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七下的一篇优秀的说明文,是对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突出我国近代陵园的设计特点。既写出了陵园的共性,又突出了中山陵不同之处。此篇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技巧来展现中山陵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陵园的说明文。文章以陵园的构成为说明中心,依次说明陵园的地理位置、设计与施工情况、陵园的布局及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突出了陵园雄伟、庄严、肃穆的特征,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全文共十一段。第一、二段说明陵园的地理位置及陵园所在地钟山的概貌。写钟山,先写走向和大小,再写山形。写山形,从山顶写到山腰,突出钟山雄伟高大和风景优美的  相似文献   

3.
<正>现在,儿童不会说童话,学生作文不会说真话,就连日记都要按照规定的模式。前不久,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人"是怎么不见的?》引发了教育界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他在讲演中引用了一篇小学生作文:星期天,我们去中山陵了。中山陵上有三个孙中山,后面一个是站着的,再到里面,看见一个是躺着的。三  相似文献   

4.
陵园发展史是较为古老的纪念性景观类型之一,也是所有景观类型中与人的精神世界较为密切相关的一类。陵园类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涉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因素,其影响力高于一般性景观,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以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烈士陵园三座陵园为研究对象,以纪念性景观为视角,从环境选址、空间布局两方面,对三座陵园景观设计的形式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拜谒中山陵     
王霆 《教育文汇》2011,(9):58-58
终于有机会拜谒仰慕已久的中山陵了。天阴沉沉的,没有下雨,倒也暗合了拜谒的氛围。在陵园的人口处一下车,远远看见一座三门冲天的花岗石牌坊,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又去了一趟南京,但是,我没有去中山陵,为什么呢?多年前我在南京居住的时候就非常害怕陪外地朋友游中山陵,我不是不喜欢中山陵的风景,相反那里山清水秀,登高远望,你会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中山陵是这样一个地方,冬夏春秋都适宜去。冬天可以去看雪,秋天可以去看红叶,春天可以去踏青, 夏天可以到紫霞湖游泳。这非常难得,大多数风景区, 只有一两个季节好,其他则不过尔尔。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我却不愿意去。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出南京中山门,路分三岔。一条是通杭州的公路干线,一条是通中山陵的林荫大道,另一条贴着六百年古老的城墙根悄悄地向北延伸。沿着这条僻静的路走不多远,便到了中山植物园。中山植物园,是我们国家经营得最早的一所植物园。它建于1929年,迄今已有五十二年了。中山植物园,背倚紫金山,面对秦淮河,左傍中山陵,右带古城垣。这里地临亚热带北缘,是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之处;无霜期二百五十天,是南北植物引种驯化的理想场所。几千亩耕地的植物园,有丘陵,有平原,有沼泽,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栽培试验,都不难找到合适的地方。一九二九年,孙中山陵墓落成之年,也就是中山植物园筹建之时。划定了一片荒地,开辟了一些苗圃,盖了八十四平方米的办公、科研用房,当时定名为“总理陵园纪念植物园”。  相似文献   

8.
《巍巍中山陵》第三自然段开头有这样一句话:“陵园的设计是通过方案竞赛入选的,对送选的四十余份图纸,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我认为用“密封”似不恰切,应该用“弥封”。查《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第2版)对“弥封”和“密封”的解释如下——[弥封]mi fēng 把试卷上填写姓名的地方折  相似文献   

9.
中山陵游记     
去年暑假,我们全家去了南京。在南京时,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雄伟壮丽的中山陵。 去南京之前,爸爸已多次给我讲过中山陵。爸爸告诉我,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如今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象征,是南京最引人入胜的景点之一。爸爸还说中山陵的雄伟壮观非同一般,谁见了都会肃然起敬。爸爸的话激起了我对中山陵的向往。为此我专门读了有关中山陵的介绍,知道这座雄伟的陵墓是1926年奠基的,1929年建成。设计师叫吕彦直。中山陵是园林武陵墓,由广场、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等组成。它占地130公顷,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这次去南京亲眼目睹了中山陵的风采,果真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0.
我曾在网上看到一篇作文《中山陵游记》,内容是这样的: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中山陵春游。我在中山陵看见三个"孙中山",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一个躺着。我在中山陵呼吸了新鲜空气,撒了一泡尿,就回来了,春游真好玩!这篇作文天真无邪、直白有趣,却不能成为一篇好作文。许多同学也存在写作文的几个困难,主要包括:觉得没有东西写;写的时候觉得自己语言匮乏,像写"流水账";写作文没有耐心;写完作文不知要怎么修改。  相似文献   

