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乐超市     
小明 《特区教育》2014,(9):48-48
大叔,不带这样的 果宝们去学院食堂吃饭,陆小果吃出了一只苍蝇,连忙喊食堂师傅过来看,他也很惊讶,只见师傅连忙向他道歉:“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我们没注意,您看这都变成荤菜了!”  相似文献   

2.
在校园的食堂里,总是有着那么多的故事。学校里的各路“神仙”.也自然各显神通,有着自己的招数。 首先说食堂里的师傅级人物,据说是这个食堂的股东.也是食堂里的“高级”厨师。“高级”是刚来学校的时候听说的,但我们是最好、最公正的评委。说实在的,当你吃每一种菜都如同一种味道的时候,就算每天变换着菜品,也提不起兴趣了。  相似文献   

3.
星期二午第一节课一下课,我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来到走廊里,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玩悠悠球,好不开心。忽然,一股浓浓的、刺鼻的气味直冲我的脑门。我连忙拉住身旁的王愉问:“王愉,你闻闻,好像有煤气味。”王愉嗅了嗅,伸出右手,抹了抹鼻子,又嗅了嗅,肯定地说:“没错,是煤气味!”这时,走廊里也有好多同学在喊:“煤气味好浓啊!”“是不是食堂的师傅忘了关煤气阀了。”王愉警惕地说。“有可能。”我边说边向食堂奔去。见师傅们都在,  相似文献   

4.
“小傻,来,给你一块肉。”食堂负责打饭的师傅一招手,小傻就歪着脑袋,笑嘻嘻地奔过去了。“小傻,装个狗叫来听听呗!”食堂里的大妈们开始逗他。小傻心满意足地抹了抹嘴角的油,伸出舌头,舔舔嘴唇上粘着的一颗米粒,又把沾了油的手在裤腿上使劲儿蹭了蹭,眨巴了两下小眼睛,张大嘴巴:“汪——汪——汪——”  相似文献   

5.
疙瘩汤     
曾丽欣 《大学生》2013,(3):43-43
疙瘩汤几乎是我现在每天早餐必点的食物。作为一个南方人,刚来北京之时不知道“疙瘩汤”为何物。在看到其真面目之后也没有马上尝试,只因它的颜色为红色。想我之前被食堂红色菜系不知骗了多少次。“师傅,找要宫爆鸡丁相鱼香肉丝。”这两道菜我一直很好奇,找们那谁家也不会做这个,饭馆里也没有,可是却经常在电视上,小说里看到这两道菜,好似很有名。  相似文献   

6.
近日,微博热议一位“打饭校长”——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任校长今年67岁,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被学生亲切称为“任哥”。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校长打饭分量最足,任校长值日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受“任哥”感染,食堂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义工”,副校长也成了“负责打酱油的”。任校长透过公开的食堂窗口,巧妙地打开了学子们的心灵之窗。这种走进学生接地气的做法,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7.
一、危机启示类作文素材 1.日常生活中的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单位食堂就餐,大家都用一个勺子从大汤桶里舀汤,每个人用过后总是随手把勺子往桶内一丢,勺子总是滑落到汤桶里。如果有人再舀汤必须从汤桶里捞出勺子再用,很不卫生。很多人对此高呼“舀汤人真没素质”,后来食堂师傅把勺子换成长长的柄,长度比汤桶还要高,勺子再没有滑到桶里的机会了。  相似文献   

8.
在校园里,我们对食堂的“山珍海味”不屑一顾,只对泡面情有独钟。因为吃泡面会对寝室卫生造成影响,所以学校领导禁止学生在寝室里吃泡面。可是食堂的伙食越来越差,"民以食为天",我们岂能亏待自己的肚子呢?女生们开始做起了“地下工作”。可经过生活老师们的轮番搜查,所剩的泡面寥寥无几。于是,为了要回被收走的泡面,女生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三寸不烂之舌,有的用苦肉计,有的干脆厚着脸皮,撒起娇来(据说这招最奏效内部秘密不得外传)……总之直到拿回扣压在生活老师那里的泡面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有很多内涵,它既是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代名词,又是一种庄严的责任感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每天午餐品尝色香味美的饭菜时,你是否想到食堂工人叔叔和阿姨的辛苦?是否懂得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正是他们默默无私的奉献,使我们的午餐更加丰富而富有营养。"这是2012年3月26日中关村一小学雷锋日活动中的一次升旗仪式。随着小主持人的话语,大屏幕上开始播放食堂工人师傅们辛苦工作的视频。清晨工人师傅们就开始工作,摘洗切炒、  相似文献   

10.
食堂远不远?远在天涯。食堂近不近?近在咫尺。为什么要来这里?因为必须要来这里。不同的人,相同的路,都为一样共同的东西。那里,是一个女人,令人销魂的声音,像一坛酒,美,却令人心碎。一个中年男子,在对面,望着她,那女子的声音,回旋耳畔:“师傅,我差两毛钱,能不能给我打份回锅肉?”这位无名男生快速冲到食堂,离打饭的窗口还有十步距离,不向前走,抬头见食堂师傅站在窗口边望着自己。无名男生也望着师傅,手中拿着饭盒。师傅看着无名男生,缓缓问道:“你这招叫什么?”无名男生冷冷说道:“这叫‘十步一吃’。现在我距离你只有十步之远,任何人也不…  相似文献   

