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高速摄像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外男运动员百米途中跑一个单步的步长、步时及人体重心轨迹进行研究,制定了短跑运动员所应达到的步频、步幅范围与跑速之间关系的模式表,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20年来男子短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成绩数据(100 m各个阶段的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世界男子100 m短跑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世界男子100 m短跑运动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70 m之间,速度下降发生在90~100 m,下降幅度达4.72±1.23%;在冲刺阶段,大部分运动员步幅增大至最高水平,步频和步长高度的负相关,年龄与步长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百米成绩.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20年来男子短跑成绩演变和1997年田径世锦赛男子400 m成绩数据(400 m各个阶段的跑速、步长、步频、步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世界男子400 m短跑成绩近20年稳步提高,且围绕奥运会周期呈现波动规律;世界男子400 m短跑运动员平均最高速度的产生段落在50~150 m之间,速度明显下降发生在300 m处;在300~350 m所有选手步长降至最低,冲刺阶段略有回升,大部分运动员步频在50~100 m段落增大至最高水平,然后逐渐下降;步频和步长高度的负相关,年龄与步长高度正相关,最高速度和速度耐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400 m成绩.  相似文献   

4.
博尔特成功因素探析——从第29届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第29届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冠军、世界纪录打破者博尔特的身高、平均步长和平均步频展开,对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指出:影响男子100m跑速的因素远非“步长”、“步频”或“支腾比”所能解释。在极其复杂的人体运动“黑箱”被打开之前,运动技术结合个人的特点,形成个人的技术风格,应成为今后短跑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100 m运动中步长与步频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步长与步频合理比例的评价指标,以及短跑训练中步长与步频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运动员的腿长、触地角度和驱动力量是步长与步频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调节变量;腾起角度和着地角度分别为50°-55°和90°、触地时间和腾空时间分别占步频时间的40%和60%、步长指数与步频指数分别达到1.24和8.28或以上,是评价步长与步频及其比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在短跑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使青少年运动员的步频在9-15岁阶段得到充分发展;15岁以后,教练员应在运动员固有动作频率的基础上,重视步长的发展;当步长指数达到1.24或以上后,教练员应该在保持运动员步长稳定的前提下,再次提高步频.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我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备战东京奥运会。方法: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7年全运会女子20 km竞走前8名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论:①8名运动员头顶点起伏距离合理,步幅开阔;着地技术规范,垂直支撑有“反弓”特征;着地角和蹬地角适宜,着地角大于蹬地角。②技术缺陷为:左右腿单步时间、步长、各技术阶段时间百分比存在差异,左右单步的两大腿最大夹角差异大;重心位移速度偏慢,冲刺能力弱;踝关节的蹬伸幅度小。建议:在训练中,要重视左右腿力量的均衡发展,优化动作结构,提高技术规范性;加强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力量、柔韧性、灵活性练习;在控制步频的基础上,适当加大步长,使步长与步频达到最佳组合,提高重心移动速度,增强冲刺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斜坡训练模式效果进行实证,意在寻求最佳斜坡超速训练方法,并揭示其相应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参与本次实验对象训练前均未进行过专门的短跑训练,受试者被随机均分成5组,实验时间为8周,并对训练前后进行运动学、生理学等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上-下坡、下坡及水平训练都能提升最大速度、加快步频、缩短单步时间,而单步时间缩短是通过缩短支撑时间实现的,腾空时间几乎不变,支撑时间的缩短又是通过缩短蹬伸时间而缓冲时间几乎没变;上-下坡及下坡训练法能显著提升6 s最大无氧功率,但上-下坡训练法是唯一能明显缩短受试者达到最大无氧功率的耗时,因而对提升最大跑速最有利,而最大跑速与短跑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上-下坡训练法对提高受试者最大跑速及相关运动学参量比其它方法更有效,短距离运动项目要想提升最大跑速,建议使用这个方法。  相似文献   

8.
短跑的成绩是由跑的速度来决定的,而跑的速度是由步频和步长这两个因素决定的,但多年来国内有关刊物很少发表这两方面的研究材料.本文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对速度与步长、步频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新的分析结果和论点.同时,试图  相似文献   

