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往几年,我每教到初中化学第一章第5节和第6节时,就感到为难,因为这部分知识学生总难学好。为改变这种状况,我曾作一个试验,即在讲这部分知识之前,先对学生说:“你们将要学习的两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难点,也是你们学习化学碰到的第一个难关,如果你们能闯过这一关,以后学好化学就不成问题。我相信你们能过好这一关。”就此,学生在学这两节内容时,倍加认真。以后我在教学中又经常对他们加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很高。以致在单元过关测验中获得了平均94.3分的好成绩,(试题据《初中化学教学目标检测》中的测验题,并有所增加。)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以往各届学生在作相应测验时,成绩都只有80分左右。这个  相似文献   

2.
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4所中学共计198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初中生感知教师期望、感知家长期望、学习成绩进行测量,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学生感知教师期望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地正向影响;(2)感知家长期望对感知教师期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也许难以令人置信,一个人未来的智力发展、性格成长、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永远与他学生时代教师看他的眼光相联系。然而,心理学家严谨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师期望或教师如何看待学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直到1968年心理学家以严谨的科学实验揭示了“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从1968年开始,以美国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期望,有的期望于他人,有的期望于自己。期望,它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对事物未来状态的一种祈愿。教师对学生的品行、学业成绩等都抱有某种期望,学生对自身的言行、学业等也有一定的期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师生之间的期望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从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学会通讯》1985年3、4期载:台湾《中央日报》的《学生的心声》一文,曾引起台港两地教育工作者的极大的反应。该文列举了学生对教师的六点期望: 一、老师,我希望你常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二、老师,请你经常给我们一点鼓励,不要让你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环境与个体发展的交互作用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师期望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生发展对教师期望的反作用和特定情境下教师期望的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了教师期望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并且提出了教师期望与学生发展关系的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略谈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教师信任、喜欢、重视某个学生,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正面期望,就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表现出厌恶、失望、轻视等情绪,这个学生因为感受到教师的负面期望而极容易造成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后果。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于1968年进行的一项“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证明了教师期望、期待、热情关注等行为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效应,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期望效应”。这种研究结果不能不给人以这样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教师对学生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是由期望的形成、期望的传递和期望的收效三个环节组成的一个锁链。这种论断已得到许多研究结果的证明。期望的形成是开始的一个环节,期望形成与否、内容如何、准确性和稳定性如何。对后继的两个环节影响重大,因此成为教师期望效应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在美、英两国关于教师期望效应的研究中,期望产生的基本类型不外两种。一种是人为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讨高中生教师期望知觉与实现幸福感间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教师期望知觉量表、学习动机量表、自评学习成绩和实现幸福感量表对7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的方法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的多重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教师期望知觉显著正向影响实现幸福感;学习动机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成绩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同时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在教师期望知觉和实现幸福感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皮格马利翁效应,大家已有所闻。但这种效应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教师的初始期望教师接新班,可以从几个途径获得学生的有关信息。教师凭借直接和间接获得的信息,形成了对学生的不同知觉。它是教师初始期望形成的基础。这种知觉受社会心理效应的作用。1.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作用。教师与陌生学生初次交往得到的印象鲜明牢固,是教师初始期望形成的依据。2.晕轮效应,即光圈作用。一个人的某个行为或品格给人造成的知觉会扩展为对此人全貌的知觉。3.社会刻板。社会对某一对象持有一种固定的看法。上述社会心理效应在帮助教师认识学生方…  相似文献   

14.
一、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pygmalion effect)早在 196 8年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 (L.Jacobson)就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一所小学 1— 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实为智力测验 ) ,而后随机地 (不根据测验成绩 )在各班抽取 2 0 %的学生列成一个名单 ,并故意告诉每个班的教师说 ,这些学生在学业上很有发展潜力。 8个月后 ,再对全校所有学生进行一次测验 ,结果发现 :名单上学生的智力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在一、二年级尤其显著 ;而且教师在评定这些学生时 ,说他们“求知欲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教师期望对学习困难学生在自我概念、学业归因及学习成绩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对学困生有效传递教师积极期望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具有双向选择、双向需求的双向效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的成败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要仰仗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然而多年来关于教师素质问题的研究却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面,即学生的意见、学生的需求。鉴于此,笔者在运城高专英语系的89、90、92三届学生中做了项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动机强度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之积。因此,提高学生对成功的期望值,提升任务的效用价值,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期望发挥积极效应的必经之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期望正效应,教师应当创设平等课堂、确定合理期望值、实施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8.
很多老师把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划上等号,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视为“聪明”,而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归于“愚笨”之列。进入新世纪的今天,特别是新课改即将全面铺开的时候,进一步探讨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和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高职高专教育的研究探讨是国家教育部当前的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高专学生在经过我国职业教育后,能成为就业市场中所需人才的热门人选,这就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有些高职高专学生出现了学习文化知识兴趣不高的情况,造成的原因主要有动机差别、性格差别、智力差别、风格差别、背景差别和环境差别这六大差别。本文将在高职高  相似文献   

20.
学校这个事物,从一出现发展到现代,无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式有什么变化,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传授一定的文化科学。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学校就是教学之地,这也和农村、工厂一样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要标志。生产是中心任务。学校则以培养人才为主要效益,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工作。否则,学校将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学校、工作的范围和深度是不完全一致的,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学校工作是相当繁重而复杂的,一所大学往往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学校的职工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