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报纸上的人物通讯主要是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先进思想。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报道先进人物的通讯呢? 宣传先进人物,反映时代精神 宣传先进人物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用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论我们报纸的性质》)列宁还指出:“要使大家熟悉并大力宣传任何一个多少有点出类拔萃的地方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列宁读报),苏联《新闻工作者》1980年第…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是国外新闻学者提出的一个理论.他们认为,如果一个记者讲不出"故事在哪里",那么他就写不出新闻.  相似文献   

3.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3,(11):50-50
在中国文坛巨匠巴金百岁生日之前,新华社上海分社分管文化报道的记者赵兰英满怀深情地写了通讯:《巴金的心愿:让生命开花》(见《新华每日电讯》9月2日第七版),热情颂扬了巴老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人生追求,读来非常感人。这篇2000字的文章,从写作上可以看出以下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  相似文献   

5.
笔者主要针对《羊城晚报》的"故事化"新闻手法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新闻写得生动而吸引广大读者的兴趣,这就是《羊城晚报》的精彩之处,也一直以来以其鲜明独特、新鲜活泼的风格吸引着广大读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50年新闻作品浩如烟海,50年通讯佳作成千上万。由穆青、李庄任顾问,冯健、李峰任主编,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上下两册),从万千佳作中优中选优汇集名篇辑录成册,展现了全国新闻从业人员50年来孜孜取得的丰硕成果。捧读这一套被称作“重大事件集成,通讯名篇荟萃”的选集,眼前呈现出一幅新中国50年光辉绚烂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飒爽英姿蕴含着催人向上的精神营养,在几个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题材重大,内容丰富,表现民族精神,记录时代变迁。展示广阔的时代、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8.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抗击非典的报道中,《让我听听女儿的哭声》(原载《邯郸晚报》2003年4月29日一版,作者肖丹)脱颖而出,先是被河北省委宣传部评为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后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抗击非典新闻作品一等奖,之后又劲势冲向全国,一举摘取了全国抗击非典优秀作品奖,授奖于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这在全国地市级媒体中属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0.
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在报道《吉林省部分乡镇刮起“路边政绩”攀比风》时,配发了张米扬同志写的一篇短评——《还要出多少经典笑话》,给予那些做表面章的形式主义当头一声棒喝,读来令人咀嚼不尽。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一读者(我是当月总编室夜班值班主任),我认为,《烈火真情——武警九江支队官兵扑救庐山大火纪实》一文(刊《解放军报》2004年4月16日一版).是本报近一段时间来一篇为数不多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12.
“非典”来了,起初没有多少报道,后来信息公开,“非典”的报道跟着也铺天盖地来了。除了每天通报的数字外,打一场人民战争、白衣天使、宣誓、火线入党、舍身忘死等等过去习惯了的报道方式和语言非常集中,豪言壮语加上各种生死悲剧的描述,构成了我们关于“非典”报道的基调。我很想知道那些指定的“非典”医院医生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杨玉辰 《军事记者》2004,(11):16-17
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31件获一等奖的作品中,刊于《解放军报》的短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为何能受到评委的特别青睐呢?一条重要的原因,是作善于在有限的时空中捕捉尽量多的信息,从而使这一进程短暂的事件有了丰富而厚重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的好奇心理和获知欲望。大家知道,航天员从太空降落到地面,所用时间不长,寥寥数语也可交待清楚。然而,对于这一在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读并不满足于这种简括式的介绍,加之在看到报纸之前,大都已从电视里看到了事件的梗概和结果,他们迫切想从报纸上知道更具体的细节。这篇目击记,正是为满足读的这种需求而采写的。  相似文献   

16.
《名字写在大地》是我2002年采写的通讯,当年获得了省好新闻一等奖。总结当初的这份“答卷”,我愿与大家说上几句话。  相似文献   

17.
2002年9月4日刊登在《光明日报》上的《生命有限,笑声永恒——记曲艺艺术家夏雨田(下)》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有关夏雨田的长篇人物通讯《光明日报》分上、中、下三篇发表,从夏雨田的艺术人生和艺术理想深入到主人公夏雨田的心灵本质,体现了报道的层次感。正是《生命有限,笑声永恒》一这种深及心灵的披露,有以下三点采访写作上的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具体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9.
A 读罢《用生命丈量念青唐古拉——跟随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赴西藏勘测亲历记》(作者:解放军报记者杜献洲,载8月23日军报一版),我从心底蹦出一句话:壮哉,世界屋脊的测绘兵! 是什么东西感动了我?一是测绘兵过硬的事迹,二是记者身历其境的真实。这是不是这篇通讯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原因呢?于是,我怀着从中学习点什么的虔诚,写下这组赏析笔记。  相似文献   

20.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