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课》2004,(6)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研究性学习教材《科学探索者》丛书所附的参考资料《技能手册》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学生在开展科学探究时应当会的一些技能。《手册》包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动手测量》、《科学研究》、《理性思维》、《信息处理》、《绘制图表》6个部分。我们感到这份《手册》的内容对科学教师颇具参考价值,将从本期连裁如下:  相似文献   

2.
信息处理     
《科学课》2004,(8)
与上期已经刊登的《科学研究》和《理性思维》一样,以下文章也摘录自美国《科学探索者》丛书后附的《技能手册》,为科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资料。信息处理也是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最常遇到的教学技能。如何引导孩子们“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如何进行比较、分类,寻找事物的共同特征;如何建立展示图和循环图。这些并不一定呈现在课堂上,但应装在教师的脑子里,成为教学素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信息处理     
《小学自然教学》2004,(8):46-47
与上期已经刊登的《科学研究》和《理性思维》一样,以下文章也摘录自美国《科学探索者》丛书后附的《技能手册》,为科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基本的参考资料。信息处理也是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最常遇到的教学技能,如何引导孩子们“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如何进行比较、分类,寻找事物的共同特征;如何建立展示图和循环图。这些并不一定呈现在课堂上,但应装在教师的脑子里,成为教学素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也应像科学家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作为科学体系中的一员,地理学科的学习当然也可以充分共享…  相似文献   

5.
面向现实,走向未来—解读美国中等科学教育改革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科学观的核心是科学家探索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科学方法,能“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问题”。传统的科学研究是与工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功利性”。而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读史明理,以史为鉴。《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这段话中,“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说明小学科学教育不但要引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更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7.
探究式学习是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J.J.Schwab)提出并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由此可知,探究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探寻真理;探究的载体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等科学方法,并且是基于问题的一种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都很欣赏于永正老师,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呢?杨再隋教授在为于永正《教海漫记》写的序言中曾作了十分精彩的概括:“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原因非常清楚,是于永正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们对话了!同样,数学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才能像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的那样“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开始,《科学启蒙》将开辟“小小科学家”专栏。每月推出一个对科技创新有强烈兴趣并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欢迎老师们积极推荐,也欢迎同学们毛遂自荐,“小小科学家”期待你的加盟!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小学科学学科规范》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可见,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探究与科学家的探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都是探究意义的经历,都是问题的解决过程。但小学生无论在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还是探究能力上都与科学家们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这一层面上来说,学生的探究只能定位在“像科学家一样真刀实枪地搞科学”,是一种发现式学习。  相似文献   

12.
“探究学习”是在五十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价值观、科学方法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黄河象》是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  相似文献   

14.
克里斯汀·夏洛等人在《儿童像科学家一样——儿童科学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一书中指出:“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努力建构着他们周围的世界。”艾利森·戈波尼克等人在《摇篮里的科学家》一书中这样写道:“科学家和儿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共同的特点。新的研究表明,婴儿和幼儿比我们所认为的要知道和了解得多。他们会思考、得出结论、做出预言、寻找解释,甚至会做实验。”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常说:“如果你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不要听他们所说的,要看他们所做的。”对于科学研究,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在科学论文中,理性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前进,从黑暗走向光明,没有一丁点错误,没有混乱,只有完美的推理。然而,当人们更仔细地察看“科学家所做的”,就会惊讶地发现科学家研究其实包括两个方面——有个俏皮的作者把它称做“白天的科学”和“夜晚的科学”。“白天的科学”使用的论证过程像齿轮一样啮合,在光亮和荣耀中向前发展。相反,“夜晚的科学”盲目地游荡。“夜晚的科学”像一家制造可能性的作坊,…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4月 5日 ,以中国梯田为封面的国际著名权威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家《水稻 (籼稻 )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图》这一科学专论。这本以严谨求实著称的杂志“破天荒”地拿出了多达 1 4页的篇幅来刊登中国科学家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还专门为这篇论文配发了社论和 4篇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撰写的评论。在《科学》杂志的社论中 ,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们用这样的词句来描述中国科学家们测定出的水稻基因组序列 :“这是一篇开创性的论文” ,是“对科学与人类的里程碑性的贡献” ,“永远改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其目的主要就是让同学们在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时,能够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从而掌握在新情境下探求真知的科学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那么,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呢?下面我们就从“有核原子模型”的发现谈起。  相似文献   

18.
燃烧的蜡烛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吗?从今天开始,将由一只爱科学、爱探究的“毛毛虫”带领朋友们去亲身经历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观察和提出问题的,如何进行猜想和建立假说的,如何为他们的假说寻找事实与证据的,如何建立科学的模型来解释他们的假说,并与他人交流的探究过程,从而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快,快,快,同学们,跟随“毛毛虫”参加到“科学是……”探究活动中来吧!把自己的探究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其他朋友共同分享探究的成果和亲历探究的快乐吧!希望朋友们像毛毛虫一样,最后都变成美丽的“蝴蝶”。——主持人梅子  相似文献   

19.
师魂如浪     
师魂如浪,一浪接一浪…… 初中快毕业时,老师出了一篇命题作文《我的理想》,许多同学都写“科学家”、“工程师”,而我写的是“老师”。这两个字是自自然然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的,就像那山泉里的水,自自然然流淌出来一样。这两个字是什么时候在心中产生的呢?我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20.
丁有宽老师继2003年8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专著之后的第10本专著《教育家成长丛书——丁有宽与读写导练》今年元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25万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丛书题词:“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宣传优秀教师,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国务委员陈至立为丛书作序,指出:《教育家成长丛书》的作者是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人物,丛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又反映了他的成功实践;既有深刻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又有丰富多采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他的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