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宗室进士登科,始于天启二年(1622)。天启、崇祯两朝共有13名进士。他们是天启二年壬戊科的晋藩朱慎錾,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的宁藩朱统飾,崇祯七年甲戌科的宁藩朱统銍和蜀藩朱奉[金伊],崇祯十年丁丑科的宁藩朱统鐼和代藩朱充鲽[鱼聚],崇祯十三年庚辰科的宁藩朱统銍和周藩朱在铆、朱朝垚,崇祯十六年癸未科的代藩朱廷婿、朱鼎婆和宁藩朱议汴、朱统[钅筒]。  相似文献   

2.
鲍传龙 《六安师专学报》1999,15(4):34-36,100
《六安署病中感怀》是明末著名将领史可法崇祯年间作安徽地方长官开府六安时的珍贵文字。史可法于崇祯八年始任安徽地方长官,崇祯十年七月开府六安,至崇祯十二年夏离开六安。在六安期间,史可法政绩显著。  相似文献   

3.
崇祯皇帝姓朱名由检,十八岁登基,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死后谥庄烈帝,崇祯是他的年号。在历史上,崇祯是以一个亡国之君而闻名的。崇祯即位之初,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铲除了大宦官魏忠贤及其阉党,继而又大力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大有“慨然有为”,重振朝纲之势。在科学技术方面,崇祯皇帝虽忙于政事,无暇亲自研究,但他却十分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积极倡导支持修改历法,主张引进西方先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崇祯测字明朝末年,风雨飘摇,李自成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直逼北京城,使得崇祯皇帝惶惶不可终日,一筹莫展。一天,崇祯皇帝和一名太监乔装打扮,步出宫庭,混入民间,想察看一下民情,刺探一点消息。他们在街旁遇到一个测字先生。崇祯想预测一下吉凶命运,便要测字先生为他测一个字。测字先生要他写一个字看。崇祯想知道大明江山还有没有,便随手写了一个“有”字。测字先生问他测什么事。他说:“国事。”测字先生说:“呀,不好!‘有’字拆开,是‘大明’二字的一半。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了。”崇祯被吓了一跳,连忙改口说:“错了,不是有…  相似文献   

5.
崇祯测字     
<正>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史称明思宗,崇祯是他的年号。话说李自成兵围北京,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崇祯皇帝明知大势已去,却不肯束手待毙,依仗北京城高壕深,坚守不出,以待救援。闯王义军攻城不克,损失惨重,军师宋献策献计,让闯王设法动摇崇祯坚守孤城的决心。他附在闯王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闯王听了连连点头。第二天,宋献策乔装扮成一测字老先生,混入北京城内,在皇宫附近摆下测字摊,一幅白布招牌迎风摇摆,上书:"鬼谷为师,管辂是友。"  相似文献   

6.
崇祯末年 ,明朝亡在旦夕。崇祯帝欲迁都南京 ,但遭诸大臣反对 ,使南迁计划不能实施 ,明朝欲苟延残喘而不能。  相似文献   

7.
晚明文学社群对此期文学复古思潮的兴盛特别是对文坛文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崇祯二年复社联盟吸纳竟陵派加盟其中,崇祯四年至崇祯五年几社文人编选《几社壬申合稿》,以及崇祯六年社盟诸子评点谭元春作品成为此期文坛向复古醇雅文风转变的重要契机。复社联盟此次群体文学活动,少不了社友间的声气之援。但这仅为一种表象。即使复社联盟文人群体评点谭氏作品是为竟陵派鼓吹,但也并非出于社盟诸子真心,而是借此宣扬复社联盟的复古思想。  相似文献   

8.
王铎先后出仕明清两代,历经天启、崇祯、弘光、顺治四位君王。在仕明的这二十四年中,随着每况愈下的国家形势和坎坷不幸的自身遭际,其政治立场发生了一些转变,具体可以展现为三个阶段:从天启二年进士及第至崇祯十三年受命任南京礼部尚书,王铎清刚自持,表现出支持东林党人的鲜明立场;崇祯十四年至崇祯十七年五月北都覆亡,流离飘零,锐气渐失;南明弘光政权时期,临危受命,虽居于次辅之高位,却进退维谷。仕明时期,王铎的政治生涯发生了由暗淡到辉煌的转变,但其内心充满了诸多矛盾痛苦、失意彷徨,直接影响着之后降仕清廷的失节选择和消极疏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开心频道     
靶神显灵清兵入关,崇祯实在无法继续打下去,眼见将要全军覆没,突然有天神从天而降,救了他。崇祯谢过天神,并询问天神的号名,好让他去拜祭。天神:"我是箭靶神。"崇祯:"朕何德何能,要劳烦天神相救?"靶神:"实不相瞒,我乃感谢你平日在教场练习,未曾有一箭伤过我。"  相似文献   