9.
跳远一、助跑: 1.分静止状态开始和行进间开始两种启动方式。 2.开始步频较低,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同时,提高步频。 3.在最后几步助跑时,保持高重心,高步频,高速度。 4.助跑中,保持跑的自然动作,自然节奏、放松协调。 5.要做到固定启动方式,固定加速方式,稳定助跑节奏。二、起跳 1.起跳是在高速助跑的条件下完成的。起跳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100米速度特征研究综述及其相关报道的结论与分析得出结论:1)加速跑距离长 是高水平运动员最大速度大的外在表现特征;2)运动员加速能力强的特征是加速度大而不是加速距离长;3)步态 特征之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和步频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4)建议100 米训练重点放在技术与最大速度训练上,尽可能的发展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探讨100m跑全程速度、步态变化及其在训练中人为控制的问题,研究首先采用纵向、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然后对于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作进一步探讨,以期发现100m跑速度节奏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研究的初衷希望能对当前理论予以整合并对其应用于训练实践的可操作性进行探讨。研究方法涉及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回溯试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加速距离长的实质是速度储备大,我们训练中应当关注的是绝对速度的提高,应当强调的是动作速度,即有高步频保证的基础上来谈步长;作为步态特征的步长步频的变化是运动员高速跑中的自然协调,步长与步频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才有意义,不同运动员个体其步长和步频是不相同的,也没有必要按照模型趋向一致的。对于具有一定训练基础之后的100m跑运动员的训练应当贯彻的指导思想是:1)速度训练为中心;2)提高加速跑阶段加速度;3)努力提高步频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下肢无氧工作能力对400m全程跑速度变化的影响,采用对运动员全程跑4个测量点的运动学特征和上下肢Wingate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造成400m跑减速现象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员在后程无法保持较高的步频。(2)后程的跑速较之前半程的跑速更加影响全程跑成绩。(3)下肢无氧抗疲劳能力越强的运动员在400m跑后段更能保持较高的跑速,而且越接近终点这种现象越明显。同时,也说明在全程跑的前半程有意识的适当控制速度将有利于后程保持较高的速度。(4)上肢快速有力的摆动,在疲劳状态下将起到一定的对下肢摆动不足的代偿作用。上肢良好的摆动还有利于保持步频。上肢良好的无氧工作能力有利于减小400m跑最后阶段的速度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3.
1.前言步频能力是构成短跑速度的两个决定因素之一。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短跑步频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迄今仍对步频能力的概念、成因、发展规律等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影响短跑步频能力的因素包括“基础条件”和“利用基础条件的行为方式”两大类,大  相似文献   

14.
1.前言本文试从本院各年级田径专选课的短跑教学实践中,着重从步频步长测定与分析研究,拟提高学生对跑的分析能力、教学示范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发现法”是美国布鲁纳学者根据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法。其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女子400m栏优秀运动员黄潇潇跨栏跑技战术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黄潇潇与世界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的技战术特征,结果显示:1.在栏间跑的过程中,黄潇潇保持最大速度跑的能力较弱,速度下降幅度明显快于世界优秀选手,且有突然减速和加速的现象,速度分配不均匀,相比世界优秀女子选手,在速度储备和耐力储备能力方面差距很大。2.黄潇潇起跑加速阶段步频过快,5-7栏间变换腿过栏技术弱,没能调节好速度、步长和步频,控制栏间跑动节奏的能力弱,从而影响了运动成绩。建议:1.在今后的训练中,黄潇潇应采用增加专项距离和超专项距离的训练来提高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能力,以提高自身的专项素质。2.在保持冲刺能力的情况下,黄潇潇应通过加强跨越栏架后和栏间跑完善结合的训练,提高栏间节奏和速度节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决定百米成绩的主要因素是途中跑最大速度的快慢,依据"短跑跑速变化的数学模型"和"短跑速度优化模式的确定"的研究结果:优秀百米运动员的跑速优化控制系统模式及其运动方程可由运动员在整个赛程中何时(t')、何处(s')达到的最高速度(v')来确定.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采集法、现场拍摄及影片解析,对国内外23位男子优秀运动员建立了百米跑优化系统回归模型,并通过192个自变量数据建立了距离为55 m,60 m,65 m,70 m,75 m的五个段落的百米成绩优化控制系统模式.为高水平百米运动员的训练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跳远最后几步助跑节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确、合理的助跑节奏有利于保持和发挥最高速度,同时又能为准确地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作好充分准备。合理的最后几步助跑节奏表现为:最后几步速率稳步提高,加快速度是通过加快步频取得的。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技术特点有密切关系,存在个体差异。最后两步步长差距缩小,更能适应跳远的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运用运动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短跑与“跑格”练习的单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①“跑格”练习是强化提高“扒地”能力的有效手段;②“跑格”练习并不是有效的步频练习方法;③“跑格”练习将对大、小腿折紧程度及大腿前摆速度产生“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试了本院体育系87级新生百米跑全程、分段时间、步长、步频及速度等各项指标,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揭示其变化特征,并以此与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其不足,进而提出了要改进和提高本院新生短跑水平,必须加强对学生反应速度、加速度、最高速度和维持最高速度能力的训练,为本院短跑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后踢腿”专门训练的启发。短跑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项目,掌握好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跑起来就会给人一种摆动舒展、轻松自如、省力又快的感觉、一九七五年中、美田径赛中的美国优秀运动员梅里韦瑟就是这样的技术典型。目前短跑技术发展趋向是摆动腿抬得高并很快传入后蹬,向后摆动折迭明显,保持较快的步频来加大步幅,体现了“放松”协调技术,但是“冰冻三尺非一夕之寒”,没有在基本技术狠下功夫,是达不到的,因此要提高我国短跑水平,必须从跑的基本技术抓起,不断地摸索跑的教学与训练规律,提高教学与训练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