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性入手,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牧区草地退化、牧民分化及文明淡化的内在驱动力.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是现阶段人性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和谐造成的必然结果;牧民群体分化是人性欲望追求下草地作为生产资料再分配的结果:文明淡化是传统草原文化受到人性释放而遭受冲撞的结果.草原生态保护必须以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为前提,通过重塑正确的人性追求价值观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从人性入手,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草原牧区草地退化、牧民分化及文明淡化的内在驱动力.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是现阶段人性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和谐造成的必然结果;牧民群体分化是人性欲望追求下草地作为生产资料再分配的结果:文明淡化是传统草原文化受到人性释放而遭受冲撞的结果.草原生态保护必须以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为前提,通过重塑正确的人性追求价值观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草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态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其物质载体和发展平台的草原和草场却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应当如何看待草原生态危机与草原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草原生态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纵横坐标的系统观察中,确立生态思维方式,立足本土生态文化,着重进行制度培育,是草原文化生态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希勒牧场的草场使用制度变迁,论述了传统"自然"的互主性综合含义及其演变成现代"自然"、而与文化对立两分的过程和后果,分析了草原围栏化对地方社区、传统文化的冲击并分析了草原围栏化与农业文明、西方现代科技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热点概览】古往今来,中西文明的交流与冲突往往同时并存。2008,注定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在东方古都北京召开的奥运会,将是一场中西两大文明对话与交流的“盛宴”。所以关于中西文明的基本常识将是每一个高中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也将成为高考常考的“热点”。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它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农业文明和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  相似文献   

6.
小说《狼图腾》通过“狼”意象的描写,展现出一条“狼-羊”斗争关系的文明进化观。在两种文明形态的观照下,面对中国文明现代性的迫切诉求,力图从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中华民族的文化改造和重建的有效路径。突出体现了作者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坚守和护卫,同时以一种鲜明的反儒家文化的纯粹的游牧民族色彩,进一步凸显他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7.
从儿童成长的现实处境出发,近年来非常活跃的内蒙古作家张我愚创作了渗透草原文化精神的童话作品,其中寄寓了对传统文明、草原文明的比照思考,抨击了僵化的教育模式、不良的社会风气,彰显了崇尚自然、推重诚信、尊重个性的草原生命意识。张我愚童话不仅增添了民族儿童文学的独特意蕴,而且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对于中华多元文化格局的建构、稳定和谐社会局面的开创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中对于天人关系的探索,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价值观,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以传统游牧技术为核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技术范式,有助于推动草原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很多迹象表明,全世界的草原正在退化,草原退化将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公众感触最深的可能就是近几年日益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世界最早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两河流域",就由于上游植被破坏而导致土地退化,最终被沙漠化吞噬。因此,我们对草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中国文明现代性的迫切诉求,我们力图从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中华民族的文化改造和重建的有效路径。这体现了对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坚守以及反儒家文化的游牧民族色彩,凸显了文化民族主义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1.
草原不是自然物我不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反正在我心中,草原一直是一个自然物,如同森林。即,它是造物主创造的。不是吗?人类何曾在草原上耕耘过,播种过?何曾收获?草原上的哪一棵草、哪一朵花是人造就的?(请注意,我在这里谈的是现在内蒙古草原上还残存的游牧文明,而不是那种定居打草的集约化饲养畜牧业。)我曾多次去草原,但都很短暂。这次花了较多时间去了一趟内蒙古草原,住进了牧人家里,和牛羊混在一起。在接触了这些牧人后,又与放过羊或是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草原做事  相似文献   

12.
<正>1题目(部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草原环境的保护,经历了依靠朴素的生态意识和习俗保护的过程,随着文明的发展出现了法律保护。新中国成立以后,颁布了第一部草原法,立法宗旨虽然是保护草原,但侧重于保护作为草原畜牧业生产资料的草原资源。2002年12月通过的新草原法,深化了保护草原生态的内涵.充实了许多法律规范,但还需要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有翼神兽这个造型,在历来的学者之中研究较少,草原文明上的有翼神兽关注更少,但是有翼神兽作为古代神兽的一种特殊形式广泛的出现在亚欧大陆上,是一个跨地区跨民族跨文化都出现过的神兽造型艺术,在整个亚欧大陆上草原游牧民族承担着一种文化和经济交流使者的任务,草原游牧民族的有翼神兽也是东西方有翼神兽过渡地区的关键造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考古学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至夏代,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先民不仅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还能铸造各种器物,金银器就是在青铜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而产生的,并形成了最初的类型。到西周至春秋中期,随着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金银器的制作和装饰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阶段,并在草原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森林和草原对推动生态文明作用重要性的学术研究多为定性论述,而基于科学数据和生态学原理的学理性研究鲜有涉及。森林和草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是绿色循环经济体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天然课堂。“林草兴”对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等良好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培养公众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新时代“林草兴”推动“生态兴”,需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建立生态价值转化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共同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7.
斯基泰(Scythia)见于希罗多德《历史》及其他古典作家的著述中;萨迦(Saka)见于公元前6~5世纪古波斯铭文;塞种在公元前2世纪已为汉文明所知,较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斯基泰、萨迦、塞种都是古代诸文明中心对欧亚草原一带游牧民族的称谓。受考古学、语言学等的启发,学者们提出了广义斯基泰、广义塞种的概念。即斯基泰、萨迦、塞种泛指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作为泛指,他们具有相同的内涵:自雅利安人解体分散以来,欧亚草原存在过一个大的可以一体观之的人种群——虽然他们是分裂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视角解读张承志草原生态小说《黑骏马》。通过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对蒙古草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疏离与多年之后的回归和感悟,反映出蒙古草原文化崇尚的生态整体主义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折射出作者对蒙古族生态文明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19.
《草原所有制史研究》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年度项目 (97BM2 0 0 7) ,由我校政经系额尔敦扎布教授主持 ,包玉山、王来喜、乌日陶格涛、特木勒副教授共同参与完成。该项目经 3年研究 ,于 2 0 0 0年 7月通过专家鉴定 ,2 0 0 1年经全国规划办严格审核后 ,批准结项。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不存在文野之分 ,优劣之别。两者的互含交融是现代农业的特点。蒙古游牧文明是东方文明的组成部分 ,它与农耕文明一起构筑了东方古老文明。三年来 ,课题组成员运用马克思以及马克思前人的东方社会理论 ,深入研究了蒙古经济史中的核心问题 ,即土地所有制问题。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历朝以农为本,积极提倡发展农业,促进了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然而,由于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使森林、草原、水土等自然资源遭到了破坏,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