10.
皇太极率领八旗大军到达北京城下之后,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仅率九千骑兵从辽东火速增援的袁崇焕,冒着当时的严寒天气,在北京城外与八旗军浴血奋战。而就在这样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崇祯皇帝却突然要在紫禁城召见袁崇焕。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崇祯竟然下令逮捕袁崇焕!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严重的事情,竟然会让崇祯在这样大敌当前的关键时刻,做出这样的危险举动?  相似文献   

11.
明朝皇帝崇祯,一上台就遇到严重的经济问题.各地民变四起,关外满洲频扰,兵饷不断增加,哪里都需要花钱,国库却越来越空虚,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内外交困的崇祯,大致使用了以下几个办法:  相似文献   

12.
《桃花扇》中的几个时间都是经过精心设定的,表明孔尚任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现实的关怀。清初官方断明亡于崇祯朝,是亡于闯贼、亡于权奸、亡于门户,承认明朝及崇祯的正统地位,并祭祀明陵、礼葬崇祯、褒奖殉难诸臣,不承认弘光朝,而《桃花扇》的观点与官方一致,所以剧中祭崇祯及殉难诸臣并不意味着反清。"入道"即避乱,是暂时的,最后的结局是老赞礼下山颂圣。因此,应认为《桃花扇》是一部忠清之作。  相似文献   

13.
崇祯十六年 (16 43年 )冬 ,张献忠入湘后遣军攻占了明故督师杨嗣昌的家乡湖广常德府武陵县。杨嗣昌崇祯十年任为明廷兵部尚书 ,制定和推行“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农民起义的军事计划 ,使张献忠被迫于湖北谷城伪降 ;崇祯十二年 ,张献忠谷城再起 ,杨嗣昌又持尚方剑任督师专事追剿 ,必欲灭之而后已 ;至崇祯十四年张献忠兵袭襄阳杀襄王 ,方摆脱杨嗣昌之追蹑 ,杨嗣昌惧陷藩罪 ,自绝于湖北沙市。杨嗣昌生前 ,可谓张献忠农民军之死敌。故而 ,张献忠军占领武陵后 ,对杨嗣昌大官僚地主的家庭势力进行了严厉打击。当时张献忠军为此专门发布了一个榜…  相似文献   

14.
联讽洪承畴     
高然 《教师博览》2007,(3):33-33
洪承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到崇祯时已是兵部尚书,同时封为蓟辽总督。崇祯把一个朝廷的命运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祯知遇之恩,素以忠节自命。在自家客厅上悬挂了自撰的对联一副。  相似文献   

15.
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打北京,明朝政权危在旦夕。有人向信奉算卦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推荐了一位测字先生。测字先生要皇上说个字出来,朱由检随口说了个“友”。测字先生说:“不好了,‘反’出头了。”朱由检大惊失色,连忙更正说:“你弄错了,我说的是‘有’字。”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个人命运之悲剧即其性格之悲剧。谈迁在《国榷》中称:"先帝(崇祯)之患,在于好名而不根于实,名爱民而适痛之,名听言而适拒之,名亟才而适市之;聪于始,愎于终,视举朝无一人足任者。"这足以说明崇祯这位悲剧帝王性格中所蕴含的猜忌与偏执等负面因素。而当今学术界对于崇祯皇帝的性格形成原因的研究还稍显不足。本文从崇祯皇帝当政时的重大时政事件入手,希冀对其负面性格的成因得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许伟  薛权开 《历史教学问题》2015,(2):99-103,140
崇祯皇帝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然其与明亡推脱不了干系。崇祯太有作为,干涉内阁(政府)的正常运行;荒废厂卫,使国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疑心过重,擅杀朝廷重臣特别是武将;政策摇摆,错失集中兵力消灭清军或农民军任何一方的绝佳时机;盲目乐观,未做好与农民军长期战斗的准备。明中期以后即已衰弱,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泥足巨人,诸事举步维艰,他的有为和无为,以及个人消极的性格,终于导致了严重的毁灭性的后果,落为亡国之君。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与晚明著名经学家何楷至少有过两次交游活动:其中一次约在崇祯三年,一次约在崇祯十二年。在这两次交游活动中,黄、何二人就五经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作为前辈学者,何氏研治经学的思想方法对黄氏影响甚巨,成为其经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源头。  相似文献   

19.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之间。  相似文献   

20.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见李自成造反,社稷难保,心里很是苦戚。一日,他隐姓埋名,找到一测字先生测字,想从中讨个吉利,以求安慰。他先给了个“友”字,不想测字先生说:“这该是‘反’字的出头。李自成已攻进洛阳,杀了当今皇上的叔叔,意味着造反者已出了头啊!”崇祯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