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堵小亚 《考试周刊》2010,(12):86-88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用3+2=6来教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这位教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我们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错误”避之唯恐不及,课堂的教学尤其大型观摩教学活动中,追求的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圈炳英 《青海教育》2013,(11):76-76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教师,而用3+2=6来教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教师,而用3+2=6来教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错误"伴随学生学习的始终.追求滴水不漏、对答如流、难容错误的传统课堂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我设计了一道题,给出3个条  相似文献   

4.
在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出示“1+ 3×2”这道题,全班大部分学生举手争着回答,一位学生说:“1加 3等于 4, 4乘以2等于 8。”教师把得数板书好,问学生对不对,他们都说对。这时,教师出示下图:   问:“一共有几个△ ?”“ 7个。”“怎样列算式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三个算式:1+ 6=7,1+ 3+ 3=7,1+ 3×2=7。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问题:看图写算式中的第三道算式与首先出示的那道算式完全一样,但得数不同,1+ 3×2=8是错的。错在哪里呢 ?他们全神贯注地自学例题,课堂鸦雀无声。片刻,课堂活跃了,…  相似文献   

5.
“错误”是朵美丽的浪花,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朵浪花,把它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错误”上做文章,往往会收到“纠错一个,受益一片”的效果. 一、巧用预设“错误”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特点,在知识的疑难处、关键处、易错处故意设疑置难,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的真知灼见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绽放.  相似文献   

6.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规律,掌握好这些规律能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样,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和应用,也会优化教学效果.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总结一下"强制弱":1较强酸制较弱酸1)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Cl、H2CO3、HClO:CaCO3+2HCl=CaCl2+CO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2)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2CO3、H2SiO3: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相似文献   

7.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又是短暂的,有限的;学生的“学”却是长久的,无限的。所以,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语文教师是这样,数学教师也应该是这样。 现以“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感知新材料,明确“学什么”和“教什么”,克服小学生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得出感性材料。 6÷3=(2) 60÷30=(2) 600÷300=(2) 6000÷3000=(2) (2)学生观察以上各题,提出一个“为什么”。 (3)教师指出: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都变了,而商却不变呢?现在我们就一步一步来研究其中的奥秘。 2、研究新教材,注意“怎么学”和“怎么教”,克服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法指导的不良倾向。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重点问题。 ①“从上往下可以看到,6和3同时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还是2。”——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追求用正确的方法教正确的知识.事实上,学生的错误仍然层出不穷,而且花样百出.课堂出现错误并不可怕,因为“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学生是伴随着错误一路成长的.教学作为一项极具智慧的活动,只要有正确的态度,正视学生的错误,积极审视错误成因,用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错误信息,用智慧转化错误,往往能巧妙生成教学资源,使错误也“美丽”.  相似文献   

9.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反映了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体系中的障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对发展学生思维、深化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9年10月起,笔者与部分教师一同进行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课题研究,参与研究的教师来自全市不同类别的学校,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有城区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想当然”式的错误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有关,更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关.、教师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把错误当做研究学生的宝贵教学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升学生解读问题与正确解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郑 《数学教学通讯》2023,(17):42-43+49
错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若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往往可以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教学中,教师应宽容地、合理地对待错误,引导学生在“纠错”和“思错”中突破思维障碍,训练思维能力,完善认知结构,从而由“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错误本无可厚非,属于课堂上产生的正常现象,教师也不必过分担心或紧张。其实课堂上的错误只要教师能合理使用,也会让错误产生美丽之花。正如一位特级教师说的:教3+2=5的老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用3+2=6来教的老师才是优秀教师,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宝贵财富。教师要独具慧眼,用生成性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能通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让学生在找错、辨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拓展思维,更应该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处理并充分利用,变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再加以巧妙引导,就可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3.
眼下,在一些学校中经常存在着教师争着教好班的情形。原因很简单,教好班一般比较轻松.顺水推舟.学生的成绩就上去了,而教“差”班,经常会是苦海行舟,但效果没有那么显著。同时.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潜意识里经常会有“好教师教好班,差教师教‘差’班”的错误观念,更加助长了教师争取教好班的情况。面对如此“难题”.南汇区周浦高级中学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教师每每分到教“差”班.不是愁眉不展.而是欣然前往。校长赵国弟告诉记者.教师们之所以拥有如此良好的工作心态,一切来自于学校纠正教师错误观念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有人说:按"3+2=5"教的,只能称之为合格老师;按"3+2=?"教的,可以称之为好老师;而按"3+2=6"来教的,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个所谓"错误",我们是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以怎样的方式来处理?——以一声"错"来堵住学生的嘴巴,还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错误"的辨析中学习?是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  相似文献   

15.
只要有认知,就会有错误,它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里特点。“错误”更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实践证明,“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错误”如果使用得当,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因此,如果教师善于挖掘并运用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变教为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对错误的宽待和妥善处置。教师切不可把所有错误都视为洪水猛兽,将一切错误归咎于学生,严加苛责和训斥。任何认知都是有主见的,即使是错误荒谬的结论,也必然有其原因。教师应耐着性子探其本质,找到错误根源,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帮助学生“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N1+在+N2(的)+方位词”格式符合“认知语言学”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其中,“N1”是“目标”,“N2”是“参照体”,学生造句时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二者的位置。此外,在“参照体-目标”构式中,有的是中心成员,有的是边缘成员,其内部是不均质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错误资源”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师生双边互动,在“识错”、“思错”、“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认知心理学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作为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应该回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是难免的。对于学生的错误,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往往会转变成有效的学习“催化剂”,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思路,生成新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一、巧用错误,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激发是源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身,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  相似文献   

20.
罗映坤 《新疆教育》2013,(7):109-109
“9+3”藏区免费教育一直是倍受四川省政府及教育部门和社会关注重视的一个群体。他们是藏区初中中相对调皮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有抵触情绪。但尽管如此,“9+3”学生的转化工作成效仍不十分显著。究其原因,多种多样。有一点是重的,那就是我们“9+3”免费教育学生的工作.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样一个怪圈。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失去信心,如何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