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挺 《收藏》2013,(1):166-167
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瓷器是中国古代制瓷史上的高峰。五大名窑瓷器或如冰似玉,或釉若凝脂,后世的历代帝王更是将其视为传世之宝。遗憾的是五大名窑在宋以后由于各种原因退出了历史中央舞台,许多工艺没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在宋代得到徽宗皇帝的钟爱,对钧瓷实行绝对垄断,连打碎的瓷片都要深埋地下而不许流入民间。钧瓷的釉色全靠窑变天然形成,非人力所能控制,因此它的烧成难度极大,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相似文献   

2.
陈航宇 《收藏界》2014,(10):61-66
钧瓷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钧窑瓷器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多种窑变色彩。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而且还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进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釉裂开片中还出现了各种生动美妙的窑变效果,形成了钧釉的独有特色,从而确立了钧瓷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从工艺及审美的角度来论述古代钧瓷釉包的特征及变化。  相似文献   

3.
钧窑居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之首。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色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钧窑创作出了中国瓷器历史上从未出现的众多器形,钧窑瓷器器形最完美、最丰富。  相似文献   

4.
王健丽 《收藏》2009,(4):67-72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5.
冯小琦 《收藏》2013,(15):172-173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目前已发现窑址上百处,其烧瓷时间创于唐而终于元。以八卦洞窑为代表。八卦洞窑经过1974年的发掘取得了可喜成就,解决了大量传世官钧窑器物底刻数目字的花盆、樽、洗等的产地问题,出土标本表明这类器物是北宋后期为宫廷烧制的陈设用瓷。除烧钧瓷外,八卦洞窑还烧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等民间用瓷。2004年对官钧窑的调查发掘又取得了新的资料,可以看出其烧瓷时间延续到明代,因而对官钧窑的年代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是明代器物,一部分专家坚持为宋代,也有专家认为这批器物的时代有早晚之别,即既有宋代,  相似文献   

6.
邓雷  王利辉 《收藏》2010,(10):169-170
瓷器、茶叶、丝绸历来被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而被加以传播。宋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技艺古时被作为宫廷御用品。经过千年的文化传承,钧瓷从当年的宫廷御用品,  相似文献   

7.
张丽 《收藏》2009,(4):73-75
钧窑瓷器发祥于河南省禹县,是在北宋创烧的一种釉色深浅不一的蓝色乳浊釉瓷,其以变幻莫测的色彩而深得世人喜爱。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随后河南其他的一些窑场相继烧制,并且影响到了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一些瓷窑,以致元代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钧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此窑系在宋元时期瓷器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瓷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青云 《收藏》2010,(9):29-33
汝窑为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汝窑瓷器工艺精湛,釉色玉润,素雅脱俗,造型秀丽,深得广大民众的青睐和皇家、贵族、文人雅士赏识。到了北宋晚期,  相似文献   

9.
冯小琦 《收藏》2013,(8):172-173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目前已发现窑址上百处.其烧瓷时间创于唐而终于元。以八卦洞窑为代表。八卦洞窑经过1974年的发掘取得了可喜成就,解决了大量传世官钧窑器物底刻数目字的花盆、樽、洗等的产地问题,  相似文献   

10.
4月8日发行的1999-3《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是我国第6套陶瓷系列邮票。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瓷窑遍布全国,北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及磁州窑,南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相似文献   

11.
《中国陶瓷——钧窑瓷器》 1999年4月8日,河南省邮资票品管理局、许昌市邮政局、禹州市邮政局主办邮票发行仪式暨邮票展销活动,在河南禹州市“宋官窑遗址”内的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任克礼、副主任李长铎,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中国组委会秘书长刘平源和许昌市的领导出席了邮票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12.
赵青云  赵文军  祝贺 《收藏》2001,(2):21-23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窑(河南禹州)、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定窑(河北曲阳)并驾齐驱。汝窑继北方安阳相州窑之后,既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和堆、雕工艺传统,又接受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借鉴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同时还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采纳了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集众家之长,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及汝窑窑口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特别是北宋以来,瓷业昌盛,各地窑口相互竞争,相互效仿,有力地推动了汝窑青瓷工艺传遍四方。北宋宫廷更爱汝瓷。  相似文献   

13.
黄卫文 《收藏》2013,(11):52-59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存诮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  相似文献   

14.
张广东 《收藏》2010,(11):50-50
长期以来,宋金钧瓷在墓葬中发现不多,素有“钧不入葬”的说法。此盘出士于许昌一座金代砖室墓,墓中壁画人物为女真人装束,墓葬地点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中段西侧。同墓出土的钧瓷还有一盘、一碗,说明民间所谓“钧不入葬”的说法也不尽然。  相似文献   

15.
2002年3月30日国家邮政局将发行“中国陶瓷——汝窑瓷器”邮票一套四枚。汝窑邮票发行将引起广大集邮者及文物爱好者的关注。围绕着汝窑有许多有趣的话题,汝窑窑址之谜就是其中之一。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五大名窑中汝窑存在时间极短,传世器物极少,汝瓷的天青釉色使人神魂颠倒。汝窑的窑址自北宋后便渐渐不为人知了,成了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6.
张桂元 《收藏》2007,(9):70-71
雍正帝在位13年,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经济发达,社会安定。雍正朝(1723~1735年)虽然只有13年,但制瓷成就却达到了清代官窑的历史高峰,品种之多,制作工艺之精,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在仿古方面,不仅仿宋代五大名窑和龙泉、影青等釉色,也仿明代宣德等朝的各类瓷器。雍正朝的颜色釉瓷以仿官、哥、汝、钧者为最著,唐英《陶成纪事》中记载雍正制瓷“仿铁骨大观釉”(官),“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铁骨哥釉”。  相似文献   

17.
高功 《收藏界》2014,(2):94-99
初冬的一天,我们一行七人前往河南禹州市购买钧瓷。在此之前,只知道禹州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发祥地,到了禹州才知道,这里不仅是名闻遐迩的“瓷都”,而且是历史久远的“夏都”、“药都”。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0,(11):160-160
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已完成企业报名与协会推荐的第一阶段工作。第二阶段将对入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因活动需要,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组委会特任命罗宏才为专家评审组组长,刘金祥、宁钢、耕生为专家评审组副组长。任命罗宏才为首届“当代名窑”评选活动发言人。  相似文献   

19.
明代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商人和传教士络绎东进,一时欧洲上层社会中出现了使用中国物品、仿制中国式样的时尚。当时的欧洲社会,以中国瓷作为装饰品和日用品的风气极盛,其时风行欧洲的中国瓷器除了景德镇产品外,德化瓷也以其洁白的瓷胎和釉色,适应西方用途的品种和具有东方艺术风格的观音瓷塑像而著称于欧洲。由于德化瓷器特有的洁白如玉的釉色,欧洲人称它为“中国白”  相似文献   

20.
禚振西 《收藏》2013,(6):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