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惟有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笔下的文字,方能写出令人感动、抓住读者的作品。要把文章写得富有“情感”的因素很多,仅从“技巧”上来说就有许许多多,其中巧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作品写得饱含“情感”、生动感人的好方法之一。现就巧用“拟人”写诗作文,撷例赏析,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2.
傅望华 《学语文》2004,(11):89-91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惟有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笔下的文字,方能写出令人感动、抓住读者的作品。要把文章写得富有“情感”的因素很多,仅从“技巧”上来说就有许许多多,其中巧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作品写得饱含“情感”、生动感人的好方法之一。现就巧用“拟人”写诗作文,撷例赏析,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3.
章不是无情物,作惟有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笔下的字,方能写出令人感动、抓住读的作品。要把章写得富有“情感”的因素很多,仅从“技巧”上来说就有许许多多,其中巧用“拟人”的手法就是把作品写得饱含“情感”、生动感人的好方法之一。现就巧用“拟人”写诗作,撷例赏析,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有着广阔的天地和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心理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他的感觉、知觉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感情,他的价值走向、态度、情绪、利他主义的道德观念。一、师生情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凡是感人的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吸引人并世代相  相似文献   

5.
对任何声乐作品的演唱,都要把握住“动人之音,莫大于情”这个原则。演唱莫扎特作品也要把对其作品内容的情感体验,在演唱中真实表现出来,赋予歌曲生命的活力。演唱中重要的是把握他的古典风格,要从形式、演唱技巧和声音的质感上,更加完美的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6.
在作者、编辑、读者的三维空间中,报刊编辑扮演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角色。他首先是中介和桥梁。因为作者的作品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转化为出版物,读者也只有通过编辑活动才能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其次,编辑角色的扮演又具有“双重性”:既要充当读者,又要扮演作者。当编辑作为作品的“第一读者”与自己的工作对象——文章及其作者对话时,他是在发现、追寻、品评作者及作品究竟给“自己”提供了什么,合不合口味;当编辑准备将作品转化为出版物,推向社会介绍给读者时,他又在扮演着“作者”角色。他站在作者及作品的立场上,接受广大读者的评判。编辑角色扮演的这种“双重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编辑活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诚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一个好的编辑既能体会到读者的需要,愿望和‘体温’。又能非常尊重作者的劳动,成为作者的知音和作品的“伯乐”。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起,古诗鉴赏要求考生真正进入鉴赏的状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进入作品,进入作者的内心,感知作品的形象,品味作品的语言,领略作品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怎样把“意会”到的东西“言传”出来,我想应该调动积累,梳理整合,归纳一些常见的分析角度,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术语。首先,谈谈诗歌的形象通常的分析角度有分析形象的色彩、动静、指向、强度、虚实等。形象的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因为那尊雕像体积庞大,又将摆放在城市的显要位置。米开朗基罗从构思、手法上竭尽全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作品,当他自己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作品,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市民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的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个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摘要:《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阐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情感,以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与伍尔夫丰富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紧密联系。很多作家对其中的象征意象做了不同的解读,但是仍然留有一些空白之处。有些情感和意识是无法用直接的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伍尔夫善于运用象征意象来诠释感情,因此,文章大量的象征用于更加流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本文主要针对小说的各部分标题:“灯塔”、“窗”、“岁月流逝”等意象进行了分析。借以深刻领悟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文本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部有纪念日,对于“”布丁来说,炎亚纶一切“动态”的日子就是纪念日。然而对于炎亚纶来说,已经拥有很多纪念日的他,还在努力刻写更多……《纪念日》是炎亚纶的第一张个人正规专辑,这次的作品对于他来说与之前个人EP的又会有一点不同。“其实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正式的专辑对我来说是更贴近自己的想法,那EP的话更像是脱掉一些以往的包袱,自己站上一个人的舞台。然后这一次,会有更自己的感觉,因为毕竟里面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次很开心可以参与更多,不管是歌词还是声音方面,比如说编曲啊,然后再混音的时候也…因为了解了更多也懂了更多,所以更能够跟老师去讨论。  相似文献   

11.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一旦有了个人情感色彩,就不科学了,没有意义了。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正是因为“歪曲”了.或者用一个术语来说“变异”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可靠索引。有些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近读教育家李镇西的《在反思中成长》,他认为:“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李老师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3.
