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矿山公园建设与废弃矿山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回顾矿业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江西省矿山关闭和后续利用的现实状况,指出江西省目前仍缺乏对矿业文化挖掘和矿山公园建设的重视,并从矿山环境治理和矿业城镇经济转型方面提出了江西省建设矿山公园和加强对废弃矿山开发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发展理论是科学判断矿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理论支撑。本文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资源禀赋和矿产资源需求两大影响矿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百年来全球矿业发展历史,并将全球矿业发展历史划分为缓慢发展期(1900-1945年)、黄金发展期(1946-1972年)、矿业低迷期(1973-1994年)、矿业繁荣期(1995-2008年)和矿业平台期(2009-至今)五个阶段。本文提出了理想状态下的矿业发展周期模型,揭示了经济发展与资源供需、资源价格和矿业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一国的矿业发展一般经历萌芽、发展、转折和衰退4个时期;并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不同资源禀赋的发达国家矿业发展历史,总结了矿业发展的3种模式:“澳加”型矿业模式、“美德”型矿业模式、“英日”型矿业模式。最后,结合中国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国矿业发展趋势,认为中国矿业正处于重大转折期,2020年后中国矿业将全面进入衰退期。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商业画布理论对古田国家农业公园商业模式的构建要素先后展开逐一分析,并从中归纳与总结出其商业模式中各要素的逻辑关系,认为这些构建要素通过在各种不同场合、时间和作用方式,围绕企业的价值主张,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指出,以此建立的商业模式来运作国家农业公园,可以为政府和社会企业合作共同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加强与完善基础设施的质量建设必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融资必不可少。PPP模式被认为是一种很适合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本文在简单介绍PPP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融资过程,通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劣势分析,并归纳了几点当前该模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5.
中南半岛五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中国的投资取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程新  沈镭  高天明 《资源科学》2011,33(10):1847-1854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5国。本文概述了中南半岛的资源状况,具体分析了各国的优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其生产及发展状况、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国均在优化其矿业投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了专门的矿业管理部门,颁布了相关矿业法律,并设立了许多矿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分析认为中南半岛是我国矿业"走出去"较为理想的投资地区,并提出与中南半岛五国开展矿业合作的矿种选择,分布是:泰国的钾盐和锡矿,越南的铝土矿和铁矿,老挝的钾盐和铝土矿,缅甸的石油和有色金属,柬埔寨的石油、金矿和铝土矿。与中南半岛矿业合作,对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资源、经济安全和促进次区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紧张型头痛属原发性头痛范畴,且病程长,难治愈。目前西医对紧张型头痛的治疗仅是对症处理,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多,长期治疗效果一般。诸多研究证明,中医在治疗该病方面有显著疗效,认为其病因无非外感、内伤,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为其病机。通过查阅近十年紧张型头痛的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了中医论治紧张型头痛的研究成果,为寻求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更有效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资料统计,我国自2005年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以来,到2014年3月,其试点总数已达429处。其中湖泊型湿地公园占总数43%;河流型占44%;沼泽型占10%;滨海型占3%。与湿地公园建设快速发展相比,理论和实践研究相对滞后。其中,如何科学评估湿地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与关注的热点。研究显示,我国国家级湿地公园具有类型多样、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功能多样以及多尺度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湿地公园既有明显的生态支撑功能,能够提供各种服务,同时湿地公园景观结构以及周边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对公园也具有明显的生态约束作用。国家湿地公园能否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如何协调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生态约束与生态支撑之间的矛盾关系。为此,本研究从公园内部景观尺度、生态系统尺度、周边区域尺度以及管理层面,通过对不同要素生态约束与支撑作用分析,构建了具有定量化评估湿地公园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导我国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以及科学评估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贵州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勘查 和开发现状的概述,分析了贵州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贵州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大有作为,要依靠科技创新,树立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来参与推进矿业循环经济,并制定相关政策,用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从学者的合作网络中进行社区发现及主题分布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点。本文从社区 结构及其主题分布演化的角度分析并归纳情报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构 建动态社区-主题模型,拟研究情报学文献中合著社区及其研究主题演变过程。【结果/结论】2000-2017年间,合著 网络社区演化呈现松散到聚合的趋势,在2012-2017年间基本形成三个大型的社区,每个社区的主题演化路径有不 同的模式:分裂融合模式、主干聚集模式和主干分解细化模式。不同社区的主题变化影响着社区演化路径。每个 社区的主题分布具有逐步多样化的特点,并且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敏感条件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明  沈镭  钟帅  张超  孔含笑 《资源科学》2016,38(10):1962-1974
“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和生态保护压力。为促进矿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SPSS和GIS刻画了中国21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产能格局、生态敏感区格局及其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矿业产能分布显著集中,47.29%的产能集中于22个资源型城市;②资源型城市整体生态敏感性高,综合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50.91%;③76.49%的矿业产能分布于II级和III级生态敏感区,矿业产能与生态敏感区分布不存在根本冲突;④30%的去产能目标假设下,到2020年预计削减矿业产能19.83亿t,生态避让效应达43.15%,125个资源型城市亟需去产能。其中煤炭、综合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产能削减量分别为9.55亿t、3.42亿t、2.39亿和2.43亿t;⑤建议按先南后北、先县级市后地级市原则分阶段有序调整矿业产能空间格局,科学合理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未来与发展》2014,(8):41-45
城市空间扩张表现为“跨越式”的新区开发和“挖填改造式”的旧城改造两种基本方式,而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间的资源恶性竞争是制约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建立城市资源竞争模型,引入竞争力指数建立了城市空间扩张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系统地动态地描述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对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和要求,探寻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促进城市资源合理配置,为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特别是梳理新区开发与旧城改建的关系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多智能体与蚁群算法结合选址模型:长沙市生态用地选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严重的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为了缓解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急需合理配置城市生态用地,特别是空间布局优化。传统的空间布局选址方法没有考虑政府政策、方针的影响,其选址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不够。本文根据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了多智能体与蚁群算法结合选址新模型。新模型对多智能体在生态用地选址中的应用以及和蚁群算法的结合上进行了首次尝试。为了验证模型,以国家确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市城区为研究区域,在调研和收集整理的GIS数据以及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新模型解决了长沙市城区新增一块生态用地的选址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结合模型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城市生态用地选址问题,比传统的简单选址方法更科学、合理。同时,蚁群算法的引入使模型运行时间由简单选址方法的51.29S减少为22.37S,运行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13,35(5):1095-1103