11.
盛小代是个古灵精怪的丫头。我们第一次相识,是在食堂里排队买饭。她看一眼长长的队伍,和在队伍最后面饿成排骨的我,立刻眯眼一笑,道:美女,你只要站这里不动,我保证你立刻就会买到想要的美味。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就跑到队伍前面一声大叫:天哪,师傅,这菜里怎么落了两个大苍蝇啊?!只这一句,便一下子删除掉了我前面所有的人。盛小代朝我一笑,立刻在食堂师傅的一声叹息里,自动粘贴在了我前面的空格处。  相似文献   

12.
曾经的尴尬     
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掌握互联网是现代生活中人和人沟通的重要手段,而互通情感,语言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常遇到不应有的尴尬。记得20年前刚到大学报到之时,由于同学们来自各地,首先遇到的是难懂的方言,大家在一起讲话如同进入语言“联合国”。开始相互不知说些什么,经历了打手势、放慢语调的过程才有所明白,也闹了许多笑话,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许多不便。有一次在食堂打饭时,同学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加方言问食堂师傅:师傅,来碗“糊涂”。“糊涂”即方言稀饭的意思,而师傅听不懂,莫名其妙,不知“糊涂”何义,更加“糊涂”。虽然大学生提倡讲普通话,但完全实施的面并不广,所以,难免会说和听一些“糊涂”话。  相似文献   

13.
雷黄湲 《大学生》2015,(6):34-35
“公一的饭,公二的炫,农大的食堂绝对赞。”中国农大食堂在北京高校闻名已久,公二食堂的自助就餐和花样百出的菜品,被学生们称为酷炫。与之相比,一贯以营养健康、搭配合理、价格舒心、吃得放心著称的公一食堂稍显平淡。可最近公一厨师长周师傅别出新意,让公一食堂火了一把。周师傅打的是暖心牌,他开了个QQ群随时了解学生需求,学生们可以随时点菜或提建议,正因为如此最近公一食堂菜品不断出新,养生粥品、海鲜窗口、松鼠鱼、小火锅个个深得人心,周师傅也成了学生们有求必应的贴心大厨,他的QQ很快被学生好友挤到爆满,不得不开通第二个号,每天角标的留言数字不断更新,甚至达4位数之多。  相似文献   

14.
学生们正在食堂打饭就餐,突然“噗……”的一声传来,引得不少学生捂鼻张望。“在食堂里居然发出这种声音,真是倒人胃口。”坐在附近的一位女生说。随后,她放下碗,就走了。这是记者近日在华师武汉传媒学院一食堂看到的尴尬一幕,其实这是一学生的手机铃声。  相似文献   

15.
师傅怎么卖     
1.中午,食堂卖锅盔,一学生对打饭师傅说:“师傅,来两个钢盔。”(上前线打仗啊!)。  相似文献   

16.
搓汤圆     
刘琳 《作文》2023,(39):22-23
<正>早晨,走廊上传来阵阵急促的脚步声。本该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我们,却在食堂里相聚。“注意卫生,把手洗干净。”“哇哦,好像要搓汤圆啊!”老师的叮咛和同学们的惊喜欢呼声充溢整个食堂,我跟随大家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班的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7.
师傅怎么卖     
1.中午,食堂卖锅盔,一学生对打饭师傅说:“师傅,来两个钢盔。”(上前线打仗啊!)。  相似文献   

18.
清华不愧为学术科技之府,食堂大师傅耳濡目染,日熏月陶,也需刮目相看喔 !话说一日某位南方籍人士排队买小笼包子,对师傅说:来 si个包子。 (此公‘四’、‘十’不分 )   师傅:几个 ?   此公: si个 !   师傅:到底几个 ?   此公一急,冒出一句:“ ten, of course.”   师傅答道:“ I see!”然后迅速给此公叉了十个包子,临末还加一句:”早说不结了,这么费劲 !”   众人皆瞠然…… 清华的大师傅@OOG  相似文献   

19.
五十多岁的共产党员刘富梅同志,是湖南省湘潭市赤旗小学的炊事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将近三十年。老师们尊敬地称呼她“刘妈”;大家都说她是一位“红后勤”。前不久她被中共湘潭地委、市委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赤旗小学,刘妈一个人操持的小食堂,要供应四十三个人的饭菜。她象一个大家庭里的主妇一样,千方百计使老师及其家属们吃好吃饱吃省。我们曾听人说,有些学校的教师不愿到食堂开歺,喜欢在家搞小锅小灶,时间紧,工作累,心甘情愿去受这份“罪”。但赤旗小学情况却相反,教师都不愿在家搞小锅小灶,连家属也都乐意去食堂开歺。为什么这个小食堂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它的“秘密”在哪里?秘密,全在刘妈的几个“账”本上记着哩!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然而我们的“师傅”刘克老师不但把我们“领进”教育的大门,而且对我们实行“扶着走一程,放手阔步行”等一系列带动青年教师的措施。刚刚步入教育者行列的我们对于“教师”一词的真正含义,理解得很肤浅。为此刘克老师给我们讲述她的“师傅”——杨金凤老师是怎样为人师表的。望着她那执著的面容、自信的神情,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教师的光荣。现在我们终于体会到了,那时刘克老师是“牵”着我们的“手”,使我们跨入了教育的殿堂。立志于教育事业是我们的愿望,但仅有远大志向是不够的。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