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11):79-79
由以色列卡美尔剧院演出的话剧《安魂曲》,是“首都剧场五十周年庆典”中惟一的外国话剧。它根据契诃夫的三个故事改编而成,剧情很简单;老人相伴52年的妻子、母亲半岁的孩子,马车夫的儿子因为不同的原因死去,伤心的亲人们在温暖的回忆和幻想中。继续寻找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五千年文化传承,五百年民族衰落,五十年国家振兴。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由一个命运多舛的古老民族组成的现代国家才刚刚五十岁。绵延的传统和崭新的挑战使这个国家的五十年历程布满了传奇故事:可以举出五十年的五十个人:毛泽东、雷锋、陈永贵……五十年的五十件事:大跃进、批林批孔、南巡……当然也可以举出五十年的五十个口号:多快好省、斗私批修、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及五十年的五十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无所有……另外,还可以举出五十年的五十本书、五十个家庭、五十个故事……回顾是愉快的,但是没有知新的温故是无聊的。五十年,总会有一些发生在昨天的东西留下来影响今天,再通过今天流传下去启发明天。在这里,我们试图用未来的眼光去过滤过去的事情,去思考五十年的共和国:什么会留下来?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8,(2):40-40
一位80岁的失明老太太从4层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出门买菜归来的保姆见状,抱着老人痛哭不已。据保姆说,因为她准备要回家过春节,老人不让走,晚上还为这事哭了,没想到发生了悲剧。  相似文献   

4.
二战结束后,美国上演了一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片名为《我是一个美国间谍》。出演影电中主角的,是一位名叫克拉拉·菲利普斯的女士。令人叫绝的是:电影就是以她的事迹为素材,以她本人为原型,又由她本人主演而拍摄的,因为她就是那个美国间谍。高衣袋的来历是因为胸罩故事发生在菲律宾,一个由7000多岛屿组成的美丽的群岛,是太平洋、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是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海上交通枢纽。日本为了实现南进战略,必须将菲律宾据为已有,1941年底,日寇击败了美菲联军,二战结束后,美国上演了一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片名为《我是一个美国间谍》。出演影电中主角的,是一位名叫克拉拉·菲利普斯的女士。令人叫绝的是:电影就是以她的事迹为素材,以她本人为原型,又由她本人主演而拍摄的,因为她就是那个美国间谍。高衣袋的来历是因为胸罩故事发生在菲律宾,一个由7000多岛屿组成的美丽的群岛,是太平洋、南中国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是日本—东南亚—澳大利亚海上交通枢纽。日本为了实现南进战略,必须将菲律宾据为已有,1941年底,日寇击败了美菲联军,占领了它。1942年5月,就在菲律宾首府马尼拉,有一个神秘的女人,组织了一个地下小组,开始进行艰难...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今年早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20多名记者,奔赴雪域高原采访。这组以“五十年、五十人、五十个故事”为“主题词”的大型系列报道《雪域高原格桑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民族之声及中国广播网推出后,引起了听众、网友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作为该组报道的参与者,笔者在编稿之余也留下了许多思考。这里就如何在纪实类报道中发掘与重塑人物形象和大家作探讨。  相似文献   

6.
郭强  张刃 《新闻三昧》2009,(2):13-14
结束了对中石油管道局俄罗斯远东工程的采访活动,坐在回程的西伯利亚列车上,翻阅着带回的工地简报,上面记载的人物、故事、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里重现,显得那么亲切和熟悉.因为我们刚刚离开那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并且与其中的许多人一起喝过酒、聊过天,拿他们当兄弟,被他们感动过.……  相似文献   

7.
郭强  张刃 《新闻三昧》2009,(1):13-14
结束了对中石油管道局俄罗斯远东工程的采访活动,坐在回程的西伯利亚列车上,翻阅着带回的工地简报,上面记载的人物、故事、场景,如电影般在脑海里重现,显得那么亲切和熟悉.因为我们刚刚离开那里,亲眼目睹、亲耳聆听,并且与其中的许多人一起喝过酒、聊过天,拿他们当兄弟,被他们感动过.……  相似文献   

8.
3月11日,中国的近邻日本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这是人类面临的共同灾难,除了向灾区的日本人民祈福平安外.长江日报作为一家媒体,更有一种职业使命感:出发去日本,因为新闻在那里!  相似文献   

