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时,笔者向学生介绍“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的史实:“1927年1月5日,武汉群众收回英租界。1月6日,九江人民又英勇地占领了英租界,并请国民政府派员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租界。2月。英国被迫与武汉国民政  相似文献   

2.
张国庆 《历史学习》2003,(11):24-25
第11题题目是: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D.英国宣布放弃租界权益一、角度问题教材(本文所讲教材指人教社2000年3月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44页小字有“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一句,与题干表述很相似,属于教材第143页“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一目。教材强调“人民”收回,平时教学中,当然强调人民在收回英租界中的作用,国民政府的决定则顺应了人民的要求。高考题强调“国民政府”收回,强调国民政府在收回英租界中…  相似文献   

3.
租界     
租界,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侵略基地.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在中国建立侵略基地——“租界”.租界首先出现在上海,英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国家.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放,这年,英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到上海.他在县城内租屋,成立临时领事馆.当时在  相似文献   

4.
汉口、九江英租界是英帝国主义根据一八五八年(清成丰八年)中英条约第十条划定的。 汉口英租界是公元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划定汉口沿江最重要的地区,当时面积为二十九万零八百三十二米,以后又扩张到三十四万七千米。开始时不让中国人居住,后来  相似文献   

5.
租界:租界指在旧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扩大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出归自己管理的一部分地区。租界分为公共租界和专管租界两种。公共租界指由几个国家领事共同管理租界内的行政事务的租界,专管租界则指由一国独管租界内一切行政事务的租界,侨居该租界的他国居民均须受该国的法令管辖和支配。列强在我国设立租界始于1843年10月8日中英《虎门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附件),通过该条约,英国人取得了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借地建屋建立租界的权利。1845年英国第一任上海领事胁迫清朝苏松太道,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划定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场(今北京东  相似文献   

6.
答:“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侵入我国后,在我国的重要商埠、口岸强占的一定的地区,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据点。1842年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订立《南京条约》时,就在条约第二条规定:准英人“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夏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又在1843年签订的《虎门条约》第七条重申:“英人携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贷。”这就是侵略者在我国划设“租界”最早的“条约依据”。在上述的《虎门条约》的第七条中,英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 14 6页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 ,其中 ,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 ,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其实 ,早在收回汉口和九江的 192 7年初之前 ,中国就已开始了收回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权益的工作 ,并取得成效。为方便读者 ,试列简表如下。1917年 :中国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 ,废止了中德、中奥间所有条约、合同、协定 ,收回了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奥匈在天津的租界 ,取消所有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等各种特权。192 0年 3月 :中国收回了中东铁路界内的主权。192 2年 :中国收…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租界”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在半殖民地国家(如旧中国)的通商口岸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或经商”的一定区域。它是帝国主义进行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上海租界的出现开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内部划地立界,建立殖民地制度的先例。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上海正式开埠。于是,殖民主义者纷至沓来。他们首先窃据黄浦江外滩这片觊觎已久的土地,把它变成侵略上海乃至全中国的滩头阵地。1845年11月29日,在英国侵略者的威胁和欺诈之下,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和上海道台宫慕久订立《上海租地章程》。据此,东临黄浦江,西至界路(今河南中路。此界于1846年划定),南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迄李家场(今北京东路)范围之内面积为八百三十亩的土地,就成了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勒索到的第一个租界——英租  相似文献   

9.
《观巴黎油画记》作者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又字庸庵,清江苏无锡人。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等国。本文选自《庸庵文外编》。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开篇点明年、月、日,是记叙文章常用之法。○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即公元1890年阴历闰二月二十四日。光绪——清德宗的年号。甲子——甲子日。古代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交相排列,来记年、月、日、时。这里的“甲子”是指日。余游巴黎蜡人馆。再点明人、地址、场所。一个“余”字,强调亲见、真实。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月刊》1986年第11期上发表了秦国同志的《〈且介亭杂文〉的“且”字读音辨正》。《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在“报刊文摘”栏里摘要转载。秦文说:“把这个‘且’字读作‘租界’的‘租’(zu),方合书名原意。”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把这个‘且’字读作‘租界’的租(zu),不合书名原意。”鲁迅写作这些杂文时,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北四川路,即所谓“半租  相似文献   

