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要了解以色列,不读耶路撒冷邮报恐怕不行。那是以色列国内出版的唯一一家英文报纸,有的国际新闻机构把它列在“具有国际影响报刊”的行列里。笔者曾经读了几年这份报纸,今年4月有幸实地看看这家报社。走进报社总编辑大卫·戈罗斯的办公室,无意发现桌上有一块铜牌,上面刻着这么几个字:“请不要打扰我,我已经烦透了”。笔者不禁纳闷,这究竟是一般西方学者惯放的装饰品,还是真有所暗示?参观完编辑部和印刷厂,笔者不禁有这种感觉,这块牌子上所写的内容,大体描绘出这张报纸惨淡经营的状况。耶路撒冷邮报创刊于1932年。当时巴勒斯坦由英国人委任统治,从事犹太  相似文献   

2.
初夏时节,人民日报社新闻代表团一行访问了以色列。其间,代表团走访了《耶路撒冷邮报》,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感受《耶路撒冷邮报》的"小气"  相似文献   

3.
赫芬顿邮报     
《声屏世界》2012,(11):56
《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网站兼具有博客自主性与媒体公共性,通过"分布式"的新闻发掘方式和以WEB2.0为基础的社会化新闻交流模式而独树一帜。《赫芬顿邮报》被称为"第一份互联网报纸",作为新崛起的新媒  相似文献   

4.
他们与寂寞为伴,灯下一枝笔,对影成双人。他们与离别为伴,但从不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他们与危险为伴,是高飞在战火硝烟中的凤凰。他们与五星红旗为伴,那时刻飘扬在胸中的旗帜使他们无所畏惧、坚定豪迈。他们驾长风破万里浪,把世界带到中国,把中国带向世界。值此记者节,让我们斟满美酒:干杯--驻外记者--向你们致敬!  相似文献   

5.
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本是一家人,却祸起萧墙。那里的空气中,充满了独占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应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杜鲁门研究所的邀请,前去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上海犹太人历史的研究,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各住过一个月.现就在耶路撒冷的所见所闻,配以照片,写成下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报纸将不需要印刷出版,而是用一份可以卷起来的可塑性物品,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屏幕,所有信息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在荧屏上显示出来,今后人们读报将采取这样的方式。不再是印刷的纸质报纸,你能够想象吗?  相似文献   

8.
《国内邮报》是1645年由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创立的,迄今已经发行了362年。2007年1月4日,《国内邮报》在其网站正式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虽然在国外报纸停止纸版本发行而发行网络版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最老的报纸退出纸质媒体而投身网络,是否验证了比尔·盖茨那句“30年后纸媒体将消亡”的著名预言呢?  相似文献   

9.
以色列在举国欢庆耶路撒冷“统一”40周年,却难以掩盖这样的一个事实:在人们鲜活的记忆与感受当中,这个分裂的城市,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成千上万的欧洲犹太人响应复国运动的号召,相继投奔巴勒斯坦,并期待在圣经所述的祖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强烈的建国愿望不仅让他们与周围的阿拉伯人摩擦不断,更使自1920年起托管此地的英国成为邪恶的占领者和头号公敌。地下武装活跃,破坏活动和暗杀事件层出不穷。十二岁的犹太少年梦想着成为其中的一员。阿摩斯·奥兹的小说《地下室里的黑豹》以这少年的口吻,追忆了风云激荡的1947年之夏。主人公身为一个爱读书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1.
尽管城外战火纷飞,但耶路撒冷在我的记忆中仍然是一座别样的"和平之都"有人出书把耶路撒冷收入一生必须要去的35个地方之一。我认同这个观点。甚至在想,把这座城市当作一生要去的10个地方之一也不为过。宗教古籍《塔木德》曾经这样形容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城。  相似文献   

12.
13.
2005年2月13日至18日,为了对国际书业的营销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公司派我考察了第22届耶路撒冷国际书展。耶路撒冷国际书展创办于1963年,是重要国际书展之一。本次书展在耶路撒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参展的出版商约有100多家。但对于多次参加北京国际书展的我来说,本次书展给人的感觉还是略显冷清,也显示了国际经济里的一种印象:最红火的市场在中国。 巴以局势的不稳定显然影响了本次书展,在进入书展大厅时,必须接受严格的检查,保安部门担心我们会随身携带枪支。书展大厅内根本没有国内书展时人头攒动的热火情景,大厅里冷冷清清的。由于国内出版商没有参加本次书展,所以整个展会上很少看到中国的图书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阿拉法特旋风般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国进行访问时,他宣布巴勒斯坦可以考虑推迟建国的最后期限;而以色列总理巴拉特也明确表示巴勒斯坦可以建国。这给中东和平又带来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5.
纽约邮报于1801年创刊,有192年历史,而且每天不停出版,公认为是美国最老牌报章,当然还有一些更早创刊的报纸,但早已停刊。纽约人对这份老报有感情,每当危急时便千方百计挽救。数日前,该报已回归梅铎旗下,以“新闻机构”的人力及财力,纽约邮报肯定可打开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TheHuffington Post)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拥有68个栏目,3个国际版,每月12亿的页面浏览量,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5400万人次的评论。它几乎超越了美国现存所有新闻网站的流量。它集纳了如此多的内容,以致于进入该网站就好像在商场购物,几乎找不到出口。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卫报》11月11日报道,英国《每日邮报》周日版——《星期日邮报》表示,其月环比增长1.04%,达到200万份,并以超过《星期日镜报》20万份的发行量占据行业领军地位。对于《星期日邮报》而言,这标志着重申其超过《星期  相似文献   

18.
苏哈与巴民族权力机构曾达成协议,不得再参与政治事务。但随着阿拉法特遗物检测报告的公开,苏哈与巴民族权力机构不得不再次站在同一阵营在英国纪录片导演乔安娜·娜塔西加拉和搭档理查德·西蒙斯的眼中,阿拉法特的遗孀苏哈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魄力。她是个果敢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乔安娜·娜塔西加拉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此评价苏哈。2008年,为了拍摄系列纪录片《王者的代价》中记录阿拉法特生平的第一部,乔安娜找到了苏哈。过程非常复杂,我们找了不少中间人。开始苏哈不愿接受采访,但当我们表示会用公正的态度拍摄纪录片时,她答应了。她的理由是,需要有人客观地记录那段历史。乔安娜·娜塔西加拉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王者的代价》是由独立电影公司水平尺拍摄的系列纪录片,记录一些有争议的国家领导人的别样人生,计划拍摄12集。对苏哈的采访连续进行了三天。苏哈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卫报》11月11日报道,英国《每日邮报》周日版——《星期日邮报》表示,其月环比增长1.04%,达到200万份,并以超过《星期日镜报》20万份的发行量占据行业领军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杰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手稿7日在耶路撒冷展出,这是手稿全本首次公开亮相。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手稿全本共46页,是爱因斯坦于1916年用德语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