国民休闲背景下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对于规划建设具有幸福感、特色性、宜居宜游的城市游憩地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城市居民游憩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访谈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游憩认知地图绘图过程与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认知地图类型的差异性,反映了居民独特的绘图空间思维、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别样的游憩环境心理;②游憩意象要素以路径、标志和节点的等级层次较高,意象内容则以广场、游憩商务中心与特色休闲街区、重要景观路桥、特色建筑物(群)和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地为主;③意象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市中心内聚倾向;④“革命历史名城”和“绿色休闲家园”是南昌市游憩空同意象的两大特质.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陕西省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陕西省各市创新环境呈现出“中部凸起,两极塌陷”的空间极化现象;2)陕西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并具有较为严重失衡的态势;3)陕西省绝大部分城市的创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高,且创新环境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从而致使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偏低;4)陕西省创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类型可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且全省协调类型状态较差;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同类型区应结合“区情”进行区域创新环境的更新或营造,促进区域创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丽  田华征  康蕾 《资源科学》2020,42(1):137-149
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能源流域”,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黄河流域能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胁迫耦合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技术,从生态本底的脆弱程度、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空间胁迫性以及对重要生态环境因子的胁迫程度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特征及空间分布,将黄河流域46个矿区城市划分为本底胁迫、生态功能胁迫、开发胁迫、本底+开发胁迫、开发+生态功能胁迫、本底+生态功能胁迫、全面胁迫和无胁迫8种不同类型区,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黄河流域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的管控路径:①空间管控:严格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尤其是控制矿区的开发边界;②强度管控:针对于生态本底脆弱的地区,强度和总体开发规模的管控要兼而并举;③开发方式管控:注重能矿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空间上要注重集中建设,宜矿则矿、宜工则工、宜聚则聚。  相似文献   

16.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热岛空间格局及影响因子多元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究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及科学分析各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综合利用数据空间化表达、空间叠置、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开展研究,并构建地表温度与影响因子间的多元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珠江入海口两岸形成半环状城市热岛带。本文选取的5种影响因子对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皆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平均解释力排序为:单元人口密度(0.668)>建设用地面积占比(0.577)>单元路网密度(0.573)>植被面积占比(0.538)>水体面积占比(0.428)。所构建的多元关系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城市热岛区域地表温度的分布状况,所拟合的地表温度结果与实际地表温度平均值的误差为0.34℃。  相似文献   

17.
Green Information Systems (Green IS) emerged as a crucial area for research to reduce organizations/society’s carbon footprints and consequently, to achieve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This research paper provides an extensive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Green IS area to facilitate advance research in the area.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provid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Green IS and to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t research conducted earlier in this area.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adopted to conduct the study, and the research area categorized under five segments namely: Green IS concep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mpact of green initiatives, measures and policies, and global context. These five categories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subcategories to provide in-depth and crystal clear review of literature. Accessible research articles, book chapters and reports from top ten databases Emerald, Science Direct, EBSCOhost, ACM digital Library, IEEE, JSTOR, ProQuest, Sage, Wiley online and Springer link were reviewed. Research propositions are provided for future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为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建立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12个要素,64个指标因子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研究,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1990-2010年全国尺度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21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省域为对象,定量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显示各省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态文明指数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东高西低的特征,并依据评价结果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类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带一路"文化遗产赋存环境背景特征,以及遗产构成的时间、空间与材质特征的观察分析,指出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总体处于不容乐观的情形。"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面临4个问题:(1)环境变化引起文化遗产的损毁严重;(2)风化剥蚀作用引起文化遗产的老化与病害一直在进行;(3)人类经济活动与过度旅游造成的破坏逐渐加剧;(4)战争与盗掘恶性破坏近年变得尤为引人关注。提出"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5条对策:(1)加强文化遗产共性病害与保护的国际合作研究;(2)充分发挥空间信息技术在遗产保护与监测中的作用;(3)加强文化遗产联合综合开发利用研究;(4)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文明新融合;(5)推动共同发展实现文化遗产自觉保护。"一带一路"建设要文化先行,通过文化交流传播增强吸引力,形成一个将历史、现实与未来连接在一起面向全球化战略架构的命运共同体,促进沿线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合作共赢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性分析是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及开发利用的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及分析得出深圳东部海岸带的主体地质景观类型为地质地貌景现共47个,占总体景点数量的72.3%,其中主要的地质遗迹类型为火山地貌遗迹和海岸地貌遗迹,分别为7个和27个.占总量的10.8%和41.6%.东部海岸地带面积约437km2,以国家级、省级地质遗迹景点为主,数量及比例分别为22.44%和21,42%.以高程、坡度、植被、土地利用、道路距离、景观等级及景观类型等因子聚类,得到3种影响类型:未受影响景点类型、轻度影响景点类型、威胁严重景点类型.据此确定了9个要重点采取保护措施的景点以及26个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景点.最后从景点的环境敏感性角度,对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调统一提出了景点保护模式.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