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震云的很多小说都体现了强烈的批判意识.大多都涉及到对无处不在的权力链条的剖析.他的部分小说也因此而得名为“官场系列小说”。尤其是刘震云小说《新闻》《手机》揭示了当下权力与舆论的错综复杂的缠绕关系.并分别分析了人性是如何在权力的控制下逐步走向异化的.在权力与舆论的联合操控下.群众由权力的赋予者、舆论的监督者一变成为被操控者。本文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权力批判和人的异化理论来解读刘震云的小说.揭示出人性是如何在权力的支配与控制下变得扭曲.并体现了作者对权力深刻的批判精神以及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进入现代以来,权力和金钱对人的异化和影响越来越严重。阎真的《沧浪之水》与王跃文的《国画》是我国两部典型的有关官场生存环境中的知识分子小说。面对权力和金钱的诱惑,池大为和朱怀镜最终都选择了屈服,戴上了官场角色所需要的面具。官运亨通后的他们最终在"权力"与"人性"夹缝中迷失成为精神的流浪者。在"权力"与"人性"两极的摇摆导致他们在人格上的严重分裂,身处高位的他们不得不时刻面对心灵的煎熬和灵魂的拷问。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第一部完整、深刻又有极高品位的世情书。从外部社会形态讲,小说揭示了世俗社会的两个永恒母题:金钱与权力、纵欲与死亡。在写人方面,作者不但写人的坏,也写人的不坏之处,或者说它展现出的是丰富而立体的人性。《金瓶梅》因此成为明代长篇小说乃至中国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座革命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与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张平的《抉择》等主流色彩浓厚的反腐小说不同,新时期描写官场的小说多转向新写实,这类小说更注重描写原生态的官场。作家用可堪玩味的态度把“场中人”的无奈一一呈现。小说从对官场的关注上升到对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关注,深刻揭示了在金钱、权力等欲望中生存的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信仰危机。其中,作家们对古典精神沦落的叹惋,对整个社会人生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索构成了小说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刘震云一直关注被权力、金钱异化了的人性,这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遥远的响应。刘震云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囊括了官场万象,关注官场中异化了的人性,如《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新闻》等。这种讽刺、批判精神一直延续到《手机》之中。渗透在“官场小说”中的对人性异化的批判锋芒,正是使刘震云作品在当今文坛别具一格的所在。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两个钓鱼人》以简单直白的文字,通过日常生活琐碎的细节,揭示了人性的悲哀。本文旨在使用福柯理论,根据他对社会生活中权力、话语、知识和真理的分析,讨论小说中权力和正义的关系,以及在两种话语的激战中作为个体的人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述的是未来乌托邦社会,文章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剖析作品中权力的运行机制和权力对人的规训和惩罚,并对权力的反抗进行思索,从而揭示这是个在极权主义统治下人性贫乏、天性失落、理性泯灭、精神虚无、物欲横流、传统文化缺失的非人社会。  相似文献   

8.
《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在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者通过主人公西尔克刻画了一个企图逃脱种族命运的当代俄狄浦斯王。以《人性的污秽》为对象聚集于特定的权力话语和公共道德的政治文化背景,从主体身份和道德取向两个维度探讨个体生存悖论,展示在权力话语无所不在的当代社会中个体对自我追求的无能为力,揭示公共道德话语对自然人性的压制和迫害,探索个体为追求自由对权力话语所作出的回应和抵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奥尼尔经典作品之一《榆树下的欲望》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展现出奥尼尔的悲剧论,以及他对贪婪人性的敌对、失望和对唤起人性真实的渴望。他认为人的悲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自身性格的弱点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故事试图向人们揭示出,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人的自然情感是怎样被压抑和扭曲的。  相似文献   

10.
简评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主题意义、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三方面分析欣赏奥尼尔的著名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从而揭示了在以金钱为主的社会里,物欲横流,人性被压抑以及导致情感扭曲的社会现实,并且指出拯救人类自我的,也只能是人性的升华与灵魂的净化。  相似文献   

11.
物欲、性欲、权欲是构成《子夜》的三个潜在要素。对金钱的追求是《子夜》中人物生活行为的杠杆和原动力,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人对物欲的追求还没有谁能出于茅盾之上;《子夜》对性欲的描写使作家超越了社会性题材容易产生的平面化和概念化的局限,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开掘;《子夜》还描写了两个工头利用工人运动而展开的权力斗争,把人们对权力的欲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子夜》的欲望化描写反映了作品与作者主观思想的矛盾。《子夜》的中心是写人,而不是写某种抽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蛙》通过姑姑由一名乡村卫生院妇产医生曲折而又传奇的坎坷命运,演绎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初期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和新世纪这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民间生育史。透过莫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极具敏感性的生育题材的书写,以命运多舛的"姑姑"形象,揭示了伦理、道德以及法律通过权力规训对人性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悲剧故事,阐释李、杜二人爱情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礼教的冷漠无情,以及金钱对人性的践踏。揭示这一悲剧的意义在于:醒人醒世,反映了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虚伪的封建礼教制度、金钱和私欲对人性的践踏。  相似文献   

14.
郑延玉的《看钱奴》是我国讽刺喜剧的著名之作。剧作描绘了一个“荒谬性”的世界,揭示了宗教、伦理与人性等各个因素中的背理性:同时运用了一系列“荒谬性”艺术手法,揭露了金钱控制下人的扭曲性,抒发了作者探索人生出路的苦闷情绪。  相似文献   

15.
王维 《文教资料》2013,(33):9-10
拉斯蒂涅、高老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各自有着深刻的意涵。拉斯蒂涅的转变代表着金钱魅惑下贵族后裔的蜕变,高老头的遭遇控诉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对道德伦常的践踏,鲍赛昂夫人的命运揭示了贵族妇女的历史性衰败,而伏脱冷则很好地充当了作者批判社会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6.
在《为奴隶的母亲》中,作者着力塑造了被典妻、皮贩、秀才妻与秀才四个人物形象。异化导致的悲剧在被典妻、秀才妻与皮贩身上得到体现,并以秀才这一形象的特殊塑造来削弱阶级冲突,凸显异化主题。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为奴隶的母亲》中的人物分析,探究人物被劳动异化、金钱异化、道德异化的过程,揭示异化对人的主体性的侵蚀以及人在异化下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 ,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 ,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 ,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性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18.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0):14-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小说。盖茨比执著追求爱情,为爱不择手段,疯狂积累财富,却落得悲惨的结局。文章通过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社会背景揭示了盖茨比悲剧的阶级对立成因,揭示了金钱社会对人性道德的腐蚀和毁灭。  相似文献   

19.
安东尼·多尔在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中,将主人公置身于二战背景下,以维尔纳和玛丽洛尔的成长经历展现战争对人的影响。结合小说内容,对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维尔纳在战争中人性挣扎发展的过程和玛丽洛尔独立人格的发展过程来揭示小说战争和人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曹七巧是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她是现代文学史上被欲望以及金钱给毁灭的典型形象。身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在金钱枷锁的压迫下,她的人性逐渐变得扭曲,心理逐渐变得病态。本文试着从婚姻、情欲和金钱三方面来探讨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蕴含着的女性意识,以及对男权文化的深思,悲悯和苍凉感下更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