9.
陕西延安与甘肃庆阳关于子午岭边界问题的争议先后涉及到黄陵、富县、志丹、吴起四县,而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黄陵、富县、志丹。五十年代末开始,两家因为边界问题发生多次纠纷,甚至暴力事件,曾历经多次不同级别的谈判,却始终达不成共识。直到2000年.经国勘办出面裁定才结束了这场长达四十年的边界争议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最近有两件事看似无关,但媒体解读处理的手法却显得有些简单、相似。 一件是发生在安徽合肥的82岁老人为大病死去的儿子捡破烂还医药费,媒体称为"‘还债奶奶'李家鸾"的故事。不少媒体在报道中突出了"还债奶奶"的诚信——认为老人面对重重困难,不等不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还清"巨额"债务,以自己坚毅、倔强和执着的行动,谱写了一曲诚信之歌。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国南方五十年一遇的大雪灾考验了我国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也检验了新闻界面对突发灾害,如何发挥媒体作用,帮助受灾地区政府和群众的水平。回顾雪灾发生、发展、结束及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笔者发现,在灾害报道方面,如今媒体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与国外一些媒体的先进做法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秋乡  徐小兰 《今传媒》2006,(11):7-8
富士康事件在双方谦卑的“尊敬”和“歉意”中“携手合作”了。这个结局乍看出人意外,细想在所难免。两强交手往往是两败俱伤,最好的结局就是等距离的退让。然而,人们尽管对这种强强对峙的虚张声势有心理准备,但还是不愿意面对这样一个无言的结局。因为整个事件从发生到结束,颇  相似文献   

13.
日本经济发达,但与欧美相比,图书馆事业显得比较落后。日本政府已注意到此问题,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但制约着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费不足、地区间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和读者人数的下降。早在五十年代,日本就制定了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萨尔瓦多的内战结束了。“战争结束了。”——我懂得这几个字的分量。因为,这场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我曾经克服重重困难,从哥斯达黎加取得进入萨尔瓦多的签证,从萨尔瓦多官方取得能在它的城乡采访的记者证、路条,在政府军和游击队的拉锯区,在萧条的乡村,在不断掀起反美浪潮的城市,倾听备受剥削之苦的农民,备受战争磨难的老人、妇女、儿童的诉说,和政府军的将军、士兵交谈、探索这场内战的起因,探索这场战争的趋势和前景。啊,那是一次多么难忘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听一个设计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印象无比深刻:文具盒里的曲别针看起来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小东西,但就是这样一根细铁丝,因为被弯成几个曲形而具有了弹性,所以它可以夹纸。一个小小的变化因蕴涵了力学的奥妙而赋予了这根铁丝新的意义。一直以来,细小的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事物本质的一些细枝末节总让我们迷惑而好奇——因为它是材料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还有设计者的奇妙想法,而出书的道理应该亦有异曲同工之处吧。  相似文献   

16.
尹永铸 《新闻三昧》2006,(10):23-25
第一次知道田金珍是在去年湖南一家电视台做的一期她的专题。这个利用农闲时间拣破烂以贴补家用的农妇,曾遇到了两个饿昏在路上的女孩,她们是去矿山寻找在外打工的父亲。田金珍被这件事情震动了,她太了解并同情这些孩子了。在她的家乡,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凄惨故事不胜枚举;仅在她的村子,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几乎占了一半。她决心为这些孩子拍一部电视,以提醒那些在外的父母们。看了电视以后,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对于千千万万进城的农民工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在他们的家乡,他们的父母、孩子又生活得怎么样,应该告知社会…  相似文献   

17.
描写跨国爱情的作品早已司空见惯了,只是近日读了法国作家洛蒂的<菊子夫人>,却对这个并不新鲜的主题倍增新鲜感.这不仅因为它讲述了十九世纪初叶发生在日本的一宗跨国"租妻"故事,而且通过作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艺术地再现了当年法国人的高傲及日本人的自卑.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起荒唐的“接班权”官司。一位老人在身患重病无钱医治的情况下,瞒着子女以一万元的价格将“接班指标”转让给了原告。不料老人死后,其女儿接了班,原告之女接班无望,已经支付的4500元现金也讨要无门———老人的妻子无力偿还,子女则称此款与他们毫无关系。原告走上法庭,被告是老人的妻子和子女。案子的焦点在于:老人已逝,而且生前竟“暗箱操作”让他人接班,现在是否应该让其儿女承担4500元“接班费”?2003年9月29日,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就此案做出终审判决。万元买下“接班权”官司的起因要追溯到4年以前。义马煤业集团公司是河南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核辐射危机发生后,因为人们轻信"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引发了席卷国内多个省市的抢盐风潮.这是检验大众媒体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传播力、引导力与公信力的一次实战演练."抢盐"风波让我们反思,媒体为什么在突发事件中的引导力那么微弱?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为什么在民众的口口传播面前那么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20.
武小森 《出版广角》2005,(11):30-31
先讲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和一只老鼠在孤村独户地生活。他们在天寒地冻、无人问津的环境之下过着孤独的日子。有一天,老人带着一只病老鼠回家,每天喂它好吃的,真诚地照顾它。嫉妒的老鼠想趁着老人出门的机会驱逐新来的老鼠,但当它进入房间,不禁大吃一惊:因为那并不是老鼠,而是一只满是灰尘的手套。老鼠扔掉了手套,又担心老人家失望,只好自己装作那只病老鼠。他们相互安慰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