11.
课堂五问     
课堂在课改中同时肩负着教育实践的升华和教育理论的实证双重重任。反思我们的课堂,有必要问一句,什么是一堂好课?怎样评价课堂?一问:学生思考没有?任何一种学习——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动作技能,都必须建立在学习者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成为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的学习。或者可以说:思考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没有这一环节、这一环节进行得是否深入,是评价学习过程是否有  相似文献   

12.
一、思考我在教授"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时,书上出示的是小朋友的借书的图,然后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得出减法是用加法来验算的.我看了教材后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1.这节课里介绍了数量关系,通过数量关系来得出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那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数量关系?还是会用加法来验算减法?如果是数量关系的话,那这节课的重点就成了解决实际问题.2.书上介绍了用加法来验算减法,那别的验算方法可不可以?本节课需要介绍给学生吗?经过思考和同组的老师商量后,我觉得:1.本节课是一节计算课,应以学生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课题)“新型“是什么意思?   生:“新型“就是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相似文献   

14.
师:(板书课题)“新型“是什么意思?   生:“新型“就是新的类型,新的品种.   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相似文献   

15.
西夏陵位于宁夏贺兰山东麓,总面积50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的西夏陵里究竟有多少座陪葬墓?这个历史之谜最近有了新的进展。不久前考古人员又陆续在陵区内发现60座陪葬墓,从而使西夏陵陪葬墓的总数增加到253座。专业人员还基本搞清了陪葬墓的分布情况。按陵区地貌和陵墓遗存格局将50平方公里陵区自南向北分为4区:1区以一、二号陵园为中心,有62座陪葬墓;2区以三、四号陵园为中心,有65座陪葬墓;3区以五、六号陵园为中心,有108座陪葬墓;4区以七、八、九号陵园为中心,附近残存18座陪葬墓和一座西夏祖庙。253座陪葬墓可分为夯土冢、土家冢、积石冢三…  相似文献   

16.
贾学谦 《神州学人》2003,(11):42-43
我们从半坡遗址来到了距西安约36公里处,看到在骊山、渭水之间辽阔的绿色平原上,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小山拔地而起。陪同人员说,这是为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建造的一座令人神往的皇家陵园。我们一鼓作气攀上了陵顶,向四周望去,这的确是一块美丽的风水宝地。南距风光秀丽的骊山约1公里,北临川流不息的渭水,东有产黄金的潼关,西靠出美玉的蓝田。怪不得这里的人们说:“秦始皇陵是头枕骊山脚蹬川,右手抓金,左手抓玉。”据考古探测,陵园面积56.25平方公里,方圆百华里,陵园之大,令人吃惊,于是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陵”,我看并不为过。陵墓的周围…  相似文献   

17.
[总体阅读思考] 本文是一篇评论文章,属议论文。阅读本文应思考下列问题: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作者怎样从新的高度赋予这一优良传统以时代的特色?本文结构如何?写作上有何特点? [阅读入门指津] 一、通览全篇,把握结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而且三部分分别承担着提出、分析、解决问  相似文献   

18.
ABCDEFGH情况介绍一次,我去学校调研,听了这节随堂课。此课的教学内容取材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解决问题”中的“怎么多了2个人”。课下我与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教学片断及思考一、创设情境师:三年级三班参加数学活动小组的有10人,参加美术活动小组的有9人,参加上述活动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1:一共有19个人。生2:当然一共有19个人喽。……师:我很遗憾地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其实他们是17个人,并不是19个人。为什么不是19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研究的是重叠问题,这是我事…  相似文献   

19.
在讲解分析《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时,有些同志往往很欣赏文中的“生动说明”,赞语较多,认为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穿插描写,增添了该文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中山陵的巍峨雄伟景象得到了形象生动的说明,读起来能引人入胜;面对该文中的“平实说明”,则不怎么看重,讲解中多半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认为“平实说明”过于单调、平板,读起来乏味,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没有什么可多讲的。我认为这些看法有些不公,值得探讨。 (一)离开平实说明,就不能展现中山陵的雄伟庄严景象。作者给该文的标题冠以“巍巍”一词,其用意就在于要突现出中山陵的雄伟高大。要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必须将中山陵如何雄伟高大作具体的数字说明。于是,作者紧扣“巍巍”一词,首先从所要说明的主体事物——中山陵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入手,选取能突现中山陵雄伟高大的具体而确切  相似文献   

20.
马家辉 《当代学生》2011,(18):21-22
出发到南京前夕一直提醒自己,不管行程有多紧密多忙碌,一定要抽个时间去中山陵,这是辛亥革命百年,能够在中山陵前走一趟,感觉特别适时浓烈。然而计划归计划,去不了就是去不了,几天下来在会议与会议之间、演讲与演讲之间奔来走去,除了在总统府门前绕了一圈,简直不知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