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霓裳辞十首》是王建关于李杨故事的代表诗作,全篇以"霓裳"命名,"霓裳"这一意象贯穿全篇始终,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意象内涵和具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霓裳"在王建的李杨叙事中都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他书写并且再创了李杨故事,丰富了中唐的李杨故事及其霓裳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文学资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与《长生殿》,文章对李杨故事在古典戏曲中的嬗变问题进行研究,对李杨形象以及故事结局的转变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对李杨故事在嬗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特点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唐代宫廷乐工对李杨爱情故事的生成、流传意义重大。乐工自始至终颂扬、同情李杨爱情。这由李杨爱情的真挚、感人,乐工与李杨现实利益的交织和相类的乐舞气质所决定。宫廷乐工传播能力强大,能够且一定会把李杨故事广泛传向社会。乐工是市民阶层,市民文化的娱乐本位保证了李杨故事的真貌,促使了士人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创作的双重主题,丰富了士大夫文化看待唐前帝妃关系的单一模式,也促成了文学经典的诞生。启发包容的文化心态的养成是当下经典创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唐玄宗李隆基(明皇)和杨玉环(贵妃)的故事,在马嵬惊变不久,就广为流传了.元稹“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只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灯影》)诗可证.元和元年(八○八)十二月,白居易在盩厔县写成“一篇长恨有风情”的《长恨歌》,李杨故事,更有根有  相似文献   

5.
吴国珍 《学语文》2012,(4):53-54
《越人歌》(见卷首)被周迅在电影《夜宴》中用古筝弹唱后,就广为人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于它的本事与意蕴众说纷纭。而专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比如在对这首诗的性取向上,有的根据转述这首诗的语境的语境认为诗反映的是同性恋的故事,是古越地男风的体现。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这样解释这首诗的话,故事一下子就僵硬了;而如果纯就这首诗的诗句来说,说是越女(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人)与王子的一段感情的表白,似乎更具一种宛转之美。诗本身是译过来的,以楚辞译越语,这中间的添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很多教师喜欢讲《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给小朋友听,但是,由于不少老师把这首名诗理解错了,教学的内容与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本意大相径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这首童话诗以其绕有情趣的故事,更主要的是以其伟大深刻的寓意而脍炙人口,它不胫而走,流传世界。从表面上看,这首诗真象是讽刺一个贪心的老太婆,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种“曲笔”,是在沙皇严酷的统冶下不得已而采用的迂迴战术。正是这首诗,当送交沙皇检察官审查时,遭到了查禁的命运。他们“嗅”出了这是一首“诋毁”沙皇、盅惑人心的反诗!要不然,一首讽刺贪婪的渔婆子的诗歌是不会  相似文献   

7.
崔莺莺是唐代大诗人元稹笔下的唐传奇《莺莺传》和元代大诗人王实甫笔下的杂剧《西厢记》里的女主人公。唐代真有其人 ,而且是个才女 ;《全唐诗》收录了她三首诗 ,而这三首诗是紧紧地与戏曲的情节相关相联 ,可以说三首诗贯穿了整个戏曲内容。看了她的诗 ,也就了解了历数百年而经久不变的西厢故事的“情结” ,同时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文学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唐)李益<塞下曲>   每一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李益这首诗背后不只一个故事.   ……  相似文献   

9.
<正> 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在中国诗歌王国里能争得一席之地,不仅因为是李杨爱情本身悲壮动人,还因为白居易那如椽大笔将这个故事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高人一筹。尤其是诗中的景物描写,将“长恨”的心情与悲恸的神情融为一炉,是“化景物为  相似文献   

10.
《碧城三首》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比较难解的名篇之一。影响较大的解释有如下几种:一是认为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事;二是认为讽刺入道公主;三是认为诗人写自己的恋爱故事;四是认为讽刺唐武宗。持第一种说法的,有许昂霄、朱彝尊、钱木庵等。对这种说法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有冯浩、张采田等,冯浩说:“若以武皇(按诗的第三首尾联有“武皇内传分明在”句)为定指明皇(唐玄宗),则杨妃之事,先后诗人彰之篇什,即本集中明讥毒刺不一而足,何独于此而必隐约出之哉?”冯说极是。唐人写李杨事本不回避,诸如刘禹锡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本文从社会心理(包括作者的创作心理)、文本解读及结构形式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并升华到广泛意义),其中还有作者的爱情观的寄托。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坛的大诗人白居易,以一首长恨歌辉耀当时,影响后来,继盛唐以后,再次奏出诗歌的辉煌华彩,也奠定了诗人在文坛上不朽的地位。长恨歌以其婉转摇曳的魅力,使无数后人一见倾心,一诵动情。李杨的爱情化为绵绵不绝的长恨,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此诗是描写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但白居易的创作意旨,在诗家一直是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三题     
<正>唐代有个故事,说是元稹有次外出,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去。一天,他在旅舍的墙上看到一首诗,仔细看原来是白居易的。这首诗并非白居易所题,而是别人抄写的。元稹就写信给白居易,告诉他这件事情,并为此发了一番感慨。抄诗的人与白居易并无私交,大概也不是想以此结识白居易,更不会  相似文献   

14.
丁艾 《老年教育》2007,(1):12-13
陈毅的一生,不仅为人民立下不朽的功勋,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和他的为人与性格一样,直抒情怀,爱憎分明,而且每一首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介绍他的几首怀乡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6.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綮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崔护谒浆故事绵延流传,其本事最早见于《本事诗》,最初这只是崔护的一首小诗。通过细致分析,阐述了故事的发生与该诗本身所蕴含的戏剧性、孟棨编纂《本事诗》的主旨有关,并指出死而复生的关目受到了《搜神记》中《王道平》、《河间郡男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真笨!”在课堂上,常常见到有的老师这样吹胡子瞪眼地训斥学生。这使我想起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循循善诱教香菱学诗的故事。 小说《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里写道,香菱向林黛玉学习作了两首《咏月》诗,第一首只是凑和了一些与月亮有关的事物,但林黛玉只是说“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所以“词句不雅”,仍然鼓励说“意思却有”,“只管放开胆子去做”。第二首诗,香  相似文献   

19.
“师傅眼睛圆又圆,一拳过去少半边。大家笑得乱糟糟,皇上一哼静悄悄!”看过《还珠格格》的朋友应该记得小燕子在上书房上课的故事吧,上面这首诗就是她的一次课堂作业。纪晓岚师傅要求她写一首诗,于是她摇头晃脑吟出了这首“大作”。尽管这雷死人的诗和小燕子上书房的故事都是琼瑶阿姨的虚构,但皇子们在皇宫里上课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相似文献   

20.
改写 大家都熟悉《赠汪伦》这首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 唐朝有个书生叫汪伦,他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十分仰慕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只是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