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提升人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实现人生命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教育。根据人的三重生命即自然领域的自然生命、社会领域的社会生命和文化领域的精神生命.生命教育分为关爱生命存在的教育、培育生命丰富社会属性的教育和生命精神教育。通过培养三重生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使人和世间万物和谐共处;改造人类文化,使人类重新认识自我,找回现代人失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3.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百度搜索输入“三生教育”,我们会发现“三生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百度词条。 “三生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开展“三生教育”活动的首倡者、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曾对“三生教育”作过生动的阐述:人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构成的。人生发展是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教育因为生命的未完成性而存在。促进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发展和完善是成人教育的应有之义。成人学习者在教育内容、教学过程、教育时空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表现出了较高的主体性水平,对成人教育“关怀生命”、尊重生命主体性、遵循生命发展特性提出了现实要求。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同一性。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确立,提供了成人教育“关怀生命”价值取向的时代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教育的这种特有性源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无论是未特定化的自然生命,还是超自然的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其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关注生命是教育的根拳使命。然而,现代学校教育由于追求教育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这一根拳使命。因此,素质教育呼唤教育回归生命。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1,(18):3
"如果说人的出生是‘自然生命’的诞生,那么,学校、家庭和社会则孕育了人的‘社会生命’,其中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是把一个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教育历程。"一个为丰富学生和教师的社会生命内容、提高其社会生命质量而不懈努力的校长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语境下的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语文新课程呼唤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 语文教育生命整体观倡导关注学生整体生命发展,它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及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语文生命教育的主体是个体的人,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人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生命的关注是教育的本真所在。人的完满生命由自然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超越生命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相应地,完美的教育应当注重对于生命四个基本部分的关注,才能有效地克服现存教育中的异化与缺失,为社会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统一体,缺乏关爱生命终极意义的教育,无疑只能让生命停留于生物的层次。语文的人文性赋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什么是生命教育呢?生命教育是指以学生个体的自然生命为基础,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注重生命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9,(16):5-10
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及精神生命教育三个维度。生命教育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面向学生进行有关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认识自然生命本质,感受社会生命内涵,提升精神生命价值的过程,这就是"生命对话"。对于生物学教育而言,无论对象还是内容都是自然生命本身,生物学教育是始于人与自然生命的对话,这种"求真"的过程就是"对话生命"。由此可见,生命教育与生物学教育是包含关系,生命教育包含生物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新生命教育是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以往从生命问题出发的治疗性生命教育,是从生命完整性出发的发展性生命教育。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新生命教育提出三大任务:热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并由此设计了生命教育课程的六大领域:安全与健康、养成与交往、生涯与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1.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部分以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为主线。认识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发展生命、提升生命价值是生命教育的追求。(1)爱与生命本活动是初中三生教育的起始活动,首先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由于人的生命诞生过程的  相似文献   

17.
论三重生命之教育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实质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构成的三重具体完整的生命存在。依据这三重生命的特性,赋予以下教育意蕴:确保生命的自然天性———尊重生命,体育为先;实现生命与教育的共生长———德、智、美育之统一;社会生命回归生命价值———个体社会化、"共在"状态、生存教育;最终实现生命品性之完满张扬。  相似文献   

18.
人的生命是多维度的,包含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等.生命教育以生命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特点,认识生命的本质,进而增强生命意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好"生命教育"这堂真实的大课,思索生命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依据人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汪曾祺在其小说中描述了生命的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命的自然形态。人的自然生命形态代表着生命最原初的现实形态,是生命的本真;其二是生命的社会形态。汪曾祺注重生命的社会性,重点挖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以此作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其三是生命的精神形态。汪曾祺着重表现了民间社会生活中困苦和卑微的生命常态,他正视人类的生存困境,从生命的荒凉出发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他看来,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是保持人的精神生命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人的生命三维视角,人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的综合下而存在。从这一视角去解析环境和儿童之间的关系,首要考虑的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儿童个体。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却表现出与儿童生命相偏离的现象。基于此,笔者认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从儿童生命教育视角出发,坚持尊重儿童精神需求、保留儿童自然属性和直面儿童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