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剑波 《文教资料》2005,(23):143-144
批注,即读者在文本上用符号、文字等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感受。作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批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师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诚然,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手段与途径有许多,但批注确实是促使学生理性阅读课文的有效手段。其好处至少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解读文本——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凭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基本写作方…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这里的感受、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其内涵更为广泛,它是较高层次的语文能力。感受、理解是欣赏与评价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就不可能对文本进行欣赏和评价。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或淡化语言文字的教学,他们往往游离于语言文字的表面,对语言的内涵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理解,似乎一提到语言文字教学,就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李丽 《广西教育》2014,(13):51-5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是借由文本解读实现审美体验的历程。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散文佳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儿童的视角感受散文之美、品味美文之境呢?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夕照》是人教版第九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夕照的热爱、赞美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感受美、理解美和欣赏美的空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想象,感受自然景色的秀丽,获得审美体验。2.以“夕照”为拓展点,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丰富语言积累。教学流程一、激发动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每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师都应努力引导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经历“叩问”、“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犹如踏上阅读的快车完成感受、领悟、活用的多级跨越.实现新课程视野下的全程阅读,从而全面提高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能力是在阅读欣赏评价过程中提升的,是指对课文美的感知、体验和欣赏评价能力,包括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评价到表现形式、语言文字,乃至风格特点的评价与欣赏。  相似文献   

7.
傅宝青 《广西教育》2010,(16):33-34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能力不仅是对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要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感悟、理解文本。但是,目前却很少有教师会让学生自主感悟文本。教师把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对文章的字、词、句、段的分析上,即使让学生去感悟,也是教师设计好一个又一个问题或线索让学生去感悟,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总是离不开教师的预设。这样,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学生自主感悟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样的感悟还是被教师牵着走,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能力。下面,笔者结合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一课的教学片断来谈一谈如何让学生自主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9.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个历史小话剧,以剧本的形式编排。课文编排了两幕剧,每幕剧都按剧情发展进行记叙。学习阅读剧本,理解剧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品味,感受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一、浏览课文———建立阅读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解读文本的前提和条件。本文采取的做法:其一,结合课题。让学生读课文题目,思考如:“‘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课文会写什么样的一个故事?”等问题。其二,结合课文。隐去课文里小括号内表情、动作的提示内容,出示其他…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抓住"美丽"一词,通过交流讨论、朗读感悟等途径,让学生走入文本,和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文本的表达艺术,受到美的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观察插图,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披情人境,联系自身感受,体会母爱,感悟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下面我就结合这堂课,具体谈谈我是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体会佳句、赏析美段、厘清脉络和拓展延伸,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第五单元有三篇文章:《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如何通过这三篇课文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初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学生通过赏读美文,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感受浓郁的人情风物,并进而拥有爱美的心灵?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我们渐渐明白:本单元的课文是要让学生在读美文的过程中欣赏美景,在心中升腾起对美丽祖国、美好自然、绚烂历史和文化的由衷热爱,由此激发学生美感,进行理解美、亲近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林丽荣 《福建教育》2020,(48):29-3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小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各种能力。语文课堂上,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来理解、记忆、吸收课文语言,掌握课文基本内容,感受课文核心情感,增强习作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的阅读”往往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准确、具体获取文本有用信息为目的。而“阅读教学”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感悟文本的表现形式,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以《印度洋上生死夜》中的一个教学细节——三位老师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教学为例,来说明教师应该如何理解与把握“教学中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设计依据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尊严》是一篇蕴意很深刻的叙事类文章。主要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故事,他在小镇上逃难时,面对善良朴实的人们的盛情款待,他没有立即接受,而是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品尝劳动果实。正是由于他有着“不能不劳而获”,“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坚定信念,最后终于成为了石油大王。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描写哈默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词句,理解“尊严”的真正含义;二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哈默和杰克逊大叔作出自己的评价,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看法,提高学生初步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抒情散文是赏析教学的核心素材。以课文《故都的秋》为教学范例,聚焦抒情散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实践中如何通过朗读品味抒情散文的文学魅力展开深入探讨,提出抒情散文教学必须聚焦通读、研读、品读,通过趣味化朗读引发学生欣赏意向,借助情感化朗读感悟文本内容意境,利用审美化朗读学习散文语言精髓。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为达到这个目的,语文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充实课堂内容,通过横向拓展、纵向探究、发挥想象、现实展现和实践活动来拓展延伸,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具体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