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语用,而是述宾组合后表示的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是句法结构问题,因而应将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改为使动句,意动句等,纳入句法结构中,而不应简单地将其归入词类活用中。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中有两种特殊的情况——使动和意动。为叙述方便,通常把用作使动或意动的词叫使动词或意动词,把有使动词或意动词的句子叫使动句或意动句。在使动句或意动句中使动词或意动词都作述语,语法结构都是: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及其区别,我们搞不清楚。求答。(北京几位中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使动、意动等用法并不是简单的词类活用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包含词类活用现象。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时带了宾语,可勉强算作活用———活用为及物动词。但若用名词、形…  相似文献   

5.
首先,使动、意动等用法中有些并不属于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都是这些词先活用为及物动词,然后与其宾语一道表达使宾语怎么样、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或者为了宾语而怎么样的语义。因此,名词、形容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等用法中包含了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第五期《中学语文教学》发表的张中行同志的《使动、意动等说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在语法学界和文言文教学中反响很大。《质疑》从使动、意动说之源,分析到文言文教学的某些问题,摆出了许多矛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  相似文献   

7.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词的使动、意动用法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由于平时接触文言文太少,学生总觉得文言使动、意动用法有点不可捉摸,老师讲了哪一个就记住哪一个而不能触类旁通;学了点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翻译,对中学生来说,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古文阅读面还比较窄,所以,他们在翻译包含意动、使动用法的文言句子时,往往失之生硬,有时甚至译不通。教材的注释虽然分别对一些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词语作了说明,甚至进行了翻译,但并没有总结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理解和翻译的方法。我们认为,根据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呆板到灵活、由开始的生搬硬套到后来的运用自如这样的认识事物,掌握技能的规律,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两步翻译法”来帮助学生攻破意动、使动用法翻译这一难点:第一步,按公式翻译;第二步,按情理翻译。实践证明,这种“两步翻译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语法现象,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则是词类活用现象里的重要类型,并且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加上它是初高中文言文题型中的常考点,因此对其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阅读文言文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而且在考试过程中还会丢失不必要的分数。鉴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主要结合中学文言文教考内容,并对"使动与意动"的区别区别做一个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使动句和意动句是古代书面语中常见的规律性很强的特殊句式,因它们不合乎一般的句式表达规律而有其自身结构和规律,如果不了解其特性,不掌握其规律,阅读、理解,翻译,势必形成障碍,不是讲不通,就是理解有错误。这两类句式不太合今天语言习愤,固然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不应视为麻烦和累赘。这正是我国语言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力的例证。而且这两种语句的表意手段、表达方式在今天的语言词汇中还有其痕迹,如:丰富词汇、纯洁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一九八九年第九期所载《谈古汉语特殊动宾结构的特点》一文(以下简称《谈》文)指出了古汉语特殊动宾结构的两个主要特点。宾语不是动诃直接涉及的对象,而是主语直接涉及的对象;动词有的是主语的动作行为,有的是宾语的动作行为或特征。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稍感不足的是,作者就此两点展开不够,论述也欠全面。  相似文献   

12.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13.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的结果,它们在没有使动词“使”、“令”等和意动词“以为”、“以…为…”等的情况下,两者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尤其是用作使动或意动的是名词和形容词。因此,要区别其用法,必须对这种特殊的动宾结构在上下文中所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一般语法论著都把它归入词类活用之中,并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用法:前者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后者“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动宾结构中使动和意动关系有时容易混淆,本文就如何辨识和区分使动和意动提出个人的看法。语法学界对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和形容词的意动,认识比较一致;但对于名词的使动和意动的具体区分却有很大分歧。如《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孟尝君客我”,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客”是使动还是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对词类活用现象中的使动意动等用法总是吃不透,拿不准,常常觉得模模糊糊,给学习文言文带来障碍.更有甚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语第一册《教学参考书》的一道练习题“……田忌善而客待之”中的“客”字所作的答案也错了,且至今没有更正.更糟糕的是,不少编写高考复习资料者对这个错误答案也照抄不误,给高三学生复习造成混乱.  相似文献   

17.
“既东封郑”是烛之武离间秦晋同盟的一句话辞,教材必修①把“东封郑”释为“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则把“既东封郑”译为“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而且还为很多老师认同,弃教材注释而不顾。  相似文献   

18.
使动句与使令句、意动句与以为句关系非常密切,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有时使动句和使令句、意动句和以为还可以互相转换。那为什么不只采用一种,却还要让两种句式并存呢?有什么必要呢?本文拟从这个方面来谈谈。  相似文献   

19.
中学英语课本中,多处出现表达使役概念的动词。常见的有have,get,send,let,make,keep,set和leave。请看它们的具体用法: (1)have后接不定式(不带to)、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例如: 1.Mother had me help my little brother with his English.妈妈让我帮助我 的小弟弟学英语。 2.Don’t have all the lights in the room burning the whole night.不要让房 间里的灯彻夜亮着。 3.The old man is going to have his TV set repaired tomorrow.老人打算明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关于“通过……使……”这个格式,一些语法书中都说是病句。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屡见不鲜,就是在报章杂志上,也时有发现。试举几例:(1)通过批判,使广大党员从思想上分清是非,肃清流毒,大大提高了觉悟。《人民日报》78.7.3.(2)通过批评和斗争,使他们改变立场,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