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雕琢天使     
一位极有风度的先生来到陌生的山区,发现了一块大石头,他不断来回地观察这块大石头,包括尺寸形状、硬度结构、表面粗细等。附近有个采矿工人走过来问:“你喜欢这块大石头?它摆在这里很久了,一直没有什么用。”先生问:“那么,可以送给我吗?”采矿工人说:“先生想要啊?不过这块大石头并不好看,摆在家里挺占地方,你真的想要的话,我可以免费帮你送到家里。”“好!麻烦你了。”采矿工人将大石头送到先生家里后,邻居们都很好奇,探头探脑地问:“你要这块大石头做什么?它有什么收藏价值吗?”先生露出神秘的眼神,开心地笑着:“这块石头嘛——目前还不…  相似文献   

2.
铺路石赞     
你也许是在地下沉睡了上千年上万年,有一天终于被开采的人类唤醒,把你从遥远的年代,遥远的地方带到这里,从此你成为平凡无奇的铺路石。  相似文献   

3.
火山岛游记     
颜苑甄 《小火炬》2011,(4):25-25
经过连夜的行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漳浦火山岛。买好门票,我们几个小孩子便迫不及待地进入景区。沿途.绿树成荫。草儿葱绿.花儿怒放.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致。“快来看啊,这块大石头报像心字形。”小潘哥哥发现了新大陆.赶忙招呼我们过去。“真的,太像了,你们再认真看.旁边的这块大石头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亲嘴。噢,我明白了,  相似文献   

4.
天路     
7月11日 晴 曾几何时,在浩瀚的苍穹和笔立的冰川之间,西藏,这块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块被世人称作“圣地”的雪域,离我们却是那么地遥远。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用高速路来形容。然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又显得是那样的陌生,连教育这块历来被称为净土的地方,人们也投去了怀疑的目光。是什么使彼此之间变得如此遥远呢?在深思之后,人们忽然明白:信誉有些失衡了。  相似文献   

6.
由一少年抢劫引起的思考秦润华A被民警带走了。当民警告诉他犯了抢劫罪时,他开口的第一句话:“他们先抢的我!”是的,是别人先抢的他。那天他和同学一起上学。半路上,被两“中学生叫住、中学生把他们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然后很厉害地瞪着眼睛说:“把钱拿出来!...  相似文献   

7.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话)他们最少束缚,也最具追索精神。《科学大众》上介绍一位孩子历经追索而终成大器的故事:小时候,他跟着当教书先生的父亲到私塾上学。在上学的路上,他发现有几块小小的石头远离大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他每次经过这里都忍不住发问:“这是什么石头呢?”“普通的石头呗!”父亲答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谁知道呢?”父亲觉得问题提得太可笑了。后来他赴英国学习,并到阿尔卑斯山去考察现代冰川,学成回国,他带学生在太行山东麓又发现了孤零零的大石头。经过考察,他推断这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回到故…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相似文献   

9.
有人在划分句子成分时对“把”字句和“被”字句这两种句式的成分感到难于处理,下面我就来谈谈“把”字句和“被”字句句子成分的划分。  相似文献   

10.
说“把”     
就“把”的词性、作用和意义谈了一些看法:认为把字句里的“把”是个介词,“把”表示“把”后面的宾语是动词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象,把字句的“把”是一个语素,“把”可以用“使”去替换只是把字句与“使”字句表义相同的偶发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繁忙的石雕场,堆放着大大小小的待雕琢的石块。一位长须飘飘的老年石雕艺术家手持锤和凿,在眯着眼缝对石块仔细打量一番后,便飞快地干起来。石屑飞溅,半个时辰后,雕塑的雏形便呈现出来。一位少年走向他,问道:“老爷爷,你在干什么呢?”老者回答说:“我正在雕刻一头大象。”少年又问:“在开始时你怎么知道这块石头能雕出一头大象呢?”老者说:“哦,因为这头大象本身就站在这块大石头里,我只是用凿子把不属于这只大象身体部份的多余的石头去掉,大象就出来了。”少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老者又指着周围的石块说:“那块中间分…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爸爸今年四十一岁,瘦瘦的有些像电线杆,他总称自己是大侠和美食爱好主义者。(我总叫他大虾和贪吃爱好主义者。)爸爸贪吃这是全家公认的,听说老爸还吃过我的奶粉呢。爸爸还喜欢边吃边评论。记得有一次,爸爸从南非带回一盒巧克力,还说得很好听,说是给我吃的。他打开盒子,取出一块巧克力,对我说:“这块巧克力色泽光亮,香醇浓郁,甜而不腻,乃上品也。”说完,他把这块巧克力塞进了嘴里。老爸又拿起一块,说:“这块颜色深沉,极度浓缩,可可粉十足,乃极品。”说完,又扔进了嘴里。他又拿起一块,说:“你看……”我突然明白了…  相似文献   

