,幼儿有了很多发现,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在引导幼儿进行野外观察,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 看图讲述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结束后,孩子们围绕着小蝌蚪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小青蛙."有的说:"会变成癞蛤蟆吧?"有的说:"青蛙和蛤蟆都会捉虫子吃……"延续幼儿对蝌蚪、青蛙、蛤蟆的探索兴趣,我选择民歌<蛤蟆凋>作为教学内容,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实际教学背景,将<蛤蟆调>中的歌词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7.
蝌蚪与青蛙     
“蝌蚪与青蛙”是历年来我们幼儿园都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为使这一活动更符合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特点,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尝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各年龄班幼儿的前期经验做了调查。不同的年龄班,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不同:小班在观察实物中交谈。中班观察图片交谈,而大班采取直接谈话的形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班60%的幼儿认识小蝌蚪。但不知道小蝌蚪怎样变成小青蛙;中班63%的幼儿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但不清楚正确顺序;大班70%的幼儿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  相似文献   

8.
<正>图书区里的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深受幼儿的喜爱,基于此我园开始了戏剧主题活动的研究。在小班戏剧主题“小蝌蚪找妈妈”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经验与兴趣为依据,通过绘本阅读、区域游戏、舞台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学习,丰富相关经验,开展戏剧主题表演活动。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2009,(12):28-29
李老师在大班自然角里放了一些小蝌蚪,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住了。第二天一早,乐乐发现自己与泥鳅放在一起的小蝌蚪少了两条,这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幼儿说:“小蝌蚪准是被泥鳅吃掉了。”还有的说:“是小蝌蚪自相残杀。”孩子们都坚持着,谁也不让步。这时,小逸提议:“我们做个实验就可以知道真相,留下一条小蝌蚪试试!”话音刚落,有些孩子就不满了。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 我在组织科学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幼儿根据故事自己试试画连环画,他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又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创编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连环画。为了减轻难度,避免幼儿无从下笔,我提供了一些生动的动物形象作线索。  相似文献   

11.
游戏四则     
小蝌蚪找妈妈准备:9个青蛙头饰,每个青蛙的肚皮上分别写有数字1~9,小蝌蚪头饰若干个。玩法:请9个小朋友做青蛙妈妈,站在“池塘”里,其余幼儿扮小蝌蚪,小蝌蚪胸前有10以内加减计算题。如果计算题的得数和青蛙妈妈头饰上数字一致,那她就是蝌蚪的妈妈。在舒缓的音乐中,小蝌蚪要算准答案,青蛙妈妈要仔细检查,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妈妈会有好几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从话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认知的盲点(清道夫鱼到底吃什么、如何饲养小蝌蚪)及其争论的焦点(清道夫鱼到底是吃活着的小蝌蚪还是死的小蝌蚪),而幼儿的认知盲点和争论焦点恰恰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也是教师生成新的教育活动的生长点。聆听幼儿,发现认知"盲点"和兴趣"焦点"  相似文献   

13.
通常,教师在交待故事(或诗歌、歌曲)的名称时总是这样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让小朋友跟着念几遍,要求他们记住。经常运用这种交待“名称”的形式激不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既能吸引幼儿,又易让他们记忆的新形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给幼儿讲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我指着装有小蝌蚪的玻璃瓶问小朋友:“小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柳絮纷飞,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自然的万物显示出勃勃生机。幼儿对这大自然有变化非常敏感而好奇。在一次活动中,他们发现了学院小花园池塘中的小蝌蚪,他们对这些带尾巴的黑乎乎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个关于小蝌蚪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正设计意图:我们幼儿园的养殖角有小蝌蚪、小青蛙,在一次观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而有的孩子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孩子们争得不可开交,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幼儿  相似文献   

16.
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一个段落或活动即将结束时。老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观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在观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直观形象的实物能给幼儿的感官带来直接而强烈的刺激,使幼儿一下子被吸引,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的好奇心。如观察蝌蚪是幼儿科学教育中常见的主题。以前,我们在组织此类活动时无非是让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让幼儿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再讲一个大家都烂熟于心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园在参与了教育部  相似文献   

18.
童话剧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我园开展了大班幼儿童话剧活动,并努力探索"无痕教育"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童话剧活动的深入。第一步: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欣赏哥哥姐姐的童话剧我们从欣赏童话故事开始,引发幼儿的童话剧活动。教师给幼儿讲童话故事,讲完后,让幼儿观赏由上几届大班幼儿表演的同一故事的童话剧影碟,如《小蝌蚪找妈妈》《犟龟》《一园青菜成了精》等。幼儿深受启  相似文献   

19.
创设赏心悦目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如,在活动大厅创设美丽的童话世界,在幼儿园走道的墙面上绘制小花猫唱歌、鼠妹妹跳舞等可爱画面,在自由活动时经常播放一些欢快活泼的音乐,这些经常性的画面和音乐刺激,能丰富幼儿的感知,让幼儿领会音乐艺术、美术艺术的美。扩大幼儿的生活范围,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去寻找各种美的声音和动作。如,春季到户外听春风吹动树叶的“唰涮”声,观察小蝌蚪、小鱼游泳的模样,到草地上四处寻找、追逐蹦蹦跳跳的青蛙,模仿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的憨样儿……久而久之,幼儿便对舞蹈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20.
由几个幼儿或全班幼儿共同合作,在一张大纸上完成一幅画或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组画。组画是集体创作,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今年春天,我指导全班幼儿创作了一幅组画——“春天来了”。我安排一部分幼儿画五颜六色的花和绿草;一部分幼儿画池塘,画清清的池水,画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在水中游,美丽的鱼在水里欢快的跳跃,河岸上柳树姑娘伸着长长的枝条在风中飘曳;还有一部分幼儿画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叽叽喳喳的小鸟,还有笑眯眯的太阳公公。最后由教师润色补充。组画挂在活动室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