11.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程昌远一、上册第8页的《上海租界区》图的图名问题教材叙述《上海租地章程》规定的英租界范围是“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图中标出了洋泾浜,未标出李家庄,但画了村址图形。由于没有指出东、西两面的界限,图中分界线又多,...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有两千多工人学生,为日商内外棉纱第七厂开枪打死二十岁的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杀伤工人十余人的暴行,怒火冲天地前往各租界示威游行;在英大马路(即南京路)讲演时,遭到外国巡捕的棍棒驱赶和水龙头的疯狂扫射,并有一百多人被逮捕,扭进老闸捕房;这就更激起了上万群众(主要是学生和工人)的极大愤慨,便集中到老问捕房前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这时英帝国主义的爪牙“三道头”、“红头阿  相似文献   

13.
王毅《对<杨儒庚辛存稿>的三点质疑》(《北方论丛》1983年1期)说,《存稿》转录《清史稿·杨儒传》时对传中所说杨儒在光绪18年任出使美日秘三国大臣一事“未作任何注明”,而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四册第3037页却注明该年杨儒出使美、西、秘三国,因此,提出了质疑,认为:“杨儒若出使美日秘三国,美秘两国与日本横跨两大洲,相距万余里,不利于办理外交公务。而杨儒出使美西秘三国较为合乎清政府的规则。此外,汪凤藻在光绪18年间任驻日公使,杨儒不可能再去兼任驻日公使,因为当时未有一国驻两个公使的先例。据此我认为钱著较确。”  相似文献   

14.
来新夏同志的《林则徐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和杨国桢同志的《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第1版)两本专著,是近年来中国近代史领域内,系统研究林则徐的重要学术成果和颇有影响的力作。两书经过考订,都一致认为:王鼎卒于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即1844年5月28日,其材料来源主要依据光绪二年  相似文献   

15.
清末小说家《扫迷帚》,二十四回,原载于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所出之《绣像小说》第四十三号至第五十二号;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所出之集纳性刊物《广益丛报》第四年第二期至第二十七期曾予转载;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商务印书馆曾印成单本发行。其作者署名为“壮者”。这位“壮者”究竟是谁?阿英在《晚清小说史》中谈及《扫迷帚》,既认为“不能说是一部优秀的小说”,又认为“可说是晚清的一部最优秀最有着影响的启蒙运动的书”。建国以来研究晚清小说史的论著,有不少都讲及这部小说,并给予应有的评价。然而,对于“壮者”是谁的问题,却是至今还未见到有人明确作答。那么,到底是谁?据笔者推测,当是曾经参加过晚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丁逢甲。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1期发表了杨晓晨老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口》一文。文章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出自吴趼人(1866—1910)的《痛史》第十回。考《痛史》共27回,最初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二年(1906)的《新小说》。但这还不能说就是吴趼人最早归纳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2004年《小学教学设计》第3期、第6期和第10期中有关分数应用题单位“1”教学的几篇文章,笔者认为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补全法”,能够帮助学生较快确定单位“1”。例如,“食堂有45吨煤,烧了47,剩下多少吨?”(引自2004年第3期《为学生架起学习的天桥》),含有分率的  相似文献   

18.
自理论上拨乱反正以来,国内发表了不少关于研究不断革命论的文章。但是,在《马恩全集》中关于“不断革命”这一术语出现了多少次,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超过10处,其中只有4处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不断革命”理论(见198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文史哲》1981年第3期第98页),有的说,《马恩全集》中属于马克思个人使用“不断革命”这个术语的仅一段话(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第25  相似文献   

19.
关于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建立的地点 ,课本第 12 5页为“汉口” ,第 12 6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形势示意图》为“武昌” ,第 12 7页《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表中“来自地方”为“武昌”。与课本配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册》上册第 2 4页为“汉口”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地图填充图册》第 14页标的地点在江右 ,即武昌。到底是“汉口”还是“武昌” ?2 0世纪 2 0年代 ,武汉由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部分组成。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会议是在武昌的董必武寓所举行的 ,并推选出负责人。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为“武昌”。另外 ,课本第…  相似文献   

20.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