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阅读过程中,某个常用词语由于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产生陌生感,并由陌生、新奇引发思考,继而顿悟并产生阅读快感,这样的词语就是所谓的陌生感词语。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陌生感的词语往往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最先提出来。陌生感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文本体验的途径,又是实现有效阅读的一种方法"。而词语的陌生感是陌生化阅  相似文献   

2.
正陌生感词语,是指由于某个常用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独特使用,使读者对该词语产生陌生感,继而引发读者思考、顿悟,使其产生阅读快感的词语。词语的陌生感属于"陌生化阅读"范畴。文本中出现的陌生感词语,是作者心理感受的原生态白描,是不加修饰的心灵告白,是作者独特感受的记录,是当时特定心境的体现;也是作者语  相似文献   

3.
林献丰 《考试周刊》2011,(26):53-54
本文分析了在一般文学阅读过程中关于陌生感的具体表现,并用实例阐明了几种常见的阅读陌生感,从而对文学阅读陌生感体验的意义引发了比较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阅读陌生感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新思维去体验感悟文本,通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而获得更多的文本感受,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有时会疏于在阅读中进行创造,而保持"陌生感"。必须改变这一现状,让语文教师充分发挥阅读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近百年来,已经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然而,“陌生化”不是对文本读者的硬性要求,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读者进入文本去寻找的,往往是能够与阅读对象产生亲和力的“知音”和“知己”,是再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书面文化(文章和文学)的大视野里,“陌生化”不仅是一个心智过程,更多的是诸方阅读主体通过文本中介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既是潜在的,又是显露的;是开放的,又是有界的。而这些对话的基础源于阅读主体对读物的“新”感受。这种“新”感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具备的不确定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此“新”:感受一旦确定下来,对于特定的阅读主体来说,对于“他”的阅读过程就结束了;随着新的阅读过程的开始,“新”的感受仍在继续产生着。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个无限循环的触发点,便是“阅读的陌生感”。陌生感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在阅读主体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不断变换体验的。  相似文献   

7.
胡海舟 《小学语文》2007,(11):45-46
语文教学应该钻研文本,积极参与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努力读出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为创意教学奠定基础。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必须关注阅读文本时产生的陌生感。如何关注陌生感,以实现个性解读、创意教学呢?必须从内容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两方面予以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阅读,十分强调准确而迅速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知识信息。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如果对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尤其是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就不能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章内容。因而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否正确把握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就成了现代文阅读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一、在阅读目标中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是人生阅读的起点,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小学认识一些汉字之后,就会产生认读词语、短句的欲望。因此我们应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浓厚阅读兴趣。为他们持续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命题趋势,高考安排两篇现代文阅读,并以不同的题型呈现.在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是有比较明确的分工的.一般来说,社科类、科技类小阅读以考查学生对个别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为主,同时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以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因此,四道选择题大多依次是:理解文中的词语.理解文中的句子,筛选并整合信息,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阅读,十分强调准确而迅速地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知识信息。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如果对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尤其是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不能准确理解,就不能准确而迅速地理解文章内容。因而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否正确把握重要、关键词语的含义,就成了现代文阅读最重要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2011江苏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部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表现在阅读理解部分的相关词汇虽然没有超出课程标准的学习范围,但对考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考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试现场的分析与归纳,通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多数,并且文体多样,有诗歌、小说、童话、散文等。这些经遴选过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充溢着作者的认识、情感与思想,是作者独特的生命表达,充满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在阅读这些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某些地方产生“陌生感”。我们姑且将产生阅读陌生感的地方称之为“文本陌生处”。“文本陌生处”显然是阅读教学中解读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一、“整体阅读”法“整体阅读”法要求阅读者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转折词语等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修正、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应以及情节联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逐词逐句阅读的不良习惯。二、确定语篇的体裁形式一般来说,如果是议论文,各段都有概括整段意义的标题句,即主题句,它们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把它们找出来,再弄清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出文章的论点。说明文具有知识的科学性、行文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带来环境的改变、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学生作文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学生作文的词语、阅读和立意等方面。因此,教师要从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词语、充分发挥电子化阅读有效性以及为当前作文立意析疑解惑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感,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领悟,具体地说,是对语言中词义、句子的理解,并上升为文意的准确把握。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立场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揣摩揣摩词语的含义,特别是一些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组合离不开词语,一部分词语在语言组合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准确而尽可能深刻地感知这一部分词语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理解词句的意义,更可以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甚至成为解读整篇文意的一把钥匙。1、准确把握和辨析重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一篇文章是由许许多多的词缀连而成的,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些词语,准确地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就能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带来环境的改变、信息化的发展,同时,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对学生作文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体现在学生作文的词语、阅读和立意等方面。因此,教师要从如何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词语、充分发挥电子化阅读有效性以及为当前作文立意析疑解惑等方面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中年级阶段,要注重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由此可见,词语的教学应贯穿整个阅读教学。下面,我就如何抓住重点词语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词语的意义,有词典上记载的固有含义,也有受语境制约产生的临时含义。因此,在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中解读词语的语境含义,就应当既联系语境,又结合它固有的含义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