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对苏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苏州中小学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并不严重,但教师的情绪衰竭比较严重;(2)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了解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探索适合闵行区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1.闵行区教师职业倦怠测试的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的教师2019人,刚刚上岗的教师55人(2.7%),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位教师,如果一旦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热情,产生倦怠心理,将会大大影响工作质量.本文着重探析了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与危害,以及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心理的策略,以期能对教师搞好本职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是常见的现代职业疾病,中小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之一.校长应正确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表现得已较明显,如何正确解读职业倦怠,成为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职业倦怠的成因、特征及如何规避作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6.
日前,关于教师职业倦怠已有很多的探索与研究。但在应对策略上,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个人生理心理角度,采用自我调适的策略。本文试图从校长的工作视角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帮助教师预防与走出工作倦怠,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职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以165名职教教师为被试,研究了职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在职业倦怠的各维度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教龄差异,其中,教龄5~10年时职业倦怠程度最高;直接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可以有效地缓解情感衰竭,提高个人成就感.结论: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各维度上,教龄在5~10年的教师在情感衰竭和少成就化两个维度上与其他教龄的教师有显著性差异.直接的应对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该文通过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特征和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试图寻求缓解和消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王文增  刘晓明 《教育探索》2005,(12):106-108
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揭示国内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表现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职业倦怠对教师身心状况、教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并重点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探讨了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了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以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不能有效地缓释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一种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心理反应。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因学生基础差、管理难度大、职业危机、工作压力大等主客观原因,产生了职业倦怠症。而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对生活和工作失去兴趣。他们的这种消极心境和态度,不仅损害着自身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也影响着中职教育的品质和发展。鉴于此,本文从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谈起,结合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期避免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态,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现象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教师教育作为教师培养和成长的主要载体,在整个教师教育体系中设置科学规范化的组织策略,将有助于避免或减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进而完善教师从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到在职培训的一体化进程,以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伟伟 《教师》2014,(32):112-114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笔者发现以往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而对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研究却非常有限。与全日制公立学校的教师相比,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更注重对学员的服务,并且强调创新性、实效性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师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激烈的竞争,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职业倦怠。基于此,笔者试图找到一些合适的途径来缓解这类特殊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使他们更好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只是其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时的极端反应,更是教师伴随于长时间失衡心理体验下,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上的一种消耗殆尽的状态。本文结合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联系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长期以来的多重困惑,分析导致其出现职业倦怠的普遍原因,进而从教师自身的视角探讨其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孙夏兰 《教育探索》2011,(1):117-118
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都是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其中,情绪衰竭更多的是工作压力造成的直接结果,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则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关系更大;人格特征可以调节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构建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精力和资源过度要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失败和精疲力竭感,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国内外在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因素和对策方面的研究中,发现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应对措施上必须将情景因素和个体因素充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 从校长到教师,从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日渐加深的社会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感受到了很大的职业压力,并且表现出各种各样不适应的反应:他们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动不动就会对学生大发脾气,不能很充分地备课,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对工作的热情和兴趣丧失,情感变得疏离和冷漠,与同事和学生之间产生很大隔阂.  相似文献   

18.
王敏  陶永进 《教师》2012,(36):120-121
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生理、情绪和行为方面,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社会评价低、自我认同感低、任职要求高和职称评定压力大,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和个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尤其表现为个人成就感降低.针对这一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大督导力度,完善评价机制,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心理健康教师应学会自我调适,加强与同行交流和丰富个人生活,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注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压力,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美国学者Maslach于1981年研究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或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份。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