芥川龙之介的晚年作品《玄鹤山房》描写了主人公堀越玄鹤患病将死前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着重刻画了患病前后的玄鹤从追逐权贵、热爱“人工”到淡泊名利、渴求“自然”的心理变化,从而折射出作者晚年的心象风景——对充满虚构的“人工”社会感到疑惑,却又无法融入“自然”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培养语感于审美情趣之中□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靳明一、在“真”的情感交流状态中培养语感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他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感情,与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5.
古诗文最常使用“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叙事缘情”等抒情方式,将作者的感情倾向、审美意趣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出来。所有好的古诗文作品,无一例外地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意识,要把握作品中的“情”,不仅要知人论世,了解其创作背景,作者往往把自己的身世处境与个人荣辱融注于自己的作品中,常常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鉴赏古诗文,分析其情感倾向,就必须从景物人手。只有在景物所描绘的意境、意象本身蕴含的内容把握准确的基础上,才能体会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绪。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舞动的精灵     
作者能写出这种淋漓尽致的美景,得益于三点:一是材料新,自然之物美丽多姿,作者偏爱雨景,从这个角度上说内容有新意;二是语言美,文章善用修辞,或用比喻描写,或用排比带出,将雨水的魅力状写得细致入微;三是情感浓,文章表面写雨,却处处点到人,从“滴水穿石”的故事,想到“淡淡的饭香”,再到“化为雨水”的梦想,无不融入了自己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7.
唐宁 《语文知识》2014,(7):75-76
《春意挂上了树梢》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文章看似随手写来,但细细品味,则会发现作者独具匠心。平淡的文笔蕴含了深邃的内涵和深沉的情感。许多解读文章都注意到了本文的线索以及对比的写作手法。笔者认为沿着线索,利用对比,可以体会到作者情感在逐渐变化:从欣喜、悲愤到绝望。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笔触一同去感受她深沉的情感吧。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白天的中央大街、院内、夜晚的中央大街三个场景。其中体现的“春意”由自然界到社会。第一节中“春是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第六节中“阳光这样暖了,街树蹿着芽!”最后一节“夜的街,树枝上嫩绿的芽子看不见,……”这三句话作为文章的线索对应文题中的“春意”。我们不妨顺着这个线索跟着作者去寻找、感受春意,从而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当春天初到哈尔滨时,“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作者感受到了,也客观地承认了。天空的云彩、街道上的暖风,人们的笑声、打招呼声……作者感到喜悦,不禁做起了“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把自己陷进去”“春在歌唱”……作者完全陶醉在这一片春光中。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首先是由眼睛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然后把信息传入大脑,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像,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活动。阅读又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过程,它以读者和作者的知识、思想情感的撞击为特征。作者通过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将社会现实熔铸成作品,同时也把自己的观念、意识、情感注入作品中。读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到作者所创造的世界,并把自己已有的经验融注到作品中,认识作者眼中的世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者进行心灵交往,洞见作者的人品、性格和爱好等,从而获取…  相似文献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懂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是缺一不可的,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篇课文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来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拗口难读的句子,初读起来显得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但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教学要突破的重难点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代时期著名诗人元好问在一首词中写过,“问人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确,这令人生死相许的“情感”,是艺术创作中最显著的特征。无数成功的艺术作品的诞生,无一不是作家情感冲动的结果。因为从创作的角度讲,没有强烈的情感欲望和处于激动不已,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感状态,便不能进人完成创作过程;如从作品本身的角度看,没有真实的情感渗透,没有情感的创作,便没有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被称为是“无病呻吟”之作;再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看,既要唤起情感,又要投人情感。只有与作品心灵相通的情感感应,才能获得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才能真正地享受作品,把握作品的实际内容。因此,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关系甚为密切。而散文作为文艺的“轻骑兵”,它的创作更与情感直接相关。可以说,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散文的艺术生命。 文革前的十七年,散文创作多以歌颂为主。主要是歌颂英雄,歌颂劳动人民,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如五十年代初,魏巍一篇歌颂志愿军战士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曾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这是一篇作者对此倾注了极大的感情的散文。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感情的潮水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