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魏爽 《华章》2011,(26)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伴随其快速发展而来的生态危机已经对人类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环境污染与破坏引发的环境危机越来越深入影响全社会的生活与生存.作为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的公共服务部门,政府掌握着环境资源的配置权,也必须负起相应的生态责任.从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的相处.  相似文献   

2.
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第一产业(特色农业)的延伸、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的渗透(乡村旅游);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第二产业的重组及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工业旅游);绿色生态基础之上的渝东南民俗文化旅游的“分区”对策.旨在解决以“生态”和“绿色”为背景下的该区域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渝东南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如果能以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这些地域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渝东南地区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少数民族诗词源远流长,承袭了巴歌的特色,是巴歌的升华。唐宋朝,汉诗的传入,对渝东南少数民族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本地少数民族作创作的诗词开始出现并发展,并一直沿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渝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土家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区域内与土家族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以土家族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简单介绍,分析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渝东南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快速蓬勃发展,乡村节庆旅游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增加;同时其独特性、体验性、深度性和持续性等方面也极大的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旅游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在介绍重庆渝东南地区乡村节庆旅游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分析出渝东南地区乡村节庆旅游存在节庆市场定位不准确、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宣传营销渠道单一、节庆品牌化经营欠缺等问题,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集内在市场推动和外在政府引导于一体的"政府诱导型"金融,将加速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笔者探讨了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提出了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创新模式,分析了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现状,并提出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设和完善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县域保险、加强产业支撑能力等促进政府诱导型金融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政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民族地区城镇化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主导产品是主体功能区系统发展要素与系统功能表现的核心.在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中涉及到4种区域产品的供给,分别是代表区域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农业产品、代表区域开发强度的工业产品、代表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生态产品和代表居民福利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作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及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重点生态安全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其主导产品只能选择生态产品.这里从对生态产品的经济学属性探析切入,确立了生态产品的研究性定义(包括纯生态产品和生态型产品),然后从这个定义出发,详细地分析渝东南生态产品开发的成效和困境,重点提出突破困境的思路路径.  相似文献   

9.
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瓶颈障碍,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规模较小,旅游资源同质,旅游精品奇缺,旅游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形象不亮,旅游营销乏力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渝东南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散、旅游类型趋同、旅游产品集群建设滞后的实际,利用智慧旅游的优势,尝试构建基于智慧旅游的"以游客为中心"的渝东南旅游产品集群建设平台,统筹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建设与旅游营销,促进整体智慧管理、智慧景区、智慧营销、智慧服务,进而以旅游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区域旅游协作的深入进行,以期通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来促进渝东南区域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土家族民俗文化及其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东南民俗文化极具特色。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提炼、合理浓缩,弥补其区域弱点,发掘其文化内涵,突显其精神实质。树立良好的民俗旅游文化形象,能够打造出卓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具体思路是:建设土家族民俗文化数据库:借助区域整体性壮大旅游经济品牌效应;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实现最佳区域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产物,成为一种健身与休闲方式,从一个新的领域,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探求体育旅游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合理开发体育旅游,研究和准确把握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其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作为范式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在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了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两个基本作为范式,即法律作为范式和经费投入作为范式。前者具体表现为国家重视职业教育法律建设,政府依法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后者具体表现为政府在充分发挥其经费投入主体功能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培育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其经验对于我国推进职业教育科学、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与鄂西北民歌有许多相似处,这与其山川地理及人文有紧密的关联。巴楚之南与巴楚之北各处四省交界处,其间千山万水阻隔,距离遥远,但民歌中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方位、神秘葬俗所包含的巫术与宗教意蕴相同或相近,风水龙脉观念与人们头脑中的吉凶祸福观念紧密相关。二地同受巴楚文化浸润和渗透,民众思想、感情、思维、生活、风俗习惯等相融,有许多因子在其中遗传和更新,陕豫川鄂、湘鄂渝黔或陕豫川湘鄂渝黔七省联合开发、保护自然和人文资源,避免人为的、地区割裂所带来的文化缺失、旅游和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民族地区"一区四县",地处渝、湘、鄂、黔隆起的褶皱带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经济十分落后。挖掘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渝东北作为生态涵养发展核心区,对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离不开生态主体的支持,优秀的生态主体人格有助于消解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失衡,使生态发展体现出涵养特征。大力培育生态人格,践行渝东北涵养生态,为推动美丽库区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都市旅游为推进城市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共同点,既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通过对重庆市发展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探寻重庆“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结合点,实现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