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红 《新读写》2010,(9):20-20
《忆西风》是张爱玲获得台湾地区文学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一篇3000来字的小文,看得我又笑又叹,末了只有一句话好说: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相似文献   

2.
《忆西风》是张爱玲获得台湾地区文学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一篇3000来字的小文,看得我又笑又叹,末了只有一句话好说: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得奖感言,该算是命题兼应景作文吧,这种文章想来张爱玲是不爱写的,果然,一上来就说,得奖是意外的荣幸,这篇得奖感言却难下笔,“不知怎么心下茫然,一句话都想不出来”。下面一句是个意外的转折:“但是当然我知道是为什么,是为了从前西风的事。”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     
《中文自修》2010,(4):F0002-F0002
张爱玲,现代著名女作家。1920年生于上海,本名张煐,张爱玲出身名门,祖父是清末大臣张佩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中学时代她已展露写作天分,1943年凭《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正式踏上文坛,《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使她成为40年代上海最炙手可热的女作家。她的小说一般描摹日常生活,深刻洞察人情世故。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     
我和张爱玲本不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时代,是她沏的一杯浓郁香醇的茶让我陷进了她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改名     
张爱玲原名张煐,她十岁的时候到黄氏小学四年级插班就读。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煐"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重取一个名字,就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了两个字"爱玲",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烦恼。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她烦恼  相似文献   

6.
论张爱玲     
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对于二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之间的事.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烘.原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读张爱玲     
大约七十年前的中国,有一个看似美丽的地方。它繁华而神秘,不知有多少人沉醉。我也随人流回头看,望见的却只有昏黄。初识张爱玲,缘起电影《半生缘》。屏幕上昏昏的气氛,静静地看下去,便是一番不同于其他的震撼。仍是那个永恒的主题——爱情,却出乎意外的朴实。它不是个喜剧,可也不完全是个悲剧。其中女主人公的坚毅,男主人公的执着,他们半生的爱情,却真实得让人心痛,直至落泪。但这也只适合那个年代,那种色彩,我一直这么认为。否则,它不会赚到眼泪。自此,我开始注意这个作家,一个上海滩上的女子。她的身后没有风尘,没有异…  相似文献   

10.
独喜张爱玲     
张爱玲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和她一样敏感得神经质的。用奢华夸张的排扬,来组织一个再俗不过的故事,即使在集市上,每眨一下眼睛,就可以拍摄到的画面,都被她用得自在,像用哥特式的尖顶,来造一间卖糖果烟酒和一摞摞堆着黄历的铺子,散发一阵阵腐朽纸张特有的气味。一个精灵古怪的铺子。张爱玲永远只可能是她自己,别人永远没可能是她。这世界在她眼中都是活物,或是她让这世界都变做了活物,拾掇文字像修花剪枝。她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一个让你觉得震惊的比喻,以至你始终无法找出其中的可比性,又马上变得黯淡。这像在看一个怨妇拖沓泥泞…  相似文献   

11.
论张爱玲     
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研究     
[主持人的话]自1952年离开大陆以后,张爱玲再次出现在读书界,在台湾是在1950年代,在香港是在1970年代,在大陆是在1990年代。记得读大学时,我绝对不知道张爱玲,我以为我的老师也不知道张爱玲。  相似文献   

13.
如此张爱玲     
一个女人,似水柔情,似纱飘渺,似钢坚强,似冰雪冷漠,似骄阳热情。很少有人可以把温婉与刚强演绎得如此完美,也从来没有人可以将高傲与平易结合得如此无瑕。在我心中,可以做到的,她是第一人。——题记张我是一个暗地的孩子,有着凝炼的暗瞳,我靠我犀利的眼神与冷漠的神情在狂风骤雨中挣扎,让自己不至于头破血流。我想,她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我自认为可以读懂她。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我们有着同样张扬的性格。她那不屑的眼神不羁的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冷漠与傲气,足可以让所有的人赞叹她的不凡。她不美,但她是美女。她不冷,但她是冰棱。她是…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情结     
或许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譬如多愁、多虑、孤傲、敏感;譬如看上去平静,骨子里却深藏着桀骜的叛逆;譬如追求完美,讨厌世俗与虚伪等。真的一直都很喜欢张爱玲,喜欢她的大家风范,喜欢她对爱的自持和保留,喜欢她忍受孤独和寂寞的风度;喜欢她的文章悲剧的结尾,喜欢她平淡而朴素的文字中透出的理性和伤感;喜欢她所安排的阴差阳错,喜欢她的一切——当然包括她所设计的旗袍。  相似文献   

15.
品读张爱玲     
在中国所有的女作家中,除了蔡文姬和李清照,我最喜欢的就只有张爱玲了。读张爱玲的文章,咀嚼她的语言,真像生虾蘸芥辣——爽,够味!只是张爱玲的文章越读得多,就越搞  相似文献   

16.
遥望张爱玲     
隔着时空茫茫的水汽,透过沉香屑中氤氲的烟雾,一位才华横溢、冰雪聪明的奇女子悠然走过。她,便是张爱玲。穿着淡粉红短旗袍在墙角瑟瑟发抖,穿着前清镶边阔袖夹袄在上海街上招摇而过,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受清福。张爱玲却说,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碎语,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碍事。张爱玲对公寓有着深深的依恋。在上海的爱丁顿公寓有她的爱情。公寓的阳台是意大利风格的,它利用转角处理了建筑的光…  相似文献   

17.
傅雷既是著名的翻译家,又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文章以他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为基础,从论说缘起、得失、影响三个层面考察,分析傅雷论张爱玲的正确性和缺失性,从而给予傅雷的张爱玲论以一个科学的文学批评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燃一炉沉屑香,生的凄艳、情的不羁就这样在张爱玲的世界里若隐若现。她的小说和散文,也如同她的绘画.有一种古典的.同时又有一种热带的新鲜气息。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  相似文献   

19.
感觉张爱玲     
我是在初一时才开始接触张爱玲的作品的。每每读到她的作品总会有一种一清至骨的寒意。女人是最适合作散文这类性灵文字的,女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致敏感,对自然界悲怆与美丽的发现,较之男性,更有一份独到的感性的认识与率真的表达;然而身为女人,在文章  相似文献   

20.
写给张爱玲     
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够穿越时空,用心去和张爱玲交流.这实属难能可贵.文章选取了张爱玲小说中的一些片断并将之有机连缀起来.让我们对张爱玲的爱情观、人生现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语言显得含蓄隽永、细腻柔美、哀婉深情,让人不觉沉迷在文字中,久久地回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