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四海皆兄弟”是中国传统化中人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与实践。传统的人格理想指导人们内主仁、外行义、积极入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秉“义”而行,“义”结四方。  相似文献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以“己”出发的自我主体论观点。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他者关怀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欠缺,走进他者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必须在道德教育中重塑他者意识。重塑我国道德教育中的“他者意识”,必须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与他人对话、沟通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4.
<正>"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袁静老师首先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并定义为这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角色期待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一定的角色,个体经由各种角色的扮演,与他人发生社会互动,并由此参与社会生活,引起社会效应。“角色期待”是每种角色在人们心目中大致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模式,亦即社会、团体、他人对这一角色如何履行职责、待人处事、树立自身形象所形成的看法、期望和要求。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学生,另一方面是未来教师。在教育实习中、在小学生面前是“老师”,会产生“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心理效应。但眼下,在师范学校里毕竟还是学生。人们对师范生的角色期待是…  相似文献   

6.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享是亲近社会的一种表现.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馈赠给他人,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之间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它保证着人们与别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和享受自然界与社会带给人们的各种条件,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分享行为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在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需要他人的赞美,同时也需要赞美他人。赞美会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因而它能够加强或满足人所必需的“尊重”需要。而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也会以相应的形式进行回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那些对分阶段不吝惜“赞美”的人,往往就是受到他人经常赞美的人。  相似文献   

9.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了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之一便是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与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在当今的学习化社会中,每个人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生活及工作。随着“大科学”、“大技术”的出现,交流与合作逐渐成为人们成功的必要条件。在信息社会,这一素质尤为重要。合作能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换位思考”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启迪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要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一个人在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也无时无刻不在暗示他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的影响和作用。暗示,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在生活叫。是相当普遍的,在学校管理中运用“暗示”这种心理学方法,也能产生恰到好处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管理暗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日华 《新高考》2006,(2):11-12
首先来分析一道2005年高考政治题:“诚信是利人不利己的行为”。参考答案:(1)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讲诚信体现了关心人、尊重人、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是利人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人人都讲诚信.每个人的正当利益都会得到尊重,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就会和谐。诚信不仅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而且有利于自己。(3)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行为,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题中观点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3.
促进幼儿社会交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 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 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的社会交往对幼儿个性、情绪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合作的社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 这种学习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现状,从教育观念、一日 活动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安排到评价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重…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理解万岁!”把“理解”二字提升到了如此至高无上的境地,实在是对人生体验的一种深刻总结。当一个人在生活与人际交往中遇到难题时,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是他人的理解。但人与人之间相处与交流,最难做到的也就是这“理解”二字。对于那些处在心灵困境中苦苦挣扎甚至感到绝望和无助的个案当事人来说,则更是如此了。所以,个别辅导整个进程的基石就是理解,而到达“理解”境地的通途则是“神入”。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以及全球化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科学、技术还有社会的转变席卷全球。此种转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信息社会”的出现。它使人们能够利用丰富的和迅速传播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兴趣并改变他人的生活。信息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有思考力的和不断学习的个体的作用,这些个体应能够包容差异,能够考虑到他人并能够与他人很好共事,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效发挥作用。培养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6.
“异化”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主题之一。许多作家在他们的作品里描述了现代人的这种异化感,揭示造成人的异化的种种因素,唤醒人们对它的认识。波特在《开花的紫荆树》里通过刻画异化的劳拉揭示了一个异化女性的生存困境,并运用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分析了劳拉与他人的关系的异化以及劳拉自我的异化。没有信仰没有爱失去自我,劳拉生活在与他人隔绝、充满绝望和死亡的精神荒原里,成了异化的“物”。  相似文献   

17.
在讨论“课堂造境”这一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如下问题达成共识。 语学习有两个基本阶段:生活阶段与课堂学习阶段。我们姑且称之为“生活语”和“学校语”。 人的语能力首先是通过生活渠道获得的。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基本掌握语言的基本词汇和语言规则.形成基本的语言能力。生活中有具体鲜活的真实情境,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可以习得语言中大量的极其精微的差异与规则,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生活渠道,贯穿了语学习的全程: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的一生,基本上都离不开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编按]  相似文献   

18.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19.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把尺度。同样,道德教育也应该以引导青少年关注现实生活、认识人的价值、珍视人类的生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个开心快活的人为己任。然而,我国道德教育长期以来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20.
道德是生命在与世界、与他人的交融、对话中赖以成长的内在精神支柱,是与“生活”、“心灵”、“体验”、“自我”等词语密切相连的。然而,反观我们的德育现状,却不得不让人为之忧心:生活积淀的缺欠,心灵疆域的迷失,使得德育离生活越来越远,离体验越来越远,离自我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