13.
童心里的爱     
一天,办公室的同事聊起了学生与小动物的故事,一个一个让人觉得非常有趣。我忍不住提笔记了下来。故事一:他哭得好伤心中午,我到教室批改作业,小波跑到我身边,在我耳边悄悄说刘向荣哭了。我就把刘向荣带到身边,他眉毛倒挂,大颗大颗的眼泪往下掉,哭得好伤心。许多老师都认识这个刘向荣,整天嘻皮笑脸的,说话特别幼稚,常常引人发笑。我问他怎么回事,他哭着说“四不象快要饿死了”。我越发奇怪了,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我才弄明白。原来刘向荣在公园买了一只小兔子,取名“四不象”,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围着看,恰巧被值勤老师发现了,把小兔子关进饮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2月6日下午,苏北某高级中学的上课铃声刚刚响起,年轻的物理老师便匆匆走进高一年级16班的教室。突然脚下“嘭”的一声,他被惊吓得跳了起来,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待他回过神来查看究竟时,他明白了:自己踩上了一只精心安装于讲台旁边的炸鞭!他又气又恼,立即追查“元凶”。“肇事者”终于查出来了,但付出的是整整一节课的代价,全班54名同学被这一只小小的炸鞭合计炸飞了2430分钟!  相似文献   

15.
两 请看一则趣事:韩国留学生朴君卫生间的水管裂了,他去找后勤科修理.科长说:“行,过两天就叫人去修?”三天过去了,没见人来修。他又找到科长,科长还是那样说:“行,过两天吧.”可又过了三天,还是没有动静。他纳闷了,问教汉语的老师“两天到底是多少天”.老师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过两天再给你答复吧”朴君顿时目瞪口呆。半个月后,水管终于修好了。月底.朴君没去交水费。科长上门催收,他狡黠地笑了笑,说:“科长,过两天吧。”朴君终于明白了“过两天”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6.
游戏目的:此游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知识,并进一步理解两种句式的相互转换。小组划分:不论参加人数多少,可按四人(分别用甲、乙、丙、丁表示)一组划分成多组分别进行游戏。如有剩余学生可聘请做“评委”。游戏方法:第一轮,首先由“甲”说第一起句,要求是可以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子,例如,小林扫地。接着由“乙”将起句改为“把字句”,即“小林把地扫了”。然后,由“丙”把句子改为“被字句”,即“地被小林扫了”。最后,由“丁”根据各人所说的句子给予记分(。句子说得对而且快的,记“优秀”;说得虽对,但速…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熟悉耕耘、播种、收获;他在语文教学这块实验田里耕作了27个春秋,于是他彻底成为一个“老农”。他是一个“学长”,把自己手抄的几十本学习笔记搬到教室,站在讲台上,让学生当面考核古今中外文化知识。于是学生明白了学习要主动,要养成好习惯,要勤于读书,要注  相似文献   

18.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鲁迅语)他们最少束缚,也最具追索精神。《科学大众》杂志上曾介绍了一位孩子历经追索而终成大器的故事:小时候,他跟着当教书先生的父亲到私塾上学。在上学的路上,他发现有几块不小的石头远离大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他每次经过这里都忍不住发问:“这是什么石头呢?”“普通的石头呗!”父亲答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谁知道呢?”父亲觉得问题提得太可笑了。长大后他赴英国学习,并到阿尔卑斯山去考察现代冰川。学成回国,他带学生在太行山东麓又发现了孤零零的大石头。经过考察,他推断这是第四纪冰…  相似文献   

19.
豺的诉讼     
豹子和豺一起出去打猎。在村边,豹子捕到了一头羊,豺捕到了一头牛。于是,他们把猎物赶回家,并把它们放到牧场里吃草。豹子看到豺的猎物比自己的大,很是不高兴。晚上,他来到牧场,惊奇地发现豺的牛生了一头小牛,他都要嫉妒死了。所以,他把小牛牵走,把他和他的羊栓到了一起。第二天早晨,他来找豺并说:“你看,我多幸运呢!今天早晨,我去牧场看了看,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我的羊生了一头小牛!”“不可能。”豺说。“不信,跟我一起去看。”豹子把豺带到牧场。豺看到一头小牛确实与豹子的羊栓在一起。“现在,你明白我说的…  相似文献   

20.
黄后易 《教师》2011,(29):71-72
教韩国低年级小学生“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时候,最难的是无法用“主语”“宾语”“被动”“主动”等学术术语来解释语法现象,但是用视角框架来解释的话,就比较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