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伤痕、反思文学中迫害者类型进行归类分析,揭示伤痕、反思文学的控诉特征及其达到的深度;同时通过阐释迫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说明伤痕、反思文学在对人对时代思考深度上的缺陷与不足,指出其障碍所在及其应该超越的地方,从而达到对伤痕、反思文学中悲剧问题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与“伤痕文学”的对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伤痕文学"打开了思想与文化变革新通道,但美术形式的革新早在伤痕文学之前就已经开始。美术与文学在时代驱动下形成了共同的伤痕记忆,主题内容、创作动机等方面均有较多的一致性。但伤痕美术作品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上,要领先于文学,显示出架上绘画的美术社会功能大于文学,其艺术性形成的历史影响也高于文学。  相似文献   

3.
当代小说家方方通过对知识者生活的描写,对人的存在和命运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她笔下的知识者虽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阅历各自不同,却有着相近的精神血脉,呈现出具有家族谱系的人物类型:即祖父辈,父亲辈,我辈三代知识者.在他们看似不同的生命形式里折射出三代知识者相似的宿命悲剧:无处遁逃的生命定数.宿命,在方方笔下表现为一股神秘的力量,她形象地描绘出在宿命之手操纵下代际轮回的宿命悲剧,发出一声声宿命的叹息.  相似文献   

4.
“迷惘的一代”和“伤痕文学”这两个文学流派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和动机。“迷惘的一代”作家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他们的一些作品作为经典和名著而留存下来;“伤痕文学”由于思想性上欠深刻和艺术手法的幼稚,很少有作品作为经典留存。  相似文献   

5.
王辉 《华章》2011,(23)
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描写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性毁灭.苔丝的命运始终受宿命控制,而在种种偶然性因素的牵引下走向毁灭.本文从哈代的宿命论思想出发,结合小说中的偶然性因素,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特征等多角度探讨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伤痕文学"文本形态的呈现受制于多种因素,诸如时代、政治、读者等文学外部环境因素,创作水平和创作态度等创作者的主体性因素以及创作者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章通过考察"伤痕文学"的历史语境,分析制约"伤痕文学"文本形态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伤痕文学,作为文革后的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写出了一批反映"受伤的一代"的作品,抒发了埋藏在人民心底的悲愤与狂喜。特别是以刘心武、卢新华为代表的伤痕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成名作《天边外》,以其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宿命色彩强烈地震憾了读者的心灵,为我们呈现出了宛若昙花般的晶莹、迷幻、破碎的美,传达出宿命的深味。  相似文献   

9.
"伤痕文学"中的爱情叙事打破了"文革"文学的禁区,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范围,体现出作者对于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但同时也深受当时时代语境的制约。从爱情叙事角度切入,既可以看到"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也可以认识到"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伤痕文学的深层面的意义在于:它率先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文学的批判与否定,这使它首次走在政治的前面,这表明了文学自我意识的觉醒、文学尊严的树立、自我人格的塑造和文学本质的回归。反思文学独特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在反映十七年这段历史时存在某种严重的缺陷,而反思文学在反思这段同样的历史时,以解放了的思想认知和历史哲学的全新视角对之予以了更为真实、全面、准确、深刻的反映,这就对那段扭曲的文学史作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匡正和补救。  相似文献   

11.
葛特露与繁漪同为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精神反叛,行为抗争的典型女性形象。为了摆脱社会的压制与命运的不公、两位不甘屈服的异国女性都举起了精神反叛这面大旗。葛特露自立新生的方式摆脱了悲剧命运,繁漪的全面毁灭体现了她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2.
《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一直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她们与主人公哈姆莱特之间的关系。剧中乔特鲁德对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她产生了厌女情节。而正是由于哈姆莱特女性观的转变,导致他对爱人奥菲利娅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奥菲利娅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相似文献   

13.
文学艺术是一个高层次的精神现象,它不是一个空泛、混乱的词,它具有具体的内涵、表现和使用的方式。文学艺术真正的内涵就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应该具有伦理道德之心,从而使得文学艺术也能够具有伦理道德的特质,以及教诲读者的作用。伦理道德的特质就是悲剧意识,因为只有悲剧才能够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唤起共鸣和警觉。因此,真正符合伦理的悲剧艺术必是能够超越国界、超越宗教、超越种族、超越时代、超越党派的作品,它必然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地被广泛承认和接受;它也必然能够对广大读者起到必要的道德教诲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最有成就的小说之一。书中女主人公苔丝出身贫苦农家,具有大自然纯真的本性。尽管苔丝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是作为被害者的她最终却被送上了绞架。而对家庭的愧疚、对亚雷的轻信、对安吉尔的痴情、杀人的冲动的四种性格因素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极为重要的悲剧理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通过对来自与外界影响因素和麦克白自身因素的分析,得出最终导致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是他难以抵抗外界因素的诱惑和自身对权利的极度热衷。正是因为悲剧主角的过失论,更好地说明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女作家的创作中,女性意识的醒目及固守不容忽视,那些表面上看来写个人情感或仅从女子角度察看生活的作品。实际上已包含了她们对世界普遍的认知,包含了她们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自我反省。她们的作品中更多情感与情绪特征的表露,形成了一种浓浓的悲剧氛围;几乎所有新时期女作家自身或作品中都呈现一个情感转化进程,包括旧的自我的否定与新的自我认同之间的一段空白,而悲剧性正在于对这种空白和认知的不断重复。  相似文献   

17.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梁俊青 《海外英语》2011,(14):247+249
The Shakespearean tragic heroes are usually in high social status.Shakespeare is good at depicting a hero’s internal fighting against his own character and his final calamity resulting from the flaw in his disposition.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三个角度对祥子的悲剧进行了探讨,认为他的悲剧根源在于三对矛盾:对身体的过分依赖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之间的矛盾、对性的需求和错误认识之间的矛盾,以及自给自足的思想观念同带有商品经济特点的城市生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文学现象,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坛上轰动一时的“先锋文学”早已烟消云散。但一直以来,评论界对它的价值褒贬不一,尤其是对它在90年代以后的存在状态更是徘徊于“终结”与“并未终结”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从狭义上来说,作为一个具体的文学团体,以马原、余华等人为代表的“先锋文学”已经终结;但从广义上来说,作为一种文学精神,则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先锋文学,“先锋文学”因而又是永恒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