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康德的伦理学理论论述了意志、自由、幸福、义务等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后现代"社会中,它们诠释了人类应如何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分辨善、恶,以及怎样在纷杂的群体中寻求幸福.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女主人公简内在的"人性"行为切合了康德的伦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简·萨默斯的日记》是多丽丝·莱辛晚年的一部代表作。莱辛通过主人公简一生的起伏沉落,阐释了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萨特对于"他人"理论的论述,着重分析简在对待自我、对待他人态度以及对待他人判断方面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一系列的转变不仅使简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领略了生活的真谛,也使简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自为存在的人。  相似文献   

3.
4.
多丽丝·莱辛的《简·萨默斯的日记》无论在写作模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书中《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以一位老人的生活空间为描写对象,抒发了对老人特别是女性艰难生活境况的同情与反思。本文将以《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为研究对象,结合爱德华·索亚的空间女权的研究理论,发现莱辛书写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德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学不厌,诲不倦”的教育者。本文首先介绍了康德其人,然后从《康德文化哲学》的启示中重点剖析了康德文化哲学思想的精髓及其现实意义。要  相似文献   

6.
康德伦理学核心是定言命令式.黑格尔批评定言命令式为形式空洞,作为道德法则,缺乏有效性.当代学者区分强弱空洞性问题并发展辩护,或基于普遍法则公式的理性普遍性建构道德原则,或挖掘人性公式做出目的论解释.然而,前者不能免于弱批判,后者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他律.相较这两种,基于道德共识的解释接近于为康德伦理学成功辩护,它体现康德道...  相似文献   

7.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后期之作,《简·萨默斯的日记》无疑可谓经典。它以独特的人物形象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和丰富了女性主义的内涵,但其光环却屡屡被人忽略,尤其为其著作的另一部作品《金色笔记》的光芒所掩盖。笔者认为,该作品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已超越了同时代不同领域有关女性主义思想的阐释,从而上升到一个更加可感和有质的高度,因此它理应被深入挖掘。而且,对这一作品的深入解读,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走近多丽丝·莱辛,是对其价值的进一步认识。换言之,对其进行深入解读,不仅是对多丽丝·莱辛卓绝之处的深入挖掘,亦是对女性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思考,有益于人类和谐。  相似文献   

8.
具有鲜明后现代色彩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是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它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互文性。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角度来剖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后期重返现实主义的一部重要作品《简.萨默斯的日记》,浅析这位"文坛常青树"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展现她所生存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由拉康提出的三界论,是其关于主体形成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实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构成了人的主体心理结构的三个维度。经过这三个维度的探寻,个体自我最终会建立起对自身主体的完整认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在首部长篇小说《远山淡影》中,通过女主人公悦子回忆移民英国前在日本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揭示了女主人公寻找主体自我的艰辛历程,直面二战后日本女性的主体困境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多丽丝.莱辛在《简·萨默斯的日记》中的女性自我呈现体现在女性气质的梦魇重复、女性以身体为主体形式的抗争、女性生活空间的建构和女性历史的追溯与重塑。女性主义叙事学结合文本叙述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分析,反映了莱辛的文化身份和在女性自我呈现中建构的女性身份及其体现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1.
霍桑的作品往往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度挖掘人性的弱点,借以找到心理的契合,为人类寻找救治的方法。《红字》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信奉加尔文教的新英格兰殖民地波斯顿为背景,描写了教民海丝特·白兰和其教区牧师丁梅斯代尔之间悲剧式的爱情故事,向人们昭示善与恶的斗争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它遵循着从集体无意识到意识的过程,与荣格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正>霍桑的作品往往从人的本性出发,深度挖掘人性的弱点,借以找到心理的契合,为人类寻找救治的方法。《红字》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信奉加尔文教的新英格兰殖民地波斯顿为背  相似文献   

13.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分析《简·萨默斯的日记》,从父权制下传统女性的处境、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特质和新女性对女性气质的回归等三方面剖析莱辛的女性书写,指出多丽丝.莱辛对于女性解放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关注女性身体,更注重女性精神世界的成长,她在书写女性故事的同时,没有忘记对女性心灵镜城做更深层次的透视和剖析。《我爱比尔》作为90年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文本,显示了王安忆强大的女性话语力量,展现了女性在社会边缘既反叛又依附的挣扎,文本从身体这一角度和策略抵达了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陌生人》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已被翻译成各种语言,风靡全球。小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生长在没落的斯特灵家族中的女孩——华兰茜经历痛苦最后找到幸福的故事。本论文将着重研究女主人公华兰茜·斯特灵这一人物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自我追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暴风雨》是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传奇剧,也是其晚期著作之一。莎士比亚深受圣经的影响,其剧作中同样存在着圣经思想和意识。根据文学批评家诺思罗普·佛莱的圣经原型批评理论,在此来着重分析下《暴风雨》中出现的三类人物原型,即神性人物、人性人物、魔性人物等。  相似文献   

17.
赵阿娟 《文教资料》2008,(16):30-32
本文旨在试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探讨<藻海无边>中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自己的身份,从而进一步提出了生活在前殖民地的白种克里奥耳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认罪书》是一部关于"罪"与"认罪"的作品,金金是小说的女主人公,是小说情节的穿针引线者,金金的身份是十分特别的,在小说中并不固定,而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自我主义者—复仇者—揭秘者(忏悔者)这几个阶段,金金身份的变化是小说的关键,其带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现代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作品中塑造了两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蒂凡尼的早餐》里的郝莉和《夏日十字路口》里的格蕾迪,社会阶级、家庭背景以及各自所持的人生观的不同使得这两位少女为着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进行着不同的挣扎。然而,结局却是一样的萧条、肃杀。作为卡波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夏日十字路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卡波特早期作品中业已形成的特定风格及对其成熟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指通过自由选择的行为改变自身的命运。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代表作《蓝》中的女主人公朱丽正是借由这种"自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