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始皇兵马俑》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是丰富学生语言的极好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2.
俞小锋 《江西教育》2004,(11):30-30
教学实录一: 师: 让我们与兵马俑再近一些(大屏幕出示秦俑群体近像图),你会为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俑而惊叹!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仿照课文中描写“新兵、老兵”的句式写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生啧啧称赞后,各自埋头写)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大作展示给大家? 生:有的兵俑一脸正气,全身 1铠甲,威风凛凛,这似乎是军中的将军。 生:有的兵俑单膝跪地,箭已 2上弦,弓如满月,这似乎是军中的神箭手。 生:有的兵俑年轻力壮,英姿 3飒爽,这似乎是军中的先锋官。 师: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得也合理, 咱们再麻烦这三位同学把各自的句子连起来组成一个…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兵马俑>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是丰富学生语言的极好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4.
盘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历程不难发现,其间经历了由普及应用到个性优化的延展过程。在如何取得进一步突破的问题上产生了歧义和彷徨。相当一部分教师(包括专家)钟情于整合过程中对环境和技术形态等的集合,有的教学过程甚至完全受信息技术的支配,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屏看”,忽视了教学目的,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因此,如何辨证、理性地看待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如何适时、适度地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依然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整合的效能突破应该从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开始。  相似文献   

5.
郑百苗 《河北教育》2006,(12):11-13
[缘由聚焦] 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和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事实上。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本身以自然的形态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对错,更不存在有效和无效之说法。只有当这种资源被教师识别、开发并应用于教学时,这个资源亦即成为了课程资源,也就有了我们对它利用的有效性的关注、评价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检查字词,理解成因 师:每位同学在上语文课前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 (生纷纷拿出笔记本和笔)  相似文献   

8.
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离不开学生的自主感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诗词之美,借助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诗词之美,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思考诗词中的诗意,进而实现知行合一以及融会贯通。但是有的教师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不够深刻,无法将学生的自主感悟和诗意相联系,最终导致整体的诗词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教师需要了解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适当放慢教学节奏,积极打造生动课堂和活力课堂,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减轻学生理解压力。在与学生深入探讨诗词内涵以及诗意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及感悟,确保学生能够理顺思路,深入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不再停留于知识表层浅尝辄止和囫囵吞枣。  相似文献   

9.
10.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的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充满情趣和乐趣的课堂实践活动。因此,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应该是一种宽松融洽的、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气氛,是一种轻松、活跃、愉快的气氛。其次,它应该是一种师生都很投入,大家都在开动脑筋,进入了积极的学习思考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看待学习个体,要用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在获得认知的同时,还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生命价值。顺应这种认识,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尊重差异,和谐建构师生关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聋校教师应从尊重聋生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上三年级公开课《轴对称图形》时,从试教到正式上课我前后经历了三次教学实践,回顾整个实践与反思的过程,感受颇深。每一次不同的教学经历都引发我进行更为深层的思考与修改。应该说,三次上课教案的总体思路从最初的设计到最后的成形,大体没有多少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一、检查字词,理解成因 师:每位同学在上语文课前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 (生纷纷拿出笔记本和笔) 师:(巡视检查)你准备的是语文笔记本吗?(师检查发现一生用的是数学练习本,一生用的是英语练习本,另一生用的是一张白纸)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记笔记,每堂语文课前都要准备好专用的笔记本,并且是打开的,随时准备记录,明白吗?  相似文献   

15.
老课重上,省时省力,稍微磨一磨,即可闪亮登场;新课重磨,劳心劳力,必须经受挑战。我把目标锁定在无数名师演绎过的经典课例——《认识人民币》上,开始了本人从教以来最艰难的一次“炼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进行了多次的实践与思考,经历了“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的过程,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人民币的认识》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放下”和“上升”中走向成熟,逐渐彰显出好课的光彩。现将磨课的个中滋味与各位同行共享。第一次实践简单克隆遭遇尴尬[教学流程]一、看物猜价,揭示课题。1.…  相似文献   

16.
一个教育学者如何处理他在研究中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如何恰当地把握其度并非易事。前者需要有学术所需的理论高度与前瞻眼光.后者则需要一种指导实践的切适和实效,而困难的还在于两者的平衡。教育理论过于艰深,则易于与教学实践脱节,成为无用的“空中楼阁”;过于浅显,则易于与教学实践混淆。没有了理论指导的价值.如何让教育理论生长在教学实践的田野上,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这该是教育研究者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情景重现:教学在顺风顺水地进行着,该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重点段落的行文逻辑特点的时候了。教师以问题"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怎么写纪昌练眼力的呢",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动笔。很快,他们知道了这两个自然段都是按"飞卫提出要求——纪昌怎么练——练习结果"的顺序来写的。这只是这篇文章教学中"编故事、明寓言"这一好戏的开头。接下来,根据第四自然段中一  相似文献   

18.
一、追求教学目标更具体观察两节课的教学,询问执教老师,得知:甲老师将目标定为:①读文,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想象草原奶牛、低地骏马、草原家畜、傍晚夜晚活动的特点,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隋感。②在朗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教学《乡愁》为例,针对学生诗歌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把读作为教学重点,按着朗读与品读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探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策略,从培养学生对诗词中的汉字、词语、语境和诗意的感悟入手,注重追寻感悟与诗意的和谐同构,以期由此加强小学诗词教学效用,用诗词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