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前期是北衙军力的初步形成阶段,北衙是在南衙的母体内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北衙肇始于南衙诸卫轮番宿卫北门的旧有制度,但并非建立在与南衙对立的层面上,太宗至玄宗期间宫廷政变频生,加速了君主对精锐卫队的需求,北衙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着朝廷与宫廷的政治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其文化的承上启下和包容性著称,其中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对知识和教育的制度性开创以及对科举这一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的丰富、完善。本文就唐代教育与科举体制的几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朝廷、官府树立、表彰道德楷模对女性进行道德教化,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种种美德,这种情况在西安碑林新藏唐代墓志中多有反映。透过墓志所描述的典型女性形象,从女性婚前个人修养、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影响诸方面可以管窥唐人崇尚的女性美德,体味唐代女性的风采。  相似文献   

5.
唐代短篇人物传发展的成因,一是作传意识的强化,对史传的记录性与鉴戒性、寓言的讽刺性、古文的功利性认识进一步明确.二是文体规范与记述技法日益成熟,杂传的历史传统、部分史传的文艺性、墓道文的记述规范、传奇的创作技巧与经验、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散文体的复兴奠立了基础.三是社会环境形成,史传的官撰与修史的中止等引起文入学士作传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唐代体育和古希腊体育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唐代体育与古希腊体育的不同个性,兼评二者的利弊得失,以从一个侧面对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古代体育文明,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隋朝的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对科举制度进行了诸多发展,包括:强化科举制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通过科举制强化国家教育制度;把科举制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唐太宗对科举制的发展赋予了科举制更深刻的内容,以至科举制在封建社会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在隋唐时期得到重大变革,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御史台制度。特别是唐代的御史台机构完整,所属台、殿和察三院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对唐代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唐代御史台制度的发展历程出发,简述其机构设置和主要职能,并结合我国现行监察制度的实际去寻找一定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初唐游仙诗在崇道的文化背景下萌生,主要特征是对魏晋时期建立的仙道对应关系的确认与发展;李白游仙诗建立在诗人独特的“谪仙”意识基础上,同时反映了诗人的政治遭际,艺术上具有幻中有真的独特魅力;中唐游仙诗折射出时代的悲怆和激愤情绪;曹唐在小游仙诗中贯彻了仙境人间化的原则,具有集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一方面,诗文的题写对园林有点景创意的妙用,园借诗文而传。另一方面园景又可成为诗文的素材,诗文品评多喜以山水自然为喻,作家又多借虚静空灵的园林环境来培养文思,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11.
武则天时期特殊的文学环境,使文学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运。这一环境的特点主要是: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降低士族威望;政治与文学中心东移;《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文学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相似文献   

12.
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从汉代到唐代,历代统治者都用明确的人才标准来规范文学之士。在历代的"求贤令"、"求贤诏"等政治文献中,这种标准历历可见。相对于唐代以前诸朝而言,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是一种综合了儒学、文辞、智略、品德诸因素的文化实体,它既肯定并要求文学的独特性,又强调并鼓励文学的政治性;它既没有回复到汉代的文章与学术合一的文学概念上,也没有走向片面地追求词采和声律的境地,是比较健康的。  相似文献   

13.
保辜制度虽起源较早,但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却是唐代的事。现存的《唐律疏议》中关于保辜所适用的范围、保辜期限的确立、加害人罪名的最终认定等一系列问题的规定,是对前代已有的保辜制度的发展与完备,而吐鲁番阿斯塔那509号墓出土的《唐宝应元年(762)六月康失芬行车伤人案卷》则是以案例的形式说明了保辜制度在唐代具体司法实践中运用与实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基层组织的执法现状。  相似文献   

14.
理念: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教学逐渐由知识传授为目的转变为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而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其中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科学探究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不断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和基本科学素养才能逐步得以体验、感悟和内化。  相似文献   

15.
运动生物化学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生物化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中都很重要,逐渐被教练员和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成为科学训练和科学锻炼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通过研究运动生物化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生物科学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提出运动生物化学在目前应如何与其相适应,以加速体育科学的发展。在概括运动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的任务及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唐代诗与画相融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渊源,并浅谈二者之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思潮是随着自然科学的极大成就而引发的对科学的膜拜与信仰,进而发展到用自然科学中的机械决定论解释人文现象。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20世纪初期新史学近代化的标志和动因。历史学家们崇拜理性,相信自然科学对人类知识所有领域具有普遍性,认为只要运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就能建立起科学的历史学。科学主义思潮使传统历史学熔入了科学的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槐树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到了唐代槐树的神秘感、文化感、历史感与日俱增,被赋予了多种文化象征,具有神圣性和崇高性。唐代的笔记小说多以槐树作为精怪或鬼怪的面目出现。唐代科举制的发展使得唐代文人更是与槐树有着很深的情怀。槐树更被被作为行道树的主要树种植于道路两旁。人们敬槐,植槐,爱槐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唐代的史学与佛教密切相关:由于佛教的盛行,增加了与佛教有关的史籍,丰富了史书的内容,影响了人们的历史观。这正是唐代史学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动能力遗传学研究是当前解决与运动有关的性状的先天遗传与后天训练之争的关键。这一问题的解决,势必为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带来一次革命。双生子分析法是人类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方法。采用此法进行运动能力的遗传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双生子类型的准确诊断。诊断方法很多,各有利弊。从其发展来看,是由外部容貌观察到组织、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即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深入本质的探讨最终会为科学选材及科学训练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