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事中长跑训练,应该重视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但其中的耐力则是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无疑更为重要。一般耐力训练是发展专项耐力训练的重要生理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打不好就进行专项耐力训练,就等于拔苗助长。所以中长跑教练员都非常重视探索发展一般耐力训练的途径。我在长期训练实践中体会到:越野跑训练是发展一般耐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4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关键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提出了一般性间歇训练,大强度间歇训练和反复跑练习方法以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长跑的专项能力包括:一般耐力、专项耐力、专项速度耐力、速度耐力、速度、力量和柔韧性等,各能力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围绕着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不少专家、学者给我们提出了许多的组合训练形式.其中在实际训练中经常被采用的有: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特征解析和环比计算等研究方法,对田径组合项群世界优秀运动员多年训练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随着训练阶段的深化和竞技能力的提高,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比重呈递减趋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比重呈平缓递增趋势,技术训练比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从基础训练阶段至初级专项训练阶段,最大速度训练的环比增长系数趋于递增,但进入专项提高阶段以后,速度训练负荷量的环比增长系数却呈递减趋势,虽然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练习的总量在绝对值上要高于最大速度,但负荷强度却远远低于最大速度,反映出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训练对提高组合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400m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关键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并尽力能在比赛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最高速度。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补剂等角度出发,论述了利用专项训练之外的一些强力手段,以提高400m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6.
耐力分为一般耐力、专项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耐力素质不仅是在参加比赛中需要,而且在完成大的训练量时更为重要。由于400米栏的全程跑大都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不少人认为只要大力发展400米栏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就能大幅度地提高运动成绩,因而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400栏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及无氧能力的训练,而对一般耐力(有氧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接手训练400米栏运动员的初期,我也曾走了一小段弯路,但在后来的训练实践中,逐渐重视和加强了对400米栏运动员,特别是少年400米栏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发展水平,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峰 《中华武术》2004,(12):16-17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相似文献   

8.
身体训练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身体训练由速度、灵敏、柔韧、力量、耐力等素质训练所组成。素质就是指运动员在运动训练或竞赛过程中在速度、灵敏、柔韧、力量、耐力等方面机体工作能力的表现。进行一般身体训练,有助于促进专项素质的提高。反之,进行专项素质的训练,也会促进一般素质的提高。这两者虽  相似文献   

9.
1 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最大力量训练在赛艇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之一 ,最大力量是力量、耐力、速度的基础。近年来我国赛艇运动的训练水平有较大提高 ,但也有部分运动员偏重于耐力训练 ,忽视了陆上绝对力量训练 ,还有部分运动员没有把力量和耐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专项力量和专项速度耐力的发展提高。要想使运动员提高绝对速度、绝对力量 ,必须重视陆上最大力量训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速度耐力。特别是女子运动员 ,由于肌力弱 ,肌纤维细长 ,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低 ,又受到心肺功能的限制 ,所以最大力量的训练就…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场测试血乳酸的方法,通过对吉林省优秀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常规陆地专项训练中的血乳酸的测试,结合冰上典型的速度耐力性项目1 500 m滑跑的血乳酸浓度的对比和理论分析,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在旨在发展专项速度耐力的陆地专项训练中,运动强度偏低,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这是运动员比赛中出现后程无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何晓涛 《中华武术》2013,(12):18-19
组合训练形式是将多种发展单一专项训练的练习通过科学的重组,形成一种科学组合的训练形式,它有别于单一的素质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对中长跑的专项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组合训练形式,可以使各种专项素质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中长跑的专项能力。一、一般耐力练习+各种柔韧性练习+短距离速度练习与以往单一的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单一素质或能力相比,这种组合训练形式能够发展运动员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如有氧耐力、力量、  相似文献   

12.
跳高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跳高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跳高技术和提高成绩的身体素质。在进行专项身体训练时,不仅要注意方法与手段的选择,还要注意到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同时还要处理好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的关系。跳高专项身体训练包括专项速度训练、专项力量训练、专项耐力训练和专项柔韧及协调性训练。一、专项速度训练跳高的专项速度训练可以分为助跑、起跳和过杆速度训练。(一)助跑速度训练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分期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探索短跑专项力量阶段性训练方法,主要通过实验法,对15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研究。实验表明,经过力量分期训练的短跑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运动员提高幅度明显。结论:在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准备期应该着重发展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竞赛前期重点发展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耐力,竞赛期应注重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速度及专项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到前30米不落于世界优秀选手,但后程专项耐力却下降明显,导致最终成绩不理想。因此,为保持最大速度就必须提高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就必须进行系统的速度耐力训练。针对雨雪天气严重影响速度耐力训练系统性的现状,从人体功能和供能角度出发,进行短跑专项耐力室内辅助性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该辅助性练习对短跑运动员保证速度耐力训练的系统性,增强运动员人体快速功能的持久性都有很好的成效,也为其他项目教练员安排训练的系统性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短跑运动员的加速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保持最高速是训练的重点,这也就是所说的速度耐力,速度耐力距离的选择一般采用接近专项距离,或者等于,或长于专项距离,但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长距离为宜。对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首先应该有个量的积累,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逐渐缩短间歇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同时提高练习强度。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旨在增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为专项训练打好练好的基础。专项身体素质是跆拳道爱好者和运动员学习技术、掌握技术和运用技术的基础和保证,保证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和灵敏性。跆拳道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旨在于提高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专项的技术、战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距离跑是田径运动的耐力性项目,它的特点是长时间的连续肌肉活动。因此,要求运动员在途中尽量减少能量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同时又必须具备在途中随时加速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训练中寻求一种既能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耐力(有氧代谢能力)和速度(无氧代谢能力),又能发展专项耐力、随时能够加速及后程冲刺的方法。如何在一次训练课中使运动员的速度、一般耐力、专项耐力、加速和冲刺能力都得到发展,自己在实践中采用“递减间歇跑”的训练方法,对发展运动员的各项素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1.中长跑训练要以"速度耐力"为核心当前田径竞赛水平越来越高,中长跑的趋势是向着速度耐力的方向发展。要想努力提高中长跑项目水平,就必须要提高田径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几年来我的指导思想是业余田径队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要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耐力"为核心,并在训练中不断地摸索发展业余田径运动员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滑雪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是指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和柔韧训练等,身体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专项身体素质、专项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发挥。对滑雪运动员身体训练生理特点的研究,为提高滑雪运动水平提供了重要而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摔跤运动员正确合理的力量训练是提高技战术成绩的先决条件。目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展力量练习。1、发展摔跤运动员的一般力量尽最大可能提高一般力量,因为这是在摔跤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而且还应该在多年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保持一般力量;发展速度性力量以适应专项比赛的需要;发展耐力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