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妙的课堂小结不仅为一堂课是否精彩留下悬念,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它为一堂课是否成功埋下伏笔,更因为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它们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一堂好课最出彩的地方;第三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发现问题,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方面.也许课堂中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轮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已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因此整堂课就出现前紧后松的情况,给人“虎头蛇尾”之感.  相似文献   

2.
杨云花 《教师》2011,(6):30-30
一、课堂引入的含义和作用课堂引入是指一堂课的从开始到展开的过程,意思是"将学生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来"。它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影响到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我国某著名教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相似文献   

3.
<正>在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评价堂课是否有效的维度多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出发点,而在新课改下,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维度则侧重于学生是否"学得好"。由此,评价堂课是否真正有效就不能单纯从一个方面进行,而是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只有上述三个维度都向有效方向发展,整个课堂才能算作是有效的课堂。一、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有效课堂的出发点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评价课堂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堂总结作为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误区1:课堂总结成为过场戏。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引入很重视,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新知识的学习很重视,因为这是教师基本功发挥出彩的地方;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很重视,因为它是课堂达标的主要检测指标……其实,教师对课堂小结也很重视,只是由于前面应该重视的内容太多,最后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简单总结的过场戏。  相似文献   

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人的学习活动是何等的重要。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特别是一些新的概念、原理、计算公式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一、重视第一堂课第一印象很重要,它会影响到后续活动,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因为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为现今的数学课堂教学标注了新的高度,它更加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探索求知活动为主线展开并组织教学,而教师仅仅作为一堂课的导演组织教学活动,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通过切身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同伴互助,组际交流获得牢固的知识与深切的感受。合作学习应逐步成为他们主要的数学学习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引入是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始或在进行新课学习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一堂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  相似文献   

8.
黎丹 《中学理科》2007,(8):22-22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精彩、成功的引入无疑会为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原因是成功的引入往往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巧妙的开讲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引入也是如此,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及教师的个性、素质不同,新课引入的技法也不一样,我在10年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初中数学的特点,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入新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改之后,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教师不再搞"一言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为提升,特别是合作互动学习模式的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冷热不均"的现象。学生对教材内容常常表现为厚此薄彼,好学的就兴致颇高,不好学的就漠然置之;班级中的优秀生表现活跃,学困生则会出现厌学情绪;教师实施不同教法时,学生的反应也是差异很大。课堂教学气氛的"热效应"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珍视它培养它,采取措施加以均衡,因为这是重要的教学策略,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无论在一个人的事业选择还是一堂课的导入中都会体现出它的具大魔力。课堂教学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在这个平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初一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备课,在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个别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备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保障;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是相对艰巨的工作,它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步骤。此外,作为教师,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问题,为做好学生的工作而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1.
教学导语作为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它的恰当运用能够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把握学习目标,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情景。有鉴于此,教师应当重视教学导语的运用。"教学导语是教师因文、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设计的。它是教师对整个  相似文献   

12.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环节,是一堂课的收尾工作.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课堂小结对整堂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  相似文献   

13.
郭强 《宁夏教育》2009,(12):58-58
有效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以下特征:一是离不开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二是离不开教师精心地组织备课,三是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四是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重视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使效的重要途径。因为一堂课中,情境导入环节做得不好,整堂课就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相似文献   

14.
问题探究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疑问,激发思想的碰撞,开展探究,解决问题。贯穿问题探究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立意,统摄着整个教学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及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决定课堂教学的效能。有专家认为:"评价一堂课,首先看的就是教学立意。"所以,如何确定教学的主题立意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关键所在,下面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学习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怎样,关键是看学生的反应是否热烈。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张丽娟 《考试周刊》2014,(89):164-164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学生观是很重要的。教师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充分认识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充分发动学生。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一堂课的教学对教师而言,首先其要清楚学生关于新知识的生长点。今天所学的东西,它的生长点在何处?这个生长点是否已植入学生大脑之中?如果没有,教师就应先"播种",把知识的生长点播下去,这样一节课就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再"浇  相似文献   

17.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但它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有程式化趋向,不少教师过于注重自主学习外在的"形"而轻视内里的"质"。自主学习应由学生主导,而不是由教师掌控。回归自主学习蕴涵的本源是学生,基点是学生的问题意识。由此提出判断自主学习构成的四个基本要件是:学生是否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是否自己解决问题,学生是否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是否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四者之间既互相联系又层进提升的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这正是基于学生问题意识的自主学习内涵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十分重视一堂课开头导语的设计,却对一堂课的结尾匆匆收兵,不能很好的延展。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成功的过程,更体现在结尾,因为它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教有心,学得益”。结尾意识的优化设计与实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艳梅 《广西教育》2011,(29):49-50
按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主导作用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一堂课是否上得好,不是看教师开展的活动有多少,活动是否热闹,而是看学生是否依照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认识过程,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也就是说,要看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一堂课引入得好,这堂课就上好了一半。一般教师都有同感,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因为数学是训练思维的科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节数学内容的学习是否感兴趣,思维启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在具有科学性的前提下又具有艺术性。同一节数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引入新课大多是不同的,当然效果也是不同的。同一节